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与中观32卷 雨辰听录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262727 上传时间:2017-01-1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识与中观32卷 雨辰听录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唯识与中观32卷 雨辰听录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唯识与中观32卷 雨辰听录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唯识与中观32卷 雨辰听录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唯识与中观32卷 雨辰听录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唯识与中观32卷 雨辰听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识与中观32卷 雨辰听录(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唯识与中观 32南师怀瑾讲述且所执色。总有二种。一者有对。极微所成。二者无对。非极微成。彼有对色。定非实有。能成极微非实有故。谓诸极微若有质碍。应如瓶等是假非实。若无质碍。应如非色。如何可集成瓶衣等。又诸诸极微若有方分。必可分析。便非实有。若无方分。则如非色。云何和合承光发影。日轮才举照柱等时。东西两边光影各现。承光发影处既不同。所执极微定有方分。又若见触壁等物时。唯得此边。不得彼分。既和合物。即诸极微。故此极微必有方分。又诸极微。随所住处。必有上下四方差别。不尔。便无共和集义。或相涉入。应不成粗。由此极微定有方分。执有对色。即诸极微。若无方分。应无障隔。若尔。便非障碍有对。是故汝等所执极微。

2、必有方分。有方分故。便可分析。定非实有。故有对色。实有不成。五识岂无所依缘色。虽非无色。而是识变。谓识生时。内因缘力。变似眼等色等相现。即以此相为所依缘。然眼等根。非现量得。以能发识。比知是有。此但功能。非外所造。外有对色理既不成。故应但是内识变现。发眼等识。名眼等根。此为所依。生眼等识。此眼等识。外所缘缘理非有故。决定应许自识所变。为所缘缘。谓能引生似自识者。汝执彼是此所缘缘。非但能生。勿因缘等亦名此识所缘缘故。眼等五识了色等时。但缘和合似彼相故。非和合相。异诸极微。有实自体。分析彼时。似彼相识。定不生故。彼和合相既非实有。故不可说是五识缘。勿第二月等能生五识故。非诸极微共和合位。可与五识各

3、作所缘。此识上无极微相故。俱舍论与集论这两本有关于小乘修持的经典,现在大藏经里还有保存,也有单独印出来的。那么现在他先介绍他们的观念:且所执色。总有二种。他们认为这个物理世界的物理作用,综合拢来归纳有两种。一者有对。极微所成。有对就是有见有对,眼睛看的见,与心两个相对的作用叫做有对。拿肉眼可以看的见,所以叫有见有对。这个书上,我们所编排的成唯识论把有见两个字省略下去,有对当然包括看的见。一者有对。综合起来他们的理论,第一点认为看得见相对的作用极微所成。这个极微就是佛学当时引用他们的理论,我们经常引用他,所谓物质的元素,肉眼迷迷糊糊的看见有这样一个东西。如果扩充一点大乘思想的极微啊,等于原子电子

4、这些理论,所以一者有对。极微所成。二者无对就是无见看不见,也不是我们肉眼可以相对的。非极微成。这个不属于物质的最初这个元素构成的。一共两种,总而言之,他们认为心法以外的确有色法物理世界物质世界是存在的。那么他再归纳:第一点,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所谓这个物质世界;第二点,他所归纳的等于我们现在的观念,看不见也不相对,摸不到的,非极微成,不能说物理的,接近于抽象,很抽象的。不过有一点我们从这里开始要注意,佛经也好,任何古代中国或者印度的,一讲到物理的事情啊,到了现在有两千多年,照西方的计算,我们一千九百八十二年,这是欧洲人西方的人的计算历史年代,就是从耶稣降生算起,也许降生以前都还没有算。所以们我

5、们现在喜欢用一千九百八十几年,把自己的当 祖宗的人啊硬拉下来当孙子,不是味道。我们中国人很奇怪,本来是祖父,结果愿意做人家的孙子。这是顺便讲到的。我们晓得这些科学的观点在印度也好在中国也好,两三千年前的科学观点,老实讲,包括楞严经同这本成唯识论他的论辩里头对于物理科学,不完备,有缺陷,不够高明。但是我们年轻人不要忘记了一点,在两三千年前,他们有这样的对物理科学的观念,那是非常非常的进步。从我们今天开始倒转去说,两百年以前的人是不会相信的。怎么佛说的这个道理,可是我们现在相信了,看起来只觉得他的论辩的内容不够充分,实际上自然科学,物理的声、光、电、化四个分类,归纳起来,物理方面科学的进步超过两三

