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宋词一五代词

野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7.05KB
约10页
文档ID:2630238
宋词一五代词_第1页
1/10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萨蛮 温庭筠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 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 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 样盛行, 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 义, 专 指眼部),不 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 ”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 中嗔共照翠连娟, 红缥缈,早 妆时 ”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 韦庄《荷叶杯》所谓 “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 证也已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 喻为雪,是谓 文心脉络。

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 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 ,掩于面 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 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 虽曰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而起也闺中晓 起,必先梳 妆,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 “弄妆”再点题,而 “梳洗”二字又正承 鬓之腮雪而来其双管并下,脉络最清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应,近与“弄 ”字互为注解 “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少 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 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 俗呼“把儿镜”所以照者,为 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 “套景”重叠,花光之与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 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 为刺绣之“蓝本”者也。

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此处之所感所触,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 迟妆者相应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之妙温庭筠(约 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 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 ”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 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 时,故屡 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 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作诗凡信叉手而八韵成, 时号“温八叉”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 “温李”, 词与韦庄并称“温韦”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 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 花间派”首要词人, 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菩萨蛮 韦庄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

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说的是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所以“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炉就是酒垆 ,炉 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 绿窗人”主人公何 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色 赛霜雪的妻子?但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古人云富 贵而不还乡,就像衣锦而夜行,而一事无成的人,回到家乡,心情却只有更加抑郁哀凉这两句没有任何艺术技巧可言,纯粹靠人生 阅历和情感动人,成为千古名句清末大词人王 鹏运提出,写 词要符合“重、大、拙 ”三字诀, 这两句就是“拙”的审美境界菩萨蛮五首 1其一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其三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 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其四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其五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韦庄(约 836 年— 约 910 年),字端己, 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 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出身京兆 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 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 年)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 书郎李 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 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 年),韦庄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 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 年),韦庄劝王建称帝,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举 荐张道古等忠直文人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卒谥文靖宋代张唐英撰《蜀梼杌》曾高度评价:“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 ”韦庄工诗,其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圆稳整赡 、音 调浏亮,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思;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1] 。

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 ”所著 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 《木兰诗》 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 词作为《浣花词》 《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忘记的“闲情”提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紧扣首句提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谁道闲情抛掷久 ”虽然仅只七个字,然而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了在感情方面欲抛不得的一种盘旋郁结的挣扎的痛苦而对此种感情之所由来,却又并没有明白指说 ,而只用了 “闲情”两个字这 种莫知其所自来的 “闲情”才是最苦的,而这种无端的“闲情”对于某些多情善感的诗人而言,却正是如同山之有崖、木之有枝一样的与生俱来而无法摆脱的词人在此一句词的开端先用了“谁道”两个字, “谁道” 者,原以 为可以做到,谁知竟未能做到,故以反问 之语气出之,有此二字,于是下面的“闲情抛弃久 ”五字所表现的挣扎努力就全属于徒然落空了。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上面着一“每”字,下面着一“还”,字,再加上后面的“依旧”两个字,已足可见此“惆怅”之永在长存而“每到春来”者,春季乃万物萌生之时,正是生命与感情觉醒的季节,词人于春心觉醒之时,所写的却并非如一般人之属于现实的相思离别之情,而只是含蓄地用了“惆怅”二字 “惆怅”者,是内心恍如有所失落又恍如有所追寻的一种迷惘的情意,不像相思离别之拘于某人某事,而是较之相思离别更为寂寞、更为无奈的一种情绪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既然有此无奈的惆怅,而且经过 抛弃的挣扎努力之后而依然永在长存,于是下面两句冯氏遂径以殉身无悔的口气,说出了“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两句决心一意承担负荷的话来上面更着以“日日”两字,更可见出此一份惆怅之情之对花难遣,故唯有“日日”饮酒而已曰“日日”,盖弥见其除饮酒外之无以度日也至于下句之“镜里朱颜瘦”, 则正是“日日病酒 ”之生活的必然结果曰“ 镜里”,自有一份反省惊心之意,而上面却依然用了“不辞”二字,昔 《离骚》有句云“虽九死其犹未悔”, “不辞”二字所表 现的,就正是一种虽殉身而无悔的情意下阕进一步抒发这种与时常新的闲情愁绪词人把这种迷惘与困惑又直接以疑问的形式再次鲜明突出地揭诸笔端,可 谓真率之极;而在“河畔青芜堤上柳”的意象之中, 隐含着绵远纤柔、无穷无尽的情意与思绪,又可 谓幽微之至。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下半阕承以“河畔青芜堤上柳”一句为开端,在这 首词中实在只有这七个字是完全写景的句子,但此七字却又并不是真正只写景物的句子,不过只是以景物为感情之衬托而已所以虽写春来之景色,却并不写繁枝嫩蕊的万紫千红,只说“青芜”,只 说“柳” “芜”者,丛茂之草也, “芜”的青青草色既然遍接天涯, “柳”的缕缕柔条,更是万丝飘拂簇这种绿遍天涯的无穷草色,这种’ 随风飘拂的无尽柔条,它 们所唤起的,或者所象喻的,该是一种何等绵远纤柔的情意而这种草色又不自今日方始,年年河畔草青,年年堤边柳绿,则此一份绵远纤柔的情意,也就年年与之无尽无穷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所以下面接下去就说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二句,正式从年年的芜青柳绿,写到“年年有 ”的“新愁” 虽是“年年有”的“愁”,却又说是“新 ”,一 则此词开端已曾说过“闲情抛弃久”的话,经过 一段“抛弃”的挣扎,而重新又复苏起来的“愁”,所以说“新”;再则此愁虽一宋词鉴赏辞典一旧,而其令人惆怅的感受,则敏锐深切岁岁常新,故曰 “新”上面用了 “为问”二字,下面又用了“何事”二字,造成了一种强烈的疑问语气,从其尝试抛弃之徒劳的挣扎,到 问其新愁之何以年年常有,有如此之挣扎与反省而依然不能自解。

在此强烈的追 问之后, 词人却忽然荡开笔墨,更不作任何回答,而只写下了“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 后”两句身外的景物情事,仔细玩味,这十四个字却实在是把惆怅之情写得极深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试观其“独立”二字,已是寂寞可想,再观其“风满袖”三字,更是凄寒可知,又用了“小桥”二字,则其立身之地的孤伶无所荫蔽亦复如在眼前,而且“风满袖”一句之“满”字,写 风寒袭人,也写得极饱满有力在如此寂寞孤伶无所荫蔽的凄寒之侵袭下,其心情之寂寞凄苦已可想见,何况又加上了下面的“平林新月人归后”七个字 “平林新月”,则林梢月上,夜色渐起, “人归后”,则路断行人,已是寂寥人定之后了从前面所写的“河畔青芜”之颜色鲜明来看,应该乃是白日之景象,而此一句则直写到月升人定,则诗 人承受着满袖风寒在小桥上独立的时间之长久也可以想见了如果不是内心中有一份难以排解的情绪,有谁会在寒风冷露的小桥上直立到中宵呢?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1)“一晌”一词使用巧妙,请你说一说妙处何在 (4 分)(2)请对“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这几句做简要赏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