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易错点大汇总(一)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262053 上传时间:2017-12-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易错点大汇总(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化学易错点大汇总(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化学易错点大汇总(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化学易错点大汇总(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化学易错点大汇总(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易错点大汇总(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易错点大汇总(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化学2010年第6期 高考化学易错点大汇总(一)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西校 277500 郝崇斌 柴勇 易错点1 忽视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易错分析在复习原子结构的有关概念时, 一定要区别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等概念,如易忽 视相对原子质量是根据同位素的质量数计算得 出,相对原子质量与质量数不同,不能用相对原子 质量代替质量数计算质子数或中子数。还要区分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等概念。在讨论质子数与电 子数的关系时,要分清对象是原子、还是阳离子还 是阴离子,避免因不看对象而出现错误。 例1 由元素 构成的气态双原子分子有三 种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7O、72、74。该气体中三 种分子(与相对分

2、子质量相对应)的物质的量之 比为9:6:1。试确定: (1) 元素有种同位素,质量数分别是 ,各同位素的原子百分含量是。 (2)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解析 本题的关键是确定 元素有几种同 位素。由于 元素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有三种,则 说明 元素有2种同位素。(1)设 的两种同位 素分别为。 和 X(o一1929kJtool 解析 燃烧热的概念是25、101kPa时, 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 出的能量,而在选项A中,甲醇与氧气反应生成 的是氢气,而不是稳定的氧化物H O(1),故选项 A错误。反应中 0,属于吸热反应,则反 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选项B错 误。

3、由题目所给的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 反应原理可知,该过程可能吸热,也可能放热,故 选项C错误。与反应相比,选项D所给的反应 将CH,OH(g)变成了CH,OH(1),已知CH,ou(g) 所具有的能量大于CH OH(1)所具有的能量,所 以放出的热量小于1929 kJmol,故日 一1929 kJmol。答案:D。 易错点6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考虑产物之 间的反应 易错分析从解题速度角度考虑,判断离子 方程式的书写正误时,可以“四看”:一看产物是 否正确;二看电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 四看是否符合题目限制的条件。从解题思维的深 度考虑,用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化学 原理来综

4、合判断产物的成分。中学典型反应:低 价态铁的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与硝酸 反应;铁单质与硝酸反应;+3价铁的化合物与还 原性酸如碘化氢溶液的反应等。 例6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是( )。 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 2c0 一+so +H 0一2HC03-+so 一 B金属铝溶于盐酸中: Al+2H =Al+H,t 中学化学2010年第6期 C硫化钠溶于水中: s +2H2O-H2S T+2OH D碳酸镁溶于硝酸中: c0;一+2H 一H O+co:f 解析B中电荷不守恒,应为2A1+6H 一 2A1“+3H:T;C中s 一水解应分步写,应为s 一 +H O =兰H

5、S一+OH一;D中碳酸镁难溶于水,应 写成化学式。答案:A。 易错点7忽视混合物分离时对反应顺序的 限制 易错分析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对化学反应 原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反应要快、加入的过量试 剂确保把杂质除尽、选择的试剂既不能引入新杂 质又要易除去。 例7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 实验: 测定溶液的pH,溶液显强碱性。 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 生无刺激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在上述溶液中再滴加Ba(NO ) 溶液,产 生白色沉淀。 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 ) 溶液至无 沉淀时,再滴加AgNO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一定有

6、SO;一 B一定有CO 一 C不能确定Cl一是否存在 D不能确定HCO;是否存在 解析 由测定溶液的pH,溶液显强碱性可 知:溶液中一定无HCO;。由取少量溶液加入 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能使澄清的 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可知:气体为CO:,溶液中一 定有c0;一,一定无s0;一。由在上述溶液中再 滴加Ba(NO )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知:溶液中 有so;一。由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 ) 溶 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 溶液,产生白色沉 淀可知:上层清液中有cl一,但实验过程中加入了 稀盐酸,故不能确定原溶液中cl一是否存在。答 案:B、C。 易错点8计算反应热时忽视晶体的结

7、构 易错分析计算反应热时容易忽视晶体的结 39 构,中学常计算共价键的原子晶体:1 mol金刚石 含2 mol碳碳键,1 mol二氧化硅含4 mol硅氧键。 分子晶体:1 mo1分子所含共价键,如1 mol乙烷 分子含有6 mol碳氢键和1 mol碳碳键。 例8盖斯定律认为:不管化学反应一步完 成还是分几步完成,该反应的热效应是相同的;已 知25,10 Pa时,1 tool C(石墨)完全燃烧生成 CO 气体,放热3935 kJ,1 mol CO完全燃烧生成 CO 气体,放热2830 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25,10 Pa时,C(石墨)燃烧生成CO 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

8、(石墨)+O (g) 2CO(g); 日=一1105 kJmol一 Bc(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和CO,的混 和气体时,放热2830 KJ cc(石墨)和CO 的反应生成CO气体为吸 热反应 D如果金刚石燃烧生成CO 的反应热大于 石墨燃烧生成CO 的反应热,则可以断定从石墨 转变为金刚石的变化需吸热 解析依题意知: C(石墨)+O:(g)-CO:(g); H=一3935 kJmol 1 CO(g)+3。-02(g)-CO (g); 一 H=一2830 kJmol 一2得: 2C(石墨)+O:(g)一2CO(g); =一221 kJmol 因为C(石墨)的物质的量不确定,故放出的 热量也不确