6、千前太多了。所以这一段我们看的时候晓得他的不完备之处,同他这个了不起的地方,我们现代人往往读古人的书,会笑古人,他忘记了这几千年中间的变化,所以我们特别提出注意。现在他批评小乘的唯物观,道理在哪里?成唯识论始终认为心跟物,物理世界、物质的这一切东西同精神世界这一切东西是一体的两面。那么小乘的理论他不管物理世界,认为那个是真实有。所以小乘落于有边,三界有,六道也有,一切皆有。那么得道证果那的有道可得和有果可证。他落在偏空之果的偏差。那么他现在批评他的理论,彼有对色。定非实有,能成极微。他说他们的理论,像俱舍论与集论这两本论著里头包括了小乘的思想观念,他们认为我们肉眼看的见的物质世界的这些东西,有

7、相对、有见有对的这些色色法,这包括物质世界。定非实有,能成极微。他说一定并不是真实有存在的。那么能够构成了物质第一个元素,非实有故。谓诸极微若有质碍。应如瓶等是假非实。为什么我们可以讲它是没有,空的呢?大乘思想看这物质世界的这一切东西,譬如这个茶杯,这个扩音器,这个墙壁,并不是说它没有,有啊,不过是假有、幻有,不是真实的存在。小乘的思想呢认为是真实的存在。换句话说,拿现在与近代的思想来讲,小乘的思想,关于唯物的部分,只达到十九世纪那个阶段。十九世纪以前承认物质不灭,物质不灭论。所以我们晓得南传佛教,就是东南亚一带小乘的佛教那个思想是有偏差的,很危险的。因为他很容易接近唯物论。这个大乘的思想呢,

8、等于现在最进步的自然物理科学方面理论,接近了。物质一定灭去,物质不灭论不存在的。所以现在的物理不承认物质不灭论那是错误的,现在暂时到达了能量互变这个阶段,将来的科学能否再进一步,还不知道,不要把今天的科学作为定论,科学这个东西随时还在推进,今天的定律到明天也许整个的推翻了。这是我们介绍一般的知识。他这里讲等于说小乘的思想,承认物质不灭。现在这里反驳他,物质是灭的。非实有故,什么理由?谓诸极微若有质碍。应如瓶等是假非实。小乘思想认为物质世界最后的形成,也就是最初的形成,是由物质那个东西叫极微,等于我们退回去几十年,或者说八九十年以前只晓得电子,电子中间再分化,这是后来的,这是极微。他说这个唯物哲

9、学的极微啊,若有质碍有物质存在就有障碍,他说比方应该像这个瓶子这个茶杯一样,是假非实,这个茶杯是假的不是真实的。因为它是许多的元素加上人工、时间、种种的化学作用把它构成来的。虽然存在在这里,它随时在毁坏,天然的环境也随时在毁坏,而且总有一天由有归到没有,所以是假有。若无质碍。应如非色。如何可集成瓶衣等。假定你的理论认为,唯物原始最初的这个极微,不像一般物质,它摸不着,看不见,无质也无障碍,他说那等于不是物质的东西。好,我们知道,他现在论辩的是限制于三千年前,一切物质啊用这个感官上看的见、摸得着、感觉的到,物质到这里为止,没有进一步谈仪器的分析。那么怎么样一个不是物理物质的东西集中拢来可以构成瓶

10、子、衣服等等。没有这个道理,不可能。这是三千年前科学的观点。又,再提理由,诸诸极微若有方分。必可分析。便非实有。他说物质最初的那个极微,有没有方分?方分就是有没有方向,东南西北空间的关系。不过在这个地方呢他这个方分也不像空间,等于我们现在观念:有没有定位,固定的位置。那个位置是表示空间的分。一切极微有没有方分?必可分析,你说物质这个东西可以一层层分析,现在科学都在分析啦。分析到最后现在是原子、能量,这还是物理上分析出来。必定可以分析的。那分析到最后啊应该是空的,便非实有。这个物质本身最初那个因子那个元素不会存在的。他说应该是这个道理。若无方分。则如非色。云何和合?他说假使最初的那些构成物质世界

11、的元素极微,没有固定的定位,那你则如非色,它就不像物理世界一般物质一样,云何和合?怎么合得拢来?譬如我们讲面粉做成面包就是物质了,面粉是麦子里头做出来,配上鸡蛋配上水再人工造作才变成面包啊。云何和合?他怎么构得拢来呢?他举个例子,现在讲到科学方面的,但是你们不要忘记了接近三千年的距离。承光发影。日轮才举。照柱等时。东西两边。光影各现。承光发影。处既不同。所执极微。定有方分。他说譬如我们眼睛看到一切物质,就靠这个太阳光,夜里因为太阳光明下去了,所以我们人看不见。承光发影。有光就有影子,比方一个柱子在那里,日轮才举。太阳刚刚一上山,照柱等时。太阳的光照到这个柱头,那么很明白的,东面同西面两边一面是

