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银行消防安全工作确保基层银行安全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261829 上传时间:2017-12-2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3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度重视银行消防安全工作确保基层银行安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度重视银行消防安全工作确保基层银行安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度重视银行消防安全工作确保基层银行安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度重视银行消防安全工作确保基层银行安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度重视银行消防安全工作确保基层银行安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度重视银行消防安全工作确保基层银行安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度重视银行消防安全工作 确保基层银行安全 苟正宪 (中国人民银行白城市中心支行 吉林白城 137000) 消防工作是依照消防法规和消防管理条例,运用 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手段,为维护单位内部消防安全 所进行的各项防火和灭火工作。消防工作是保卫工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金融单位正常的工作秩序, 保卫银行资金、财产、职工生命财产的安全起到重要作 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银行消防工作,动员全体 职工认真做好单位岗位消防工作,确保单位消防安全。 一、充分认识消防工作特点,落实消防责任 消防工作的第一特点就是全员性,这是由火的应 用广泛性决定的,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 都要同火源、电源打

2、交道,身处易燃物质的包围中,因 此,内部消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动 员和依靠职工做好消防工作,这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 和控制火灾的发生和发展。 消防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由于 消防与各岗位工作有密切联系,每个员工就必须掌握 本岗位的物品设备操作规程,不断加强消防知识的学 习,掌握设备和消防器材使用方法,才能正确使用,不 违规操作而造成严重后果。 消防工作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具有较严的法制性,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消防行政法规和消防技术规范,它 是进行消防工作的有力武器,每个职工必须知法懂法, 自觉按照消防法规去做,才能避免在工作岗位发生违 法事件。 我国消防工作实行“预防为主、

3、防消结合”的方针。 “预防为主”,就是把防火灾放在消防工作的首位,动员 职工贯彻落实各项防火的行政措施、技术措施和组织 措施,从根本上预防火灾的发生。“防消结合”,就是要 求对职工积极做好防火工作,加强消防设备建设,大力 做好各项灭火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火灾就能够迅速有 效地扑灭,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所造成的人身伤亡和 财产损失。 根据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 安全管理规定等法规规定法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 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全面 负责。金融单位实行逐级签消防责任书,建立岗位消防 安全责任制,明确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部门消防安全 责任人。消防安全责任人履行下列

4、消防安全职责: 1、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 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 2、把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的生产、管理活动统筹安 排,落实消防工作计划。 3、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 障。 4、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制度和 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5、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 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6、根据法规规定建立义务消防队。 7、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应急疏散预 案,并实施演练。 二、掌握消防基本知识,自觉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一)燃烧的条件与类型。 1、燃烧的条件。(1)一定数量的可燃物。凡是能与 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

5、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如 木材、汽油、液化气等。(2)足够数量的助燃物。凡能和 可燃物相结合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如氧气、氯气、高锰酸钾、过氧化钠等。(3)一定能量的 点火源。凡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源称为点火源。按点 火源能量的来源不同,点火源可分为明火、赤热体、电 宣 全墼 壅竺 ! 生蔓曼塑困 热能、机械热能、化学热能、生物热能、光能和核能八 种,要使可燃物发热燃烧,点火源必须是有一定的温度 和热量,将可燃物加热到能发生燃烧的温度,反之,则 不燃。(4)相互作用。要使可燃物发生燃烧,不仅要同时 具备以上三个条件,而且要相互作用,否则就不能发生 燃烧。 2、燃烧的类型。(1

6、)闪燃。闪燃是指可烧液体在一 定温度下所产生的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火源发生一闪 即燃的燃烧现象。(2)着火。着火是指可烧物在外置火 源直接作用下开始持续燃烧的现象。在防火工作中,如 果将物质的温度控制在燃点以下,就可能防止火灾的 发生,在火场将燃烧的物质冷却到燃点以下,火也就熄 灭了。(3)自燃。自燃是可燃物不经明火点燃,就能自动 燃烧的现象。在外部的热源作用下,将可燃物质加热到 一定温度而引起的燃烧现象,叫受热自燃。(4)爆炸。爆 炸是指物质状态发生急剧的变化,在瞬间放出大量能 量的现象。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 化学爆炸、核爆炸三 类。在消防上主要是预防化学爆炸。 (二)火灾的成因。 火灾是指失去

