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杭州地区节能住宅热工设计标准

油条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5.50KB
约19页
文档ID:26274207
杭州地区节能住宅热工设计标准_第1页
1/19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杭州地区实施细则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ZoneDetailed rules in HangzhouCJS03-2002杭州市建设委员会2002.31前言为在杭州地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134-2001 ,J116 -2001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实施细则编制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参考国内外有关先进经验,并在广泛征求建筑节能专家、建筑师和暖通工程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实施细则本实施细则以国家标准为基础,涉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内容仍按国家标准执行为便于执行本实施细则,配套编制了《杭州地区节能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技术要点》 本实施细则编制单位是:杭州市建设科技推广中心(地址:杭州市长生路9 号,邮政编码:310006,:87076116) ;浙江大学建筑技术研究室(地址: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建筑系建筑技术研究室,邮政编码:310027,:87952114) 本实施细则主要起草人员是: 张三明、顾梅英、张雯、张务德、韩灵华、郑文晖。

本实施细则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丁根明、王国钰、付祥钊、冯雅、冯强、 刘明明、包士方、刘强、朱泓渠、吴藻生、吴承恩、张湘君、杨健、胡吉士、姚振生、涂逢祥、袁海林、徐崇峰、郭水根、蒋太珍、董宾阳等同志的大力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2目录1. 总则-------------------------------------------------------------------------32. 术语、符号----------------------------------------------------------------43. 设计标准-------------------------------------------------------------------74.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84.1 建筑设计------------------------------------------------------------------84.2 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95. 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计算------------------------------------------126. 采暖、空调和通风节能设计------------------------------------------13附录 A. 杭州地区气候参数----------------------------------------------------15附录 B. 建筑面积和体积计算-------------------------------------------------16附:编制说明---------------------------------------------------------------------1731 总则1.0.1 杭州地区属夏热冬冷气候区,冬季湿冷,夏季闷热。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普遍地自己采取采暖和降温措施,以创造良好的居室热舒适环境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以及执行 JGJ134-2001,J116-2001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使居住建筑在保证热舒适的情况下满足节能要求,特制定本实施细则1.0.2 本规定适用于杭州地区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居住建筑1.0.3 居住建筑的节能包括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自然能源利用,减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和设备节能等方面,设计时应综合考虑1.0.4 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和管理,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与节能标准的同时,兼顾今后的发展做到科技领先,适度超前1.0.5 在执行本规定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42 术语、符号2.0.1 建筑热环境影响居住者热感受的环境因素总称为建筑热环境,可分室外热环境和室内热环境室内热环境由室内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和壁面的表面温度等参数综合表征2.0.2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按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

2.0.3 建筑物耗冷量指标按照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空调设备提供的冷量2.0.4 采暖度日数(HDD18)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 18℃时,将低于 18℃的度数乘以 1 天,并将此乘积累加2.0.5 空调度日数(CDD26)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 26℃时,将高于 26℃的度数乘以 1 天,并将此乘积累加2.0.6 空调、采暖设备能效比(EER)在额定工况下,空调、采暖设备提供的冷量或热量与设备本身所消耗的能量之比2.0.7 建筑物耗电量由建筑物耗热量或耗冷量根据设备能效比,计算出的电能消耗量单位:kW·h/m22.0.8 围护结构建筑物及房间各面的围挡物,分透明和不透明两部分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部分称外围护结构,如外墙、屋顶、外门和外窗等;不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部分称内围护结构,如隔墙、楼板、内门和内窗等52.0.9 典型气象年以近 30 年的月平均值为依据,从近 10 年的资料中选取一年各月接近 30 年的平均值作为典型气象年由于选取的月平均值在不同的年份、资料不连续,还需要进行月间平滑处理。

2.0.10 传热系数(K)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差为 1℃,1 小时内通过 1 m2 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W/m 2·K2.0.11 传热阻(R)表征围护结构(包括两侧表面空气边界层)阻抗传热能力的物理量为传热系数的倒数单位:m 2·K/W2.0.12 最小传热阻(R 0.min)设计计算中容许采用的围护结构传热阻的下限值,规定最小传热阻的目的是为了限制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过大,防止内表面冷凝,以及限制内表面与人体之间的辐射换热量过大而影响热舒适单位:m 2·K/W2.0.13 节能传热阻(R 0·E)根据建筑节能标准计算需要的围护结构的传热阻限值单位:m 2·K/W2.0.14 节能传热系数(K E)根据建筑节能标准计算需要的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限值单位:W/m2·K2.0.15 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在周期性热作用下,围护结构本身抵抗温度波动的能力2.0.16 热惰性指数(D)表征围护结构反抗温度波动和热流波动能力的无量纲指数对于单一材料层围护结构,D=RS;多层材料围护结构,D=ΣRS式中 R 为围护结构材料层的热阻,S 为相应材料层的蓄热系数D 值越大,温度波在其中的衰减也越大,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越好。