12、光,一面是阴影,影子就现出来。他用眼睛看得到是物质的生灭。承光发影。光一现出来就看到柱头,承就是接受,由光明的照射,我们承受了这个光明,发出来光,产生光的影子。所以照着物象,这个东西的影子。处既不同,方位的立场不相同。所执的极微。定有方分。他说用这个道理证明你所认为最初的物理极微一定有定位,他的文字就是那么讲。那么我们首先到手边看他这个论辩,一个观念,一句话我们已经把它批了不懂光学原理。是讲现象界,假设说一个完全学物理的,这个也对啊,普通拿肉眼看到,这个讲的也对,真正学科学进一步啊就不是这回事了。他而且只讲太阳光,黑夜的光他就没有提到,黑色也是光影。至于说我们肉眼看不见,因为我们人的眼神经没有

13、具备那个反应,没有具备看红外光的神经色素。因此我们夜里看不见,别的很多动物夜里看的见,白天反而看不见,这个要彻底谈啊,到光学的范围。可是有一点,有一个原则非常佩服这些前辈,这些大菩萨们,他在几千年前表达的大原则上同现在科学还是相同的。一个专门学物理学,专门研究光学的范围,他最后辨别这个方分的问题光有没有定位?他这个论辩承认光非定位,也不受空间的限制,都可以透得过的,这一点可见佛法很高。因为他是两千多年以前,不能拿我们现在的观念(评价) 。第三条他又论辩,又若见触壁等物时。唯得此边。不得彼分。既和合物。即诸极微。故此极微必有方分。他现在的论辩固定先建立对方所论辩的要点,认为物质最初那个极微有定位

14、,你那个物质一定有固定的东西。他说比方(这一条论辩的举例)见,我们眼睛所看见的,触,身体所感受的到的这些物质,譬如这个东西在身上一碰,就接触到有个东西,这是物质的作用,触壁,碰到墙壁的时候,我们看的见墙壁,看见你身体碰到墙壁就把你挡住,等物时,在这个时候,唯得此边。我们看见也好,身体的碰触也好,只是墙壁的这一边,不得彼分。墙壁的那一边我们没有办法看见,也没有办法感觉到。那么这个墙壁是物质的极微构成,也可以说我们构成墙壁是一块一块泥巴,水泥,一粒一粒很细很细的水泥,再把它分析到最后这个物质空了,这个构成的极微。既和合物。即诸极微。故此极微必有方分。这个墙壁是一颗一颗水泥合拢来,因缘和合构成,那这

15、个极微,就是最初那个物质的最小最小,必有方分应该有定位,应该有它的空间。这里这个方分不能用空间来看,如果用空间看,拿物理学来分析,哪怕我们这个头发根,本来我们这个头发中间都是空的,如果那显微镜一看,我们的头发很伟大,中间的空洞大概是几十辆卡车都可以过去,因为看你放大镜放的多大。这个造物之妙,假使一个头发定点把它分析下来,极微,你说有方分,它中间当然有它的空间啦,任何一个固体的物质分析到最后都有空间的。那么他也是这样认定,这是第四条理由。又诸极微。随所住处。必有上下四方差别。注意啊,刚才所以我讲,我们把成唯识论这个里头方分,拿现在物理说法就是叫做定位,不能做空间看。如果解释成空间,错了。因为这里

16、有一条有空间,有四方的方位。又诸极微。最小最小的东西,随所住处。它随便放在那里,他一定有四方,上下东南西北这个差别。这就是我们上次提到的方分。一个东西任意一摆它本身不存在方位啊,这个手表摆在这里认为是我的前面,可是在你们看来这个是在你们的前面。立场不同。他现在讲这个理由,不尔。假定不是这样,便无共和集义。那一切物质的东西就不是因缘合集而成,或相涉入。应不成粗。由此极微定有方分。他说你如果认为每一个极微,物质的那个本因,自相干扰涉入,如果这样认为,应不成粗。应该不构成一个物质的现象。比方我们把这个墙壁把它挖一块下来,如果经过分析再分析,泥巴还是泥巴,水泥还是水泥,什么东西还是什么东西,虽然是那么凑拢来构成物质的墙壁,但是他不是互相涉入的,各有各的定位、本为,所以应不成粗。有此理由,这个极微定有方分。执有对色。即诸极微。若无方分。应无障隔。所以他认为俱舍论 集论等小乘佛经的学理认为一切有见看的见,同我们看的见五官觉受相对的这个物质的世界,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文学作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