银行系统论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强化“三农”金融支持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6306539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系统论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强化“三农”金融支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银行系统论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强化“三农”金融支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银行系统论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强化“三农”金融支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银行系统论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强化“三农”金融支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银行系统论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强化“三农”金融支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系统论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强化“三农”金融支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系统论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强化“三农”金融支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行系统论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强化“三农”金融支持“食为政先” , “农为邦本”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最为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对中国这样一个有十多亿人口的农业大国而言,农业的发展状况更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农业丰则基础稳,农民富则国家强,农村稳则社会安。 “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性、根本性的大问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和助推。长期以来, “三农”问题面临着“三缺”: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这“三缺中最缺的是资金,资金缺乏已成为困扰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难题。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到 2020 年,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增资

2、金 15 万亿元至 20 万亿元。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总量巨大,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投入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其中大部分仍然要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因素就是资金投入不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对金融业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多样化的要求。那么,金融业怎样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有效的支持和助推作用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加快农村金融的改革步伐,完善农村金融的服务功能。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资金是沟通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命脉和媒介,作为筹集、融通和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业,理应在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中责无旁贷地发挥特殊的杠杆作用。一

3、、金融业应在服务于“三农”中发展自己 “三农”问题是我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从我国经济目前发展的现状不难看出,这项任务虽然艰巨但却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而启动内需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持续下降,绝大部分消费品早已供过于求,而占人口多数的广大农民由于收入增长不快,导致其消费增长缓慢,农村市场需求偏冷,造成其在全社会中的市场消费份额出现了萎缩的趋势。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但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却只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一。农民是最大的社会群体,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必然会导致内需不旺,工业品产能过

4、剩,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上述情况表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需要寻找新的动力源。就金融市场而言,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也迫切需要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中国潜在的大市场在哪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源在何处?金融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又在什么地方?答案是在农村。在中国,没有农村市场的有效启动,内需不足的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增加,既能成为我国今后长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也必将会为我国金融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对于金融业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蕴藏着众多的商机,可以在支持“三农”问题的解决中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客户、发展新业务,从而使自

5、身得到发展和壮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缺的是资金。很多人认为,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落后地区,想获得金融业的大力支持,既十分困难又不太现实。这种看法并不全面。应该认识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持,不仅是金融业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也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机遇。服务“三农” ,是金融业开拓新市场增长点的重要途径。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是城市先于农村。城市金融改革起步较早,力度较大,步子较快。相对于城市金融,目前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还不健全,业务单一,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管理粗放,风险突出。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农村金融的种种发展障碍必定会逐渐弱化以至消除,农村金融将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就

6、金融业而言,新农村建设蕴藏着众多商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增加,既有可能成为我国今后长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也将为金融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金融业完全可以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客户、发展新业务,使自身得到发展壮大。服务“三农” ,有助于金融业调整优化资产配置和风险结构。多年来,金融业的绝大部分盈利性资产集中在二、三产业,金融业的整体布局也明显偏向于城市。而在建设新农村的战略举措实施之后,农林牧渔等产业将有可能得到结构优化和长足发展的良好机会,一些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专业市场将得到更多支持,一些业务潜力巨大

7、、资产优良的涉农企业必定会脱颖而出。金融业可以通过满足生产性资金需求和提供其他金融服务,支持这些产业集群和优势企业发展壮大,吸收来自第一产业的优质资产,从而调整资产配置,并借此改变风险结构,进一步强化金融业稳定发展的基础。服务“三农” ,可以促使金融业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由于主要服务对象的差别,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业务拓展、风险规避和资产管理等方面都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唯有加大金融业改革创新的力度,革新农村金融现有的组织框架和经营管理方式,拓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构筑农业风险防范屏障,在健全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上下功夫,才能使金融业在

8、体制、机制和金融服务方式上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为“三农”提供金融支持是我国金融业面临的的重要历史使命,其必将促使我国金融业从全新的视角和高度来审视自身的改革创新,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二、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组织,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我国城乡金融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金融二元结构突出,城乡金融发展严重失衡。相对于城市金融,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够健全,业务单一,管理粗放,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特别是某些中西部偏远和贫困的农村地区,甚至成为被金融业遗忘的角落,鲜有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降低了农村广大金融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使他们无法享受到经济金融发展带来

9、的利益,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针对上述情况,要从国家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制定全面、科学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战略和具体的、分阶段的实施规划,加大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的力度。要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逐步建立以农信社、各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为主导、其他金融组织,包括民间借贷、农村合作基金会、互助会、储蓄会和典当行等辅助配合的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特别是要重视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目前,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机构较少。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组织,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有效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10、,而且还有利于加大各类金融组织之间的竞争度,提升农村金融的服务效率和运营效率,从整体上提高农村金融的经营水平。同时,监管部门还要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风险隐患,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健全和完善金融服务功能,提高金融业支持“三农”发展的层次性和完整性,使金融业能为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灵活、丰富、全面的金融服务。三、深化农信社改革,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从目前农村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看,在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尚未建立之前,农信社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扮演主力军的角色。因此,仍要坚持把抓好农信社的改革和发展作为搞活农村金融工作的重点。长期以来,农信社在各个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

11、着农信社的发展和金融服务的改善。实际上,农信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都直接或间接与农村金融风险有关。在历史上,我国农信社也进行过一系列的改革,但是效果往往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特别是在目前“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的背景下,农村金融作为要素市场,其经营状况和金融服务质量的好坏都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的发展。当前,农信社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债务人不能或不愿意履行债务而引发的信用风险;当流动性不足时,信用社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而引发的流动性风险,以及农信社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波动时所面临的利率风险。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因素所引发,主要包括农村乡镇企业发展的

12、不稳定性、经济转型时期制度与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与不稳定性、社会信用脆弱,金融债权缺乏法律保证等因素。另一方面是我国农信社自身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因素,这些因素在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引发农信社风险。农信社由于历史包袱较重,服务手段相对落后,管理基础薄弱,有必要对其在财政补偿、税收优惠、利率浮动、不良资产剥离、再贷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倾斜,并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参股,通过增资扩股,壮大资金实力。增资扩股是农信社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信用社,以增强其实力,为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农信社的改革应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提高农

13、户和农村企业股东参与意识和能力,通过培训使有控制权的股东具有专业水准的行权能力,引入独立理事参与农信社的治理。独立理事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参与理事会的决策,有助于农村信用社决策的科学有效,可以有效地制衡或制约经理型理事或执行理事的决策立场,保证决策的客观性。要建立和完善以决策和咨询为核心的专家委员会制度,为理事会的决策提供咨询,对理事会的决策形成专家制约。同时,应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行政权力对农信社实际控制的格局,建立并完善以信用社股权为基础的法人治理结构。只有如此,才能解决“由谁出资、由谁管理、出了问题由谁负责”问题,股东才能真正担负起管理和监督职能。也只有如此,才能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强化内部

14、管理和自我约束,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更充分地发挥其在促进“三农”发展中的作用。风险文化是农信社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信社应以保护信用社资产和储户财产为目标,通过在广大员工中培育和灌输风险意识及在风险防范管理活动中的锻炼,形成厂大员工认同一致的风险理念、风险价值观,风险防范的行为规范和风险防范设施为一体的信用社企业文化。要使风险管理成为所有农信社从业人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过程,从内部做到防微杜渐,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此外,还要抓好农村金融机构创新服务理念,拓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及有效的交流渠道,加强信贷客户信用评级以及努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诚信文化和诚信制度建设,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构筑农业风险防范屏障,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配套措施等方面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