9、定,故A、B错误; 由一得: C(石墨)十CO2(g)一2CO(g); 日=一1725 kJtool。 答案:C、D。 易错点9对物质的溶解度规律把握不准 易错分析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分三类: 第一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氯化钾、硝酸钾 等;第二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增加的程 度小,如氯化钠;第三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 40 如气体、氢氧化钠等,有些学生对气体的溶解度 与温度的关系理解不清。 例9某温度下,100 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 有氯化钠265 g。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 g氯化 钠和65 g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 A30 B 等 00 C265 D 10

10、0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饱和溶液、溶解 度概念的理解,能检测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解答 时不能盲目套用公式,关键是要判断溶液是否饱 和。若饱和,则温度一定,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若不饱和,则溶液的质量分数改变。由100 g饱 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 g可知:10 g饱 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 g。因此,若向 此溶液中添加35 g氯化钠和65 g水,则还有 35 g一265 g=085 g氯化钠未溶解,所得的溶 液仍是饱和溶液,故溶液的质量分数仍是265。 答案:C。 易错点10物质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易错分析 “电荷守恒”在定性实验与定量 推断结合类试题中的主要应用有:(1)确定

11、未知 离子:已知部分离子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 量浓度之比,确认其中一种未知离子是什么。解 题时,先写出离子电荷守恒关系式,再根据所缺的 电荷确定离子种类(阴离子或阳离子)。(2)确定 已知离子存在:给出n种离子可能存在,能确定 (n一1)种离子一定存在,且能求出其物质的量, 判断最后一种离子是否存在。要列出电荷守恒 式,代人数据判断,若已知离子已满足电荷守恒关 系式,则最后一种离子不存在;若已知离子不满足 电荷守恒关系式,则最后一种离子一定存在。审 题时要注意多个实验之间的有关联系,在连续实 验中,上一步的试剂可能对下一步的实验有干扰。 (3)任何溶液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同时存在,否 则溶液

12、不能呈电中性。 例l0 20 mL浓度为005 molL的含Mn 的溶液,恰好把15 mL浓度为01 molL的含s 一 溶液中的s 全部沉淀,则 的值是( )。 A4 B3 2 n 1 中学化学2010年第6期 解析 此题考查了利用电荷守恒来解题的计 算技巧: 20 mL005 molLn=15 mL01 molL 2,n=3。 答案:B。 易错点11 图像与题目脱离 易错分析解图像与题目结合类题目的关键 是识图像(图像中的点、线、标量等),联反应(写 出先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会整合(根据化 学反应计量数,结合图像判断)。 例1l 相同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的稀硫酸 充分反应,产生H 的质

13、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 是( )。 质量 质量 A 时间 质量 质量 B 时间 c 时间 D 时间 解析铁和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锌反应 较快,先反应完全。铁和锌质量相同,铁放出的 H,的量多。答案:A。 易错点12不清楚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区别 易错分析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 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 子直径大小在1 nm和100 nm之间。利用胶体性 质和胶体的凝聚,可区别溶液和胶体。胶体有 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无这种现象。加入与分 散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电解质,溶液无明显现象, 而胶体会产生凝聚。 例l2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 级(1100 nm,1 llm:

14、10 m)的超细粉末粒子, 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 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 解析这种粒子的直径为1100 nm,恰好 在胶体直径范围内。答案:C。 中学化学2010年第6期 易错点13 忽视晶体结构计算方法和电中 性原理 易错分析晶体结构的分析方法:对于分子 晶体,直接计算一个分子中所含各原子的个数,求 得的化学式叫分子式;对于离子晶体(如氯化钠 型晶体)、原子晶体(如二氧化硅晶体),一般采用 分摊法:即先取一个最小的重复单元,然后分析最 小的重复单元中原子、化学键的共用情况,即每个 原子被几个原子分摊,每个共价键被几个单元

15、分 摊,最后计算一个单元净含原子个数。确定化学 式(不能称分子式)。如氯化钠型晶体:顶点分摊 八分之一,棱点分摊四分之一,面点分摊二分之 一,体点占。如果能根据晶体结构确定每个原 子形成的共价键,正确判断元素的化合价,也可以 根据各元素的化合价写化学式。 例13 现有甲、乙、丙、丁四种晶胞(如图2 所示),可推知:甲晶体中 与日的个数比为 ;乙晶体的化学式为;丙晶体的化学式为 ;丁晶体的化学式为。 甲 乙 丙 丁 圈2 解析用均摊法计算该晶胞中的微粒数。对 于立方体,位于顶点上的原子占18,位于面上的 原子占12,位于中心的原子占1。甲:A为11 :1,B为8 X(18)=l。乙:C为1,D为

16、4(1 8)=12。丙:E、F都为4(18):12。丁: 为1,Y为4 X(12)=2,Z为8(18)=1。 答案:1:1 C D或DC2 EF或FE y2。 易错点14机械类比元素性质 易错分析在运用元素周期律时,推断元素 性质既要关注元素的共性,又要关注元素的个性, 不能机械类比元素性质。同主族元素中族首元素 4l 的性质与其他元素的性质差别较大。例如氟的性 质与氯、溴、碘的性质差别较大。锂的一些性质不 同于钠、钾的性质。同主族元素,相邻元素性质相 似程度大些,例如氮、磷、砷,砷的性质与磷的相似 程度大些。 例14关于I A和A族元素的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周期中,I A族单质的熔点比A 族的高 B浓度都是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