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山旱地创出全国高产纪录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208514 上传时间:2017-12-23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绥德山旱地创出全国高产纪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绥德山旱地创出全国高产纪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绥德山旱地创出全国高产纪录(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绥德山旱地创出全国高产纪录 绥德是榆林的农业大县。2009年,全县 粮食平均亩产2395公斤,居榆林市12个县区 之首。如今,这个资源穷县的农民正依靠新 技术从耕地上收获着富裕。 全县最富的村九成人在家务农 在白家硷乡,集中连片的蔬菜大棚分布 在无定河沿岸。 高家渠村村民高保生正在大棚内摘黄 瓜, “今天早上跑三趟县城了,都是去送黄 瓜。这两天黄瓜卖得好,发货价一块二,还 老缺货”,虽然忙碌,但高保生心满意足。 大棚蔬菜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四季都可 种植,而且反季节上市也使得销售价格相当 可观。早上市的大棚蔬菜让高保生尝到了甜 头, “我一共种了两个棚,一棚黄瓜和西红 柿轮换着种,另一棚专门育苗

2、。平均一个棚 一年能给我带来25万元的纯收入。” 在全乡的5000多亩水浇地中,高效设施 农业占N5oo多亩,共有450多座标准日光温 室大棚,主要分布在白家硷乡和高家渠村, 其中白家硷乡有168座,高家渠q172座。 在白家硷乡,像高保生一样靠种大棚过 上小康生活的人不在少数。2009年,高家渠 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成为绥德县仅有的两 个人均收入突破万元的行政村之一,也是全 县最富的村。 山旱地卣产创出全旧高产纪录 水地实现了精耕细作,占全县耕地90 以上的山旱地怎么办? 在绥德县中角乡白家山村,山坡地已全 部被改造成8米以上的宽幅梯田,使这个所有 耕地都是山地的纯农业乡,创出了千亩平均亩

3、口文高鹏高苗姚志伟 ff:3451公斤的榆林市山旱地马铃薯高产纪录。 去年,这个县千亩平均亩产3539公斤 的谷子全国最高单产纪录,也是在宽幅梯田 上生产的。 “在山区,宽幅梯田比普通的水平梯 田和坡耕地要增产一倍以上。如果配以滴 灌、地膜等设施,其土地产出能力不亚于川 地。”绥德县分管农业的常委宋东茹说。 目前,全县只有3万多亩宽幅梯田, 下一步,绥德县将全力在山区发展宽幅梯 田,让山地农民也能享受到设施农业带来的 好处。宋东茹说,如果全县144万亩的山地 中,有四分之一能改造成宽幅梯田,其效益 将非常突出。 良种普及率95以上 种子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的关键。 绥德农民对种子的选择近乎苛

4、刻。 “以前种的都是本地的普通马铃薯,产 量很低,亩产一两千斤,还卖不上价”,中 角乡自家山村村民郝绍富说, “自从去年换 上脱毒马铃薯后,每亩能打近3000公斤。一 斤08元,一亩地就能收入4000多元。” 县种子管理站站长杨崎筠说,过去一些 农民还认识不到使用良种的好处,现在好了, 推广起来一点都不费力气,有时候种子不够, 农民还托关系想从农业局弄点好种子来。 如今,这个县的马铃薯新品种普及率达 到95以上。全县近5万亩谷子也全部换代 为市场好、产量高的延安香米,绿豆也全部 换成了质优的原产地保护品种大明绿豆。 在农业条件好的川地,农民也在自己的 大棚里,根据市场情况,有选择地种上了蔬 菜

5、、葡萄、桃李、西瓜等各种各样的经济作 物。在薛家峁镇,种芝麻蜜香瓜的瓜农每个 大棚(半亩地)最高收入近5万元!这个镇 也因此被称为绥德的“瓜果之乡”。 新技术被广泛应用 在薛家峁镇薛家峁村村主任薛碧林的瓜 田里,芝麻蜜香瓜像花一样栽在花盆里,这 就是最新研究出来的盆栽香瓜种植技术。 芝麻蜜香瓜市场好、价格高,可有个致 命的毛病重茬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盆栽 技术,针对的就是这一问题。在薛碧林的瓜 地里,盆栽香瓜个头匀称,比大田里的瓜长 势还好。 除了盆栽这样的新技术之外,测土配方 施肥、大棚种植、覆膜集雨沟播等已经在全 县广为推广。 “以前老纳闷,施了那么多化肥,庄稼 咋就是不肯长呢?后来县农业局

6、专家把土拿 回去化验了一下,说是地里缺钾和磷,不缺 氮, 难怪老上氮肥没效果呢”,满堂川乡土 地岔村农民马巨海说,改施钾肥和磷肥后, 玉米平均1亩地多打了200来斤。” 如今,全县有45万亩庄稼吃上了测土配 方的“小灶”,产量大幅增加。在中角乡的测 土配方施肥项目区,经过严格的测算,每亩洋 芋、谷子增产2O,还能节省35公斤化肥。 “发展设施农业,绥德县在全市来说是 最早的,也是效益最好的”,县农业局副局 长杨崎筠说, “绥德现有设施蔬菜面积2万 亩,从2008年开始,县里出台政策,对改造 旧棚、建设新棚给予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 农民改造一座目光温室大棚,县财政补助 5600元;新建一座曰光温室棚,县财政补助 12000元。根据发展规划,到2014年,全县 日光温室大棚将发展到6500棚以上。”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