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汇报 - 调查研究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236660 上传时间:2017-1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汇报 - 调查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汇报 - 调查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汇报 - 调查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汇报 - 调查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汇报 - 调查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汇报 - 调查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汇报 - 调查研究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汇报 - 调查研究报告一、现状区 10 个镇、办,现有各类小学 127 所,其中完小 79 所(内含18 所中心小学) ,初小(13 年级)和教学点(12 年级)48 个。另外还有 8 所撤并后闲置的村小,其中有 1 所村小有 1 个占编制的管理人员。20*年小学生在校总人数 16577 人,小学在岗教职工1051 人,师生比 1:15.8。127 所小学校园总面积 1019710 平米,生均校园面积 61.5 平米;校舍总面积 124221 平米,生均校舍面积7.5 平米。在 127 所小学中,其中有 57 所属学生数少的村小,学生数最多的只有 46 人,而 5

2、7 所村小在校生总人数只有 870 人,教师数 136人,师生比 1:6.35。这类村小中,只有 1 个班级的学校 16 所,只有 2 个班级的 26 所,只有 3 个班级的 10 所,有 4 个班级的 3 所,有 5 个班级和 6 个班级的各 1 所;这些学校中的在校生人数,5 人以下的 19 所(其中 1 所只有 1 人) ,6 人至 10 人的 6 所,11 人至20 人的 18 所,21 人以上的 14 所;学校只有一名教师的 17 所,只有 2 名教师的 18 所,3 名教师的 8 所,4 名以上教师的 14 所。在调研组实地前往的 7 所村小中,有 3 所这样的学校。其中孤山村小有

3、2 个班、2 名教师、20 名学生;新河村小 2 个班、2 名教师、11 名学生;而龙亭村小 1 个班、1 名教师、2 名学生。上述 57 所村小校园占地面积 339127 平米,校舍面积 29509 平米。生均校园面积近 390 平米,校舍面积近 34 平米。龙亭村小,校- 2 -园面积 1500 平米,校舍面积 278 平米,该校连续几年都是 2 名学生,生均校园面积 750 平米,校舍面积 139 平米。二、问题与分析按照省编制部门制定的编制规范,小学教育的师生比为 1:23至 1:25,区农村小学的总体师生比为 1:15.8,教师数和学生数相比,超编人数达 330 人,从理论上看,人力

4、资源浪费严重;若是以57 所学生数少的村小中师生比 1:6.35 而论,人力资源浪费可谓惊人了。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农村小学生生均校园面积为 22 平米,生均校舍面积为 3 平米。农村小学生均校园面积 61.5 平米,生均校舍面积 7.5 平米,均超出国家标准 1.5 倍以上。而 57 所学生数少的村小,生均校园面积近 390 平米,校舍面积近 34 平米,均超出国家标准 10 倍以上,土地、校舍等物资资源浪费严重。一方面是教师数严重超编,而另一方面却又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在 1 个教师任教的学校,他需要担任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自然常识等众多门功课的教学,而且有时还要教授两个年级,

5、一天六七节课,既力不从心,又不能胜任。几个学生(甚至是一个)常年面对单调的环境和单一的教师,显然难以开阔视野、全面发展。这既难以完成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标准要求,也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从这个层面来说,区的教师人数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还需要继续充实和更新。目前存在的人数少的村小,都是距离中心小学和其他完小路程- 3 -较远的地方,如章广的松王、元山两所村小,离章广中心小学都 8公里,在这里上学都是 14 年级学生,学生家离学校最远的还有 2公里。松王、元山两个村庄合并后,按照行政区划,两所村小也应合并,但两所村小相距 4 公里,无论并到哪所村小,有不少小学生上学的单趟走路时间都会超过

6、40 分钟,而且遇到风霜雪雨等恶劣天气或冬天早晚路上行人稀少等原因,存在危险和隐患。施集的陈洼村民组教学点,与全椒交界,四面大山阻隔,无论是到本村的永红村小,还是到最近距离的全椒村小,都有十几里的山路要走。村民组自己聘请一个教师,给两个学龄儿童授课。由于区自然条件的差异,类似上述的情况,在山区、丘陵区普遍存在,圩区也有少数存在。针对存在的问题,区教育主管部门前些年曾经做过很多努力,先后撤掉了 8 所村小。现在闲置的校园,就是努力的结果。但是,由于前面说到的客观原因,为了不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因为路远等原因辍学,还有很多村小无法撤并。另外,由于用人体制的原因,即使学校撤并了,教师也不能辞退,人员编制

7、依然没有减少,财政负担依旧。三、建议和对策由于上述问题,区农村小学布局必须大规模调整。只有通过调整,才能解决小学教师超编和村小撤并问题。1、从人事改革入手,多渠道解决小学教师超编。一是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在全区中小学教师中实行全员聘任制。为减少矛盾,维- 4 -护稳定,可以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新进人员建立奖惩辞退机制,因事设岗,因教设岗,使教师编制流动起来。同时可以将社保机制引入新进教职员工中,解决他们的以后养老问题,减轻财政负担。二是自然减员。现在村小任教的教师相当一部分是当年民师转正人员,知识和年龄都偏向老化,据本次调查显示,未来 5 年,这批教师将有 300 余人陆续退休,自然减员