7、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 烧现象。它具有突发性、发展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要想 控制其发生和发展就必须寻找造成火灾的潜在因素, 掌握火灾形成的规律,从根本上预防火灾的发生。 1、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们违 反消防安全规章制度,有可能导致火灾发生的行为。如 生活用火不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玩火、吸烟、违反电 器安装使用安全规定、放火等不安全的行为。 2、物质的危险状态。物质的危险状态是指物质具 有燃烧的危险及潜在的破坏能量。物质的危险状态表 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危险性,如易燃物 质、自燃物质、忌水物质、爆炸性物质、氧化剂等;二是 由于设计不合理制造的缺陷,选择不当或缺

8、乏保护装 置等,使物质具有危险性,如不符合消防要求的库房、 各种装置等。物质的危险状态是发生火灾的物质基础, 幽壹 垒塾 壅 Q! 墨蔓曼塑 我们一旦发现这些隐患,就需立即采 取有效措施,预防物质的危险状态。 3、技术缺陷。技术缺陷是在生产、 施工等过程中,由于技术不过硬、不完 善而造成的隐患,它包括设计方面的 缺陷、施工制造方面的缺陷、维修保养 方面的缺陷、操作使用技术方面的缺 陷、未认识到的技术问题。因此我们日 常工作中,需要使用国家认证有合格 证的产品。 4、管理漏洞。管理漏洞是指在计 划、组织、指挥、协调等方面存在的问 题。如消防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没有 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没有设备检

9、修 计划的生产经营中管理人员不重视安 全,瞎指挥,不重视消防宣传教育培 训,特殊岗位的人员没经过消防培训 等。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必须严格 操作规程,执行消防规定,才能避免违 规操作而造成火灾。 5、环境影响。造成火灾的因素除 以上四个方面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 的因素,那就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潮 湿、雨水、高温、雷击、通风不良等都会给物质带来负面 作用,导致火灾的发生。 (三)火灾的预防措施。 1、防火的基本技术措施。由燃烧的条件可知,要想 防止火灾的发生,就得消除燃烧条件或避免燃烧条件 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一是消除或控制点火源。如安 装防爆灯具、禁止烟火、接地避雷、隔离和控温等。二是 控

10、制可燃物。在生产生活中以难燃材料和不燃材料代 替可燃材料,降低燃烧物在空气中的浓度,将可燃物分 类、分开存放。三是隔绝空气。将可燃物隔绝空气贮存。 四是限制火势蔓延。设置阻火装置、防火墙、防火堤。对 危险性大的设备和装置,采用露天布置、分区隔离或远 距离操作等。 2、防火工作的措施。一是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 教育和培训,普及消防常识,使职工认识到消防工作的 重要性,并掌握一定的消防知识,才能有效控制火灾的 发生。二是健全消防安全制度,落实防火责任制。单位 根据工作性质要制定有效的消防安全制度、操作规程, 预防措施消防安全责任制,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三是 经常开展防火检查,切实整改火险隐患。防火

11、检查是落 实防火措施、预防火灾的重要手段,是一项长期的、经 常性的工作。防火巡查人员发现火情应当立即报警并 及时扑救。四是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加强演练,使 员工掌握灭火应急疏散的程序,在遇到火灾时能正确 应对,果断处置。 三、掌握火灾扑救与火场逃生技术,正确处置火情 (一)灭火的基本方法。 灭火的方法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或 是消除已经燃烧的条件或是使燃烧条件分离。如发生 不能立即扑灭的火灾,就要用最快的方法打“119”电话 报警,准确报告发生火灾的单位、位置(门牌号)、火灾 的部位、性质(电、气、油或其他)。以便消防部门快捷、 准确到达现场扑灭火灾。 灭火方法有: 1、隔离法。即

12、将燃烧物质与附近 未燃物质分离或隔离,使燃烧因缺少 气体物质而停止。如火场上抢搬物质 移至安全地点,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管 路的阀门,阻止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 等。 2、冷却法。就是将水或灭火剂喷 洒在燃烧物上,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 燃点以下,使燃烧终止。也可将灭火剂 喷洒在燃烧物周围的未燃物上,以防 止受到辐射而起火。 3、窒息法。就是隔绝或稀释燃烧 物质所需的空气,使燃烧物缺氧而停 止燃烧。可以用不燃物或难燃物覆盖 燃烧物。如煤气罐着火时,立即用棉被 捂住火点,即可扑灭。 4、抑制法。根据燃烧学研究,燃烧 之所以能持续,是因为有游离基(自由 原子或原子团)的连锁反应。那么,将 有抑制游离基作用的灭

