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 - 副本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6261312 上传时间:2017-12-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宫博物院 - 副本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故宫博物院 - 副本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故宫博物院 - 副本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故宫博物院 - 副本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故宫博物院 - 副本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故宫博物院 - 副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宫博物院 - 副本(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故宫博物院导学方案备课课老师:张霞 任课教师: 2011 年10 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 ”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3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二、过程与方法: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教学重点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读教材 一、导语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让我们随着作者去参观故宫,去感受故宫的宏大壮丽和精美绝伦吧!二、检查预习1正音解词: 矗立(ch) 鳌头(o) 湛蓝(zhn ) 琉璃(li) 蟠龙(pn) 中轴线( zhu) 金銮殿(lun) 击磬(qng) 檀木(tn)

3、攒(cun ) 乾清宫(qin) 坤宁宫(kn) 肃穆(m) 额枋(fng) 藻井(zo ) 矫健(jio) 妃嫔(pn) 翊坤宫(y) 迥然不同(jing)2.解释词语:攒:聚集,集中。鳌头:指皇宫大殿前石阶上刻的鳌的头,考上状元的人可以踏上。后来用“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琉璃: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中轴线:中心线。玲珑:精巧细致。湛蓝:深蓝。布局:全面安排。肃穆:严肃而恭敬。幽雅:幽静而雅致。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自读教材 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的

4、说明对象是什么?(故宫) ()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思考给全文分段,明确:第一部分:总说是第 1、2 段,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第二部分:分说是中间(315)。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第三部分:总说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

5、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辨读教材 一、整体感知问题: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划出主要词语。明确:1 节:故宫的位置和历史沿革(北京的中心城中之城我国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五百多年历史)总写2 节:故宫整体布局及特点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可见教用书 p114 页扩展)3 节:午门及护城河4 节:三大殿概况(总写)5、6 节:太和殿(分写)7 节:中轴线(插写)8 节:太和殿(分写)9 节:中和殿(分写)10 节:保和殿(分写)11 节:小广场(前朝后廷间的过渡)12 节:乾清宫13

6、 节:交泰殿14 节:坤宁宫15 节:御花园16 节:神武门与景山看故宫二、清文章的说明顺序(1) 师生一同回顾关于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一般是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写建筑物的结构、空间的位置,要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常以推理过程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2)那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空间顺序)()教师预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时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可同桌之间讨论、交流,全班分两组比赛看哪组又快又准填写作者参观故宫的示意图。(两组各派一名代表)。明确:天安门

7、、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景山。教师总结: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到景山,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建构知识体

8、系板书设计 14. 故宫博物院黄传惕一、1-2 故宫位置、地位、布局风格 二、3-15 分述故宫特点:太和殿 - 外观气势内部装饰(由外到内)位置功用三、16 总述艺术特点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课堂小结: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总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分清楚。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教学后记:第二课时.复

9、读教材 抽查对字词的掌握回顾前课内容.自读教材 从第 3 节开始,作者带领我们按空间顺序游览故宫,那么从文中看来,作者游览故宫是从哪开始的? (天安门)我们将由南向北游览故宫。 作者运用了哪些词,把我们从天安门带到故宫?(见书) 这些词的运用体现了什么?(空间方位的转移) “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 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明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第二部分:广场北面,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研读第 5 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太和殿的外观怎样?内景怎样?答 :写外观特征,

10、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 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升龙、 降龙。(2)为什么到处以龙为装饰?答:因为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是龙的化身,所以处处装饰了龙形。(3) 太和殿是用来做什么的? 答: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4)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作为重点来介绍?明确:因为太和殿是故宫的主体,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所以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5)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

11、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 辨读教材课文分析:第一部分(12)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故宫的别称 禁城,以建筑命名,整个建筑群在城墙内,表示皇帝的最高权威,在北京城中心,又称城中之城,墙为赭(zh)色,因此称赭色城的禁区为紫禁城。 故宫,从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得名, “故”指从前的(事情或处所) ,明清两代是早已过去的旧事,因此我们今天称他们的宫殿为。 博物院,展览陈列各种文物或标本,供人们参观的地方, “院”指全国性的最大规模的。故宫的艺术风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这句话提纲挈领,

12、把故宫雄伟壮丽的全貌作了概括说明,从三方面讲出了建筑群的特点,是全文的总领句。第二部分(315)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 ,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 、中和殿(9) 、保和殿(10) 。 三大殿(410)作者重点介绍了太和殿。内容:规模、外观(高度、面积、格局、色彩、气势来介绍太和殿) 、内部摆设和装饰、功用、位置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下到上、先中间后两边说明方法:列数字、摹状貌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作者分别从高度、面积、格局、色彩、气势来介绍太和殿的外观。 外观上

13、的特点高:矗立在七米多高的台基上,台基有三层 奇(台基):见书,略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金黄、大红看上去富丽堂皇,再衬上蓝天,白玉石台基,更是艳丽夺目,金碧辉煌,体现了前面所说的“宏大、壮丽” 。第 6 节、作者介绍太和殿由外观转入内景,总的顺序是先下后上,其中两个“立足点” ,分别是方台和雕金蟠龙。下面以方台为立足点,依次向上、向后、向左右两旁写。上面以雕金盘龙为立足点,依次向下、向周围写。方位词依次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第 6 节对内景的描写,用得最多字“龙” 。 这一节不仅写出了殿中龙的图案之多,而且写出了“双龙戏珠,单龙飞舞”以及“行龙、坐龙、开龙、降龙”等

14、多姿多态的龙,并且在最后加上“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使得这些图案更显得生动活泼,联想到台基上看到的一千多个龙头,我们简直到了“龙”的世界。写龙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建筑突出龙,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二是龙的象征意义决定的。历朝历代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 ,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也是作为皇权的化身。三大殿建在中轴线,说明建筑意图把皇帝宝座安在中轴线上,以象征皇权,象征一切以皇帝为核心,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封建统治者希望他们的皇位代代相传,永世不变。 太和殿的用途是举行重大典礼。大典是什么样的呢?明确:文章描绘了大典时的场面,台基下跪拜的百官,御道两边的仪

15、仗,端坐于宝座上的皇帝,以及钟磬鼓乐的幽远声,烟雾迷蒙,缭绕着一种神秘莫测,庄重肃穆的气氛,同时也突出了太和殿的重要作用。 三大殿为什么太和殿介绍得最详细?明确: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对于中和殿、保和殿、作者仅仅指出了他们的用场。 这样有详有略的方法,使得重点突出,因为太和殿最能反映故宫的特征和本质。 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 、交泰殿、坤宁宫(13) ,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 。后三宫是用途方面来写的。抓住宫中凤凰图案增多特点来写。写后三宫,为什么凤凰逐渐增多呢? 传说凤凰是百鸟之王,羽毛美丽,象征吉详美好,封建统治者把后妃比作凤,因此她们住的地方,用的东西都画凤。第三部分().总的概括艺术风格: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写法:首尾呼应2文章是怎么把故宫给我们解说清楚的?首先,是抓住事物的特点,比如文章抓住了故宫总体特点,还抓住了局部建筑的特点,如对太和殿的说明。其次,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