8、可以使超编人员逐年下降。三是选拔年轻教师进修与集中专业培训。除每年有计划地选拔一批年轻教师进修深造外,还根据实际需求,不定期地组织对部分教师进行有关专业培训。这样,既提高现有从教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素质,又可向中学输送。四是编制上做调整。根据社会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向省市编制部门反映,适当增加编制。与我省邻近的江西省,近年就对山区、丘陵地区教师配备不按师生比来定编,而是按照班级数来定编,班教比 1:1.5。全省由此增加教师编制近 2 万人。2、村小撤并要提前科学谋划。由于农村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适龄儿童入学数逐年减少,一部分村小撤并势在必行。根据区计生部门提供的权威数字,20*20*年区农村人口出生

9、数分别为2518、2321、2253、2143、2125、2046,逞逐年下降的趋势。这 6年出生人口数,将是 5 年后的 20*年区小学在校学生数理论数据总和,即 13406 人,比今年减少 3171 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对农民工的需求增加,这 13406 人将有不少要进城读书或随父母前往打工地就读,到时候比今年理论上测算减少的人远远不止 3171- 5 -人。这样,有的村小如果不撤并,就有可能无人就读。按照 20*年区农村小学在校生 13406 这一理论数据,未来 5 年,陆续将现在的127 所小学撤并一半,即校园面积保留 509855 平米,校舍面积保留62110.5 平米,区

10、农村小学生均仍可达校园面积 38 平米,校舍 4.8平米,远远高于国家标准,有充足的发展空间。村小撤并后,如何解决那些远距离适龄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就学问题?一是发展寄宿制学校。目前,章广、常山、施集、花山等中心小学、李集子洲希望小学、井楠村小等都有大批小学生寄宿,学校通过加强管理,加大对食堂、宿舍等硬件设施的投入,规范化配备生活老师,使寄宿同学学习、生活都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关于这一点教育部在关于切实解决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中小学生上学远问题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有明确要求,关键是要加强管理。不能因为学生寄宿容易发生问题,就因噎废食,畏缩不前。二是安排车辆接送。对于圩区、路况

11、比较好的地区,可以购置校车或借助社会车辆早晚接送学生。对于接送车辆,要严格依据公安部门的检测标准,定期检测,加强对驾乘人员的培训,做到安全第一。三是投亲靠友。沙河中心小学没有食堂,也没有宿舍,但却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学校附近寄宿。他们有的是住在亲戚朋友家,有的是租住在镇居民家,还有的几家联合租下一处房子,家长轮流前来照顾小孩。这样的风气形成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中心小学。以上三项措施,前两项应该是发展方向,后一项只能是权宜之- 6 -计。要想把区村小撤并工作搞好,政府要逐年增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为各寄宿小学配备一流的硬件和一流的生活老师,使寄宿制规范化、制度化。随着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财政收

12、入的逐年提高,中央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这一块应该会越来越好。另外,区委区政府要创造条件,使教育主管部门尽早、尽快地盘活存量资产,通过教育自身造血来增加投入。全区撤并 60 余所学生数少的村小后,能够空置出土地 50 余万平米,校舍 620*余平米。这里面,有不少校园可以复垦还原为农田,如调研组到达的乌衣镇新河村小,校园占地 8000 平米,全是优质农田。这些学校可以将校舍拆除,建材拍卖,校园复垦后可以进行基本农田置换,变成工业用地。统一运作好,增值空间极大。一些位于山区的校园,也可以对外招租或拍卖,关键是使用好土地等相关政策。各村小的校舍都是前两年才修造的,越早处理,价值越大,还能省去维修费和

13、管护费。由于牵涉到土地权属问题,校园校舍处置,仅仅靠教育部门自身,是难以解决的。建议由区两办牵头,由教育、人事、土地、城建等部门共同参与,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详细调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则,提交有关部门批准执行。总之,要使撤并后的校园土地最大效益化,来增加教育的自身投入。这项工作越早进行,教育部门就越主动,如果校园出现空置,而资产又无法及时盘活,极有可能造成资产流失或产权纠纷。现在已经空出来的 8 所村小,已经或多或少地出现了这种情况,各相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四、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7 -1、小学教师超编问题的解决要和全区教职员工整体编制工作一同考虑。人事制度的改革要有创新精神,既要

14、积极,又要稳妥。必要时,可以到相关先进地区观摩、学习。2、村小的布局调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农村小学学生数下降是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共性问题,不是区一个区的问题。布局调整只是手段,目的是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为全区农村适龄儿童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布局调整的原则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方便和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为出发点,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学校的布局和建设。总的要求是不能让任何一个适龄儿童无书可读,无校可上。3、村小撤并前要进行可行性调研,防止工作简单化和“一刀切”现象发生。村小撤并要根据人口变动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调研,对村小的布局、学生的分布情况、道路交通、

15、学生的需求、群众关注的问题等要做到心中有数。既要有定量的统计,也要做定性分析,做到掌握情况客观全面,解决办法科学务实,避免因决策的失误、工作简单化和“一刀切”造成新的学生上学远、上学难问题的发生。各地要积极探索和寻求解决学生上学远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4、坚持高年级学生寄宿制和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并举的原则。实行寄宿制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予以解决。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就近入学的便利,对于低年级学生应就近入学。对于低学龄儿童上学道路偏远、交通不便的,要保留、改建一批小- 8 -学或教学点;对于学龄儿童少,学生居住相对分散的,要采取合校分班、走教送教和普及推广教学光盘等方法,为低年级学生创造学习条件。5、要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作用。要在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的小学和教学点,大力推行以光盘教学为主教师教学为辅、光盘教学与教师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弥补教师的不足,保证当地基本的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