13、火剂喷射到燃 烧区,产生燃烧反应,使燃烧反应过程 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 或低活性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反应停 宣 垒壁 窒兰 ! 圭蔓曼塑囫 止,使用灭火器灭火就是这个原理。 (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灭火器是用来扑救初起火灾的灭火器材。常用的 灭火器有: 1、干粉灭火器。发现初起火灾后,将干粉灭火器提 到火点附近,将灭火器提把的封闭插销抽出,左手将喷 粉管对准火点,右手捏压提把,使干粉喷至火点,即可 扑灭初起火灾。 2、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是用于扑灭可烧液体、精 密仪器设备的火灾,使用方法同上,主要装备于微机 室、监控室等。 3、1211灭火器。选用于扑救可燃液体、可燃气体 和电气火

14、灾。使用方法同上。这类灭火器使用后对空气 有破坏,将要禁止使用。 4、消防栓。主要用于扑救较大火灾。使用方法是消 防供水系统供水后,将水袋接在消防栓接口上,打开阀 门,使水枪对准火点喷水,即可灭火。 (三)火场逃生自救方法。 一场大火降临,在众多被火势围困的人员中,有的 人慌不择路跳楼求生或造成终身残疾,也有的人化险 为夷,死里逃生,这主要取决于每个人是否有在灾难降 临时处变不惊,设法逃生自救的本领。下面简要介绍十 种逃生自救的方法: 1、熟悉环境。就是要熟悉了解我们经常或临时所 处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环境,当人们外出走进商场、宾 馆、酒楼、歌厅等公共场所时,都要留心看一看太平门、 安全出口、灭火

15、器的位置,以便遇到火警能及时疏散和 灭火。 2、迅速撤离。逃生行动是争分夺秒的行动,一旦听 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烟火围困,千万不要 迟疑,要立即设法脱险,切不可延误逃生良机。 3、毛巾保护。火灾中产生的一氧化碳在空气中含 量超过128时,即可导致人在13分钟内窒息死 亡。燃烧中产生的热空气被人吸人,会严重灼伤呼吸系 统的软组织,也会造成人员窒息死亡。逃生人员多数要 经过充满浓烟的路线,才能离开危险区域,逃生时,可 把毛巾、衣物浸湿多叠几层捂住口鼻,穿越烟雾区逃 生。 4、楼房着火时,应根据火势情况,优先选用最便 捷、最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设施迅速逃生。如疏散楼梯、 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

16、。从浓烟弥漫的建筑物向外 一 困宣签全墼竺壅垫! 圭篁兰塑 逃生时,可向头部、身上浇些凉水,用湿衣服、湿床单、 湿毛毯将身体裹好,要低势行进或匍匐爬行,穿过险 区。如无其他救生器材时,可考虑利用建筑的窗户、阳 台、屋顶、避雷线、落水管等脱险。 5、绳索滑行。当各通道全部被浓烟烈火封锁时,可 利用结实的绳子,或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拧成 绳,用水沾湿,然后将其拴在牢固的暖气管道、窗框、床 架上,被困人员逐个顺绳沿墙缓慢滑到地面或下个楼 层而脱离险境。 6、低层距离。如果被火围在二楼内,若无条件采取 其他自救方法并得不到救助,在烟火威胁,万不得已的 情况下,也可以跳楼逃生。在跳楼前,要向地上扔一些 棉被、床垫、大衣等柔软物品,以便“软着陆”,然后用手 扒住窗台,身体下垂,头上脚下,自然下滑,以缩,gJls落 高度,并使双脚首先着落在柔软物上。如果被烟火围困 在三层以上的楼层内,千万不要急于跳楼,因为距地面 太高,往下跳时易造成重伤或死亡,可以采取其他方式 求助救援。 7、借助器材。人们处在火灾中,一定要竭尽全力设 法逃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