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书法 《七言联 叠石》赏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6275860 上传时间:2017-1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散之书法 《七言联 叠石》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林散之书法 《七言联 叠石》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林散之书法 《七言联 叠石》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林散之书法 《七言联 叠石》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林散之书法 《七言联 叠石》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散之书法 《七言联 叠石》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散之书法 《七言联 叠石》赏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林散之书法七言联 叠石赏析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草圣” 林散之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号三痴, 别号散耳、江上老人。 “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饮誉世界,被称为“草圣” 。林散之祖籍安徽和县,生于南京江浦。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林散之 3 岁学书,32 岁师从黄宾虹,37 岁只身万里行。2书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无论碑帖,无论何派,各取其长,隶真行草,功力深厚。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释怀素为体,以王觉斯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

2、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林散之的草书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 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 “瘦劲飘逸”的“林体” 反映了近 300 年来中国草 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 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大师郭沫若说:“林散之的书法,代表中国! ”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 ”林散之代表作有 中日友谊诗、 许瑶诗 论怀素草书、自作诗 论书一首等。 中日友谊诗被誉为“ 林散之第一草书”。赏析提要:收入大学书法教科书,编入近现代

3、书法史 。以方笔为主,如斧劈刀削,展玩品嚼,尤见风神。作品先后 8 次著录。同样是傅抱石的画,精品和一般作品的价格差距很大;3同样是钱松喦的画,解放前和解放后的价位大不一样。从近几年的拍卖行情和画廊交易来看,林散之书法作品的价位还处在“齐步走”的初级阶段,价格没有拉开,或者说拉得距离不大。林散之是“诗书画三绝” ,尤以草书名闻世界,被称为“草圣” 、 “三百年一散之” 。随着时空的远去,林散之的草书和非草书的价位一定会拉得很大。同样是草书,尺幅、年代都一样,有没有“身份证” (参展、著录等)价格大不一样。七十年代的作品和八十年代的还要拉开距离,精品和一般作品的价差将进一步增大,特别精的作品不是

4、按尺论价,而是按质考量。林散之七十年代的草书作品是主体,精品是主角。一般作品是正常升值,大部分精品是涨幅较大,少数极品是价格井喷。我们要收藏像七言联 叠石这样的佳品。45林散之书法精品七言联 叠石 131312 徐纯原收藏书法七言联 叠石 ,立轴,尺寸为 131312,约 8 平方尺。落款林散之,印有“林散之印” (白文) 、 “长寿” (朱文) 。双款,水墨纸本,生宣纸印有底纹,长锋羊毫笔,磨墨。裱工精细,品相十品。正文内容是:叠石小山张水部,酒旗芳草杜司勋。这幅作品创作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与成名作毛泽东词 清平乐会昌相差两个月。这个时期,林散之先生取百家之长,书法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5、,自成“林体”草书。这个时期,林散之先生精力充沛,生活稳定,心情舒畅,佳作迭出,书法七言联 叠石就是其中的精品之一。6林散之书法精品七言联 叠石(特写一)这幅作品的特色是以方笔为主,有楷则隶意。作品中的“石”、“小”、“芳”、“杜”,大都是方笔。最明显的是“杜”中的“土”字,基本上是笔笔为方,还有“叠”、“山”的最后一笔,是方笔收尾。方笔用墨十分讲究,墨少了没有方笔,墨多了就失去棱角,就会变圆。林老在收笔时用墨恰到好处,横画收笔时直落笔,竖画收笔时横落笔。我们再看“杜”和“山”中的方笔,横切面像刀削过一样,极其整齐,十分锋利。“旗”、“司”,字体以草为主,线条以圆为主,纤劲苍古,深韵远出。“张

6、”、“酒”,粗细结合,圆方并生。整个作品结字精紧,布白疏朗,亦紧亦疏,对比鲜明,展玩品嚼,尤见风7神。林散之书法精品七言联 叠石(特写二)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林散之创作过一批有方笔特色的作品,如现在由林散之艺术馆收藏的七言联 小雨藏山(林散之艺术馆馆藏精品集第 9页),是 1954年创作的,方笔用得比较多。又如 1964年创作的、现由江苏省国画院收藏的八言联 万山(详见古吴轩出版的林散之书法集)等等,相比之下,七言联 叠石中的方笔最为典型,最具代表性。林散之先生8对这幅作品十分满意,1985年 12月,江苏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林散之书法选集,林老专门将这幅作品收入书中。2000年

7、6月,林散之学生庄希祖教授出版专著林散之书法艺术解析,这副对联作为方笔代表作收入林散之作品欣赏中,排在第66页。值得一提的是,七言联 叠石收入由国家教委组织专家编写的大学书法教材集成。大学书法教材集成共分 15册,近现代书法史是其中的一本,这是第一部列入大学教材的近现代书法史,书中详细地介绍了草圣林散之的生平、书法理论和草书成就,收入了林散之先生在不同时期风格不同的 4幅作品,七言联 叠石就是其中的一篇。我们从这本书的名称和收入林散之作品的数量可以看出,非林散之具有代表性的精品之作而不会收入近现代书法史。据考证,七言联 叠石还出版过 5次:1997年 9月林散之书法集,2000年7月林散之书法

8、精品集,2003年5月中国书法家全集 林散之,2012年5月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2013年9月华人时刊杂志第9期。作品的上款仁元是徐纯原。徐纯原系中国著名书画鉴定家、著名书画家。徐纯原先生和林老相识很早。1964年 6月的一天,林老在江苏省中医院院长邹云翔的陪同下,在百年老店十竹斋写字作画。能写会画的徐纯原磨墨裁纸、端茶倒水。林老从心底里喜欢他,便对徐纯原说:“小朋9友,今天你蛮辛苦的,去拿一张纸来,我也给你写一张。”徐纯原立即拿来一张汪六吉的煮垂宣,林散之先生看后说:“是好纸,现在很少了。”之后欣然命笔:“此地乃分野,千峰自古今,烟波秋浩渺,林木影缤纷”落款是“仁元同学留念,六四年六月,林散

9、之”。从那以后,徐纯原成了林散之先生的学生,书艺大进。1972年冬天的一个下午,林散之先生为徐纯原写了这副对联,并要他好好收藏,不要送人。作品七言联 叠石 ,现仍由著名书画鉴定家、书画家徐纯原先生收藏。 原载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一书相关链接: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10王 罡,江 苏扬 州人,1957 年生,大学本科。江苏省书画收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东海民兵杂志社总编辑,大校军衔。先后被评为“ 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 “世界华人杰出收藏家”,授予国防服役金质纪念章,受到两代中国国家主席 江泽民和 胡锦涛的接见并合影,著名雕塑家 尹悟铭为王罡雕塑半身铜像。王罡先后发表各类研究林散之的文章近百篇,编著 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专著 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由文物出版社出版。面向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 华人时刊杂志连载 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一书,历时 4 年。 中国网、 中国书法网、 雅昌艺术网、凤凰网等多家官网开辟专栏转载、选登林散之草11书精品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