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管理概述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6266249 上传时间:2017-12-2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6.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遗产管理概述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文化遗产管理概述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文化遗产管理概述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文化遗产管理概述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文化遗产管理概述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遗产管理概述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遗产管理概述教学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文化遗产管理,一核心概念的理解二文化遗产管理的主要原则三文化遗产管理与旅游的关系四文化遗产管理的主要发展阶段,第一节 文化遗产管理概述,文化遗产管理(CHM)是为保持文化遗产资产的文化价值以满足当代和未来人类的享受需要而进行的系统化保护。, 美国学术界部分使用CRM,一核心概念的理解,Resource 该资产被认为是有经济价值的,是可以被开发的。,Heritage 承认该资产的非经济价值,并且进一步承认它是祖先遗赠的财产,这就包含了某种责任和义务。,1文化遗产代表性样本的保护,二文化遗产的管理原则,某些人造物件和遗迹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而这样的环境是不可能被真正

2、复制的。因此,遗产管理是不可能顾及所有资产的,只有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才能得到保护。,遗产资产所涵盖的范围不仅仅是一些标志性吸引物或者有着高访问量的遗产地,它也许还包括那些代表了一般的日常生活,价值观或传统的更为世俗的范例。,就被保护的资产来说,年代是不如其价值重要的。,能够唤起人们对20世纪后期或21世纪初期的生活记忆的当代资产也同样需要保护,因为它们将成为明天的遗产。,2内在价值的保护,文化遗产管理的一条潜在原则就是从遗产保护中获得的“社会效益” 。 文化遗产管理需要向社会传达的信息是遗产对社会的价值。,遗产资产是根据其内在价值,而不是根据其使用价值来界定的。,资产的价值来自于它对社会的意

3、义,或者它的存在价值,而不是来自于它的创收潜力。,文化资产的恰当展示,要求管理者以一种让所有类型的参观者都能理解的方式来对资产的文化价值作出充分地解释 传递文化遗产价值的信息,3文化资产需要向公众展示并加以解释,在资产的展示中,管理者应该在教育与娱乐之间达成平衡。,三文化遗产管理与旅游之间的区别,文化遗产管理,旅游,主导部门,目标,对文化资产的经济态度,主要使用群体,文化资产的价值,国际政治机构/非政府组织,公共部门 (非盈利性),私营部门 (盈利性),更广泛的社会目标,商业目标为主,存在价值保护其固有价值,使用价值消费其固有和外在的价值,当地居民,非当地居民,作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展示而对社

4、区的价值,作为能为目的地创立品牌的产品或活动而对旅游者的价值,ICOMOS / UNESCO,WTO / WTTC,主要利益相关者,文化遗产管理,旅游,主要利益相关者,少数民族,原住民群体当地居民遗产专业人士,当地历史界群体,商业群体非当地居民旅游业协会其他行业组织,旅游是一种商业活动,两者之间区别的本质原因,旅游包含体验的消费,旅游是娱乐,旅游是一种由需求驱动的活动,旅游是一种商业活动,地区发展旅游是因为能为当地带来新的经济来源,国家发展旅游是因为它是非常重要的外汇来源。,然而,旅游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收入的大部分是由体验的促成者所创造的,而不是体验的提供者所创造的。,旅游包含体验的消费,旅

5、游者通过愉快体验的消费来满足其个人需要。,因此,旅游活动有可能是入侵式的,目的地的人们有可能感知到旅游活动是强加于东道主社区。,游客为寻求体验而旅行,目的地社区则希望从游客那里获得经济利益。,旅游是娱乐,旅游产品为了获得成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商业可行性,必须经过巧妙处理和包装,以便公众轻松的消费,这种消费有可能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形的,如游客吸取当地的文化。,游客把娱乐或商品化的体验作为一种现代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体现来接受的。因此,旅游本身即成了目的,而不是某种更高目的的手段。,旅游是一种由需求驱动的活动,从根本上说,旅游乃是一种由需求所驱动的活动,它更多地受到市场力量 (游客以及力图满足旅游者

6、需求的旅游业)的影响。,如何既满足旅游业,又满足文化遗产管理者理想的需要?这是文化遗产资产的旅游化给这些资产的管理带来的巨大挑战。,四文化遗产管理的发展阶段,初始的及持续的资产清查阶段,保护性法规的最初颁布阶段,专业化水平提高阶段,利益相关者的咨询和参与阶段,专业和国家责任的回顾总结阶段,初始的及持续的资产清查阶段,社区兴趣增长文献记录工作者由业余人士逐渐成长为专家,主要特点,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主要特点,保护性法规的最初颁布阶段,通过指导遗产资产鉴定和保护的第一代法规重物质遗产,轻非物质遗产建立政府遗产机构与其他政府机构或法律鲜有整合,第三阶段,主要特点,专业化水平提高阶段,形成遗产的国际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伦理准则,保护原则在宪章等文件中正式通过发展相关的遗产职业,第四阶段,主要特点,大批利益相关者出现冲突领域得到了界定更多地关注社区利益,利益相关者的咨询和参与阶段,第五阶段,主要特点,对责任有了新的认识制定新法规或修订原有法规对非物质遗产有了更强的意识对其他使用者给以承认,专业和国家责任的回顾总结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