2.0.17 室外综合温度(t sa)室外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当量温度与天空辐射当量温度之和单位:℃62.0.18 建筑物体形系数(S)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 F0 与其所包围的体积 V0 之比,外表面积中不包括地面和楼梯间隔墙及分户门的面积单位:m 2/m32.0.19 窗墙面积比房屋外墙面上的窗户洞口面积与外墙面层高和开间定位轴线围成的面积之比单位:无量纲73 设计标准3.0.1 冬季主要居室的热环境设计指标: ·室内空气温度 tI: 16~18℃;·外墙的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计算温度 6℃;·屋顶的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计算温度 4℃; ·换气次数 N=1.0 次/小时3.0.2 夏季主要居室热环境设计指标:·室内空气温度 tI:26~28℃;·屋顶和东西外墙的内表面最高温度不高于室内计算温度 3℃; ·换气次数 N=1.0 次/小时3.0.3 建筑节能标准居住建筑的节能标准是根据杭州地区的室外气候计算参数,居住建筑通过采用增强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采暖、空调设备能效比的节能措施,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的前提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相比,采暖、空调能耗应节约 50%。

84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4.1 建筑设计4.1.1 建筑设计应尽可能利用室外气候及地形条件,通过合理设计,使建筑不仅在采暖及空调时能耗低,而且在自然状态下也具有较好的热舒适性4.1.2 建筑朝向杭州地区住宅建筑的适宜朝向:南偏东 30°至南偏西 15°如果因为整个居住区空间环境与景观需要,出现住宅的居室朝西或其它不利朝向时,外窗应有适宜的遮阳措施,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符合节能设计的要求4.1.3 建筑间距居住建筑的间距需满足日照要求4.1.4 自然通风组织好居住区内建筑和住宅房间的自然通风在朝向上宜使房屋的纵轴尽可能垂直于夏季的主导风向,但必须处理好北向窗的构造形式与保温措施,避免风雨的侵袭,减少能耗4.1.5 自然能源的利用与生态太阳、风、绿化、地热、水及其他自然能源在居住区和居室中的利用,是建筑节能和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的规划和住宅设计以及节能设备的开发,都应尽可能结合地区自然条件,提高自然能源的利用率绿化面积宜分布均匀,使每户或每个居民都能均享同样的绿化生态效益4.1.6 体形系数体形系数宜控制在较小值,条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 0.35,点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 0.40。

4.1.7 建筑内部4.1.7.1 合理布置建筑平面,卧室、儿童用房及起居室宜朝南;其他如厨房、卫生间及楼梯间等辅助用房朝北4.1.7.2 厨房、卫生间应设置有组织的排气孔道,排气孔道出口不应面对相邻和上下层住宅的门、窗洞口94.1.7.3 门窗洞口位置应有助于组织穿堂风和提高平面利用率4.1.7.4 主要房间的外墙宜安装可控制的通风换气装置,通风换气装置宜做消声处理4.1.7.5 在净高不低于房间允许值时,宜根据房间的平面大小及形式尽可能降低净高以减少房间的容积4.2 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4.2.1 外窗的设计4.2.1.1 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传热系数不应过大不同朝向、不同窗墙面积比的外窗,其传热系数应符合表 4.2.1.1 的规定表 4.2.1.1 不同朝向、不同窗墙面积比的外窗传热系数外窗的传热系数 K[W(m2·K)]朝向窗外环境条件窗墙面积比≤ 0.25窗墙面积比>0.25 且≤ 0.30窗墙面积比>0.30 且≤ 0.35窗墙面积比>0.35 且≤ 0.45窗墙面积比>0.45 且≤ 0.50北(偏东60°到偏西 60°范围)冬季最冷月室外平均气温3.7℃4.7 3.2 3.2 2.5 ——无外遮阳措施 4.7 3.2 —— —— ——东、西(东或西偏北 30°到偏南60°范围)有外遮阳(其太阳辐射透过率≤20%)4.7 3.2 3.2 2.5 2.5南(偏东30°到偏西 30°范围)4.7 4.7 3.2 2.5 2.54.2.1.2 建筑物 1~6 层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 规定的Ⅲ级,7 层及以上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该标准规定的Ⅱ级。

4.2.1.3 外窗宜设置活动外遮阳,窗户的遮阳构造形式应根据其所在朝向选10择适宜的遮阳构造形式除能有效地遮挡太阳辐射热外,尚应避免遮阳本身受热后长波辐射热进入室内,以及对窗口通风特性产生的不利影响4.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