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探索 重回国有,上海稳步推进 2008年6月,上海市拉开了公交 体制第三轮改革的序幕,经过此次改 革,上海公交重新回到国有资本占主 导地位的格局从最初的计划经济向 市场经济转变,到如今重新回归国有 资本占主导地位,上海公交行业走过 了一段不平凡的改革发展之路 几经探索选定最佳改基路 在1996年以前,全上海只有市公 交总公司一家公交企业,作为当时特 大型的国有企业,上海市公交总公司 拥有8万公交职工、8000余辆公交车, 承担全市老百姓的出行由于严重受 困于国有体制,企业亏损严重,到 1995年,政府对公交的补贴额已高达8 亿元而与之伴生的是,市民“乘车 难”日益严重 1996年,上海市政府启动了首轮 公交改革,取消月票,并将公交总公 司撤掉,其原先下属的2O家公司成为 独立法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 负盈亏取消月票,引入竞争机制大 大缓解了市民“乘车难”的问题 在2002年实施的第二轮改革中, 上海公交行业引入了股份制经营机 制巴士实业股份公司成为全国首家 经营公共交通的上市公司由巴士集 团和大众集团通过重组形式,将原来 在公交总公司体制下的十几家公司予 以资产重组,巴士集团、大众交通集 团成为公共交通的骨干企业。
但随着时间推移,市场与公益 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油价、车价各 项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作为企业主要 收入的公交票价却不能调整企业逐 公交体制改革 文/本刊记者包俊君 上海市副市长沈骏(前左一)为浦东公交成立揭牌 渐入不敷出,只能靠减少车辆更新、 降低员工收入等办法降低运营成本 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公交吸引力的降 低,公交营收进一步降低上市公司 追求利润的市场属性与公交行业服务 乘客的公益属性之间存在的巨大冲 突,导致上海公交市场陷入了恶性循 环 在这种情势下,随着上海市经济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 断提高,以及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的 特殊要求,上海公交急需进一步的深 化改革,解决弊端几经研究论证, 上海公交选择了公益当头的国企经 营、政府补贴的政府主导模式 添化改黾打造市场新格局 2009年6月,上海市贯彻国务院关 于公交行业“国有主导、多方参与、 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总体要求, 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公交体制改革以 巴士公交等资产从上市公司退出为突 破口,逐步实现了骨干企业国有控 股,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在公交投 资、建设和营运管理中的主导和支撑 作用,形成保障公益性要求的产权制 度 按照相对区域经营、提高市场集 中度、促进有序竞争的基本思路,本 次上海公交体制改革,推进形成了浦 西、浦东、郊区等3大相对区域经营格 局: (一)以上海久事公司为主体, 实施浦西公交重组。
久事公司成立国 有巴士公交集团公司,完善法人治理 结构,下设若干家独立核算、自负盈 亏的公交营运企业,保持适度竞争 在内部整合基础上,对其他公交企业 实施收购兼并 (二)以浦东新区政府为主导, 推进浦东公交整合浦东区域公交先 组建一家国有公交公司,控股下辖若 干家营运企业,取消经营者持股 (三)以“一区一骨干”为模 式,推进郊区公交整合总结推广嘉 定、松江区公交国有控股经验,依托 2010.5人民公交33 改革探索 上海公交改制后的南南线通车仪式 区县政府,推进区域公交兼并重组, 此,上海市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全 成立国有控股骨干企业 力做好改革后的公交工作: 公瑟当先,政府打好主导牌 上海在此次公交体制改革中, 坚持了以下几项原则:坚持了进一步 突出公交公益性,公交投入以政府为 主;坚持市场化运作机制,用市场机 制提高效率和效用;坚持公交处于优 先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政府主 导;坚持围绕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安 全运"- H控制成本的企业基本运作制 度;坚持公交职工收入合理增长机 制,收入应与服务质量、安全行驶挂 钩经过此次改革,上海公交重新回 到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人们不禁要问:此次公交回归国 有体制,如何避免当初出现的政府巨 额补贴的“无底洞”现象?上海市政 府在运用财政购买公共服务产品方面 都采取了哪些具体的做法?政府又是 如何建立对公交的补贴、补偿及成本 规制制度的? 按照上海市人大提出的优先发 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要求,政府有关部 门修订完善了《上海市公共汽车和电 车客运管理条例》,从制度上保障公 交优先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 政府还健全服务标准体系,以成本规 制、经营权管理为主要抓手,以信息 化为有效手段,加大监管力度。
为 34人民公交2010-5 (一)推进实施公交成本规制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和市财 政局联合下发《成本规制管理办法》 和《公交会计核算办法》,在全行业 实施成本规制和经营评价制度统一 核算制度,明确成本构成、约束标 准、监审程序以及违规处理等要求, 对营收和相关资源性收入等建立相应 监控措施;营运成本向社会公开,为 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与此相配套,在管理层面,建立 由市分管领导牵头的推进公共交通优 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履行公交 成本费用评价委员会职能,邀请社会 专家参加,评估企业经营状况,提出 政府扶持意见;在技术层面,加快信 息化进程,建设企业营运监管系统, 即时采集和分析客流、能耗数据,为 成本规制提供依据 (二)完善长效发展的扶持机 制上海将公共交通的投入纳入公共 财政预算体系,创新政府对公交投入 的长效机制,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在继续加大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 上,完善现行公交补贴政策,制定既 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又有效防止片 面依赖政府的操作办法 通过提高对购买公交车辆的补贴 和对国有企业追加资本金等方式,鼓 励加快车辆更新,普通公交车补贴从5 万元提高到7万元,高配置公交车补贴 从8万元提高到11万元;根据世博环保 要求,提前更新车辆的残值补贴从80% 提高到100%。
政府对换乘优惠、老人非高峰 免费乘车等惠民措施,以及要求企业 承担社会福利性项目和完成指令性任 务,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继续实 行油价补贴和完善基础设施使用办 法完善政府投资的公交枢纽、站 点,对公交营运企业免收租金,公交 停车保养场低价租赁给营运企业使用 等政策 同时,发挥政府性投资公司的统 筹平衡作用,确保行业安全、稳定、 有序运转 (三)提高公交服务供应的经济 性在目前降低市民出行成本已经采 取的换乘优惠措施的基础上,2009年4 月1日起,上海市推出扩大换乘优惠措 施,做到“两覆盖一延长”:由之前 仅进入内环以内的423条公交线路上的 空调车实施换乘优惠,覆盖到全市所 有线路、所有车辆,换乘优惠时间由 目前的1.5小时延长至24,时同时,按 照“放宽基准乘距、费率递远递减” 的基本原则,拟适时统一城乡票价结 构此外,抓紧研究制定进一步方便 郊区大型动迁基地居民出行的相关措 施 重回国有,推进形成新虮制 经过此次改革,上海公交逐步 形成了国有控股企业为主力军的市场 格局和监管有力、运作规范的调控机 制;形成了长效扶持、良性循环的发 展机制以及与建设国际大都市水平相 适应的服务体系;并形成了公交职工 收入正常增长的保障机制。
历经改革 的上海公交,正沿着新时期公交发展 新模式,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 道路上,阔步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