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26208479 上传时间:2017-12-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 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4 分。)1、右图所示耕作技术开始出现于A.春秋战国 B.两汉时期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2、在西方人眼中,中国文明的“象征”在不停地变化,两千年前是,一千年前是,五百年前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是瓷器 B.是丝绸 C.是茶叶 D.以上都不正确3、明代蒋以化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中反映的经济新现象是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丝织业的规模扩大C

2、.生产部门分工细致 D.机器生产成为新宠4、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A.苏商和晋商 B.浙商和晋商C.徽商和晋商 D.苏商和徽商5、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A.泉州 B.上海 C.扬州 D.大都6、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品种传播到世界各地,饮食结构随之变化。材料二: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曾请求朝廷下令“断发易服”。两

3、则材料都直接体现了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7、右图是万国宇宙志中的一幅 14 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当时欧洲人产生这种想象的客观原因是A.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的恐惧B.对东方异教的想象与揣测C.新航路开辟后东方人被丑化D.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状态8、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 l500l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如下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因果关系的是A.英国清教革命完成 B.工业革命的发展C.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D.世界体系的确立9、下表中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 间 产 量1870 年 80 万吨1900 年 约 2 000 万吨A

4、.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B.电力的广泛应用C.万能蒸汽机的推广 D.航天工业的发展 10、“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 1 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 10 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A.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C.培养了一批科技管理人员 D.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11、“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12、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气息。

5、以下为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踢得好,砸得对,一村一个革委会;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吃有油,穿有稠,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上述顺口溜出现最晚的是A. B. C. D.13、20 世纪初,曾有一幅挽联深深感染了中国人,其上联是:殉社会者则甚易,殉工艺者则尤难,一霎坠飞机,青冢那堪埋伟士;下联是: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 千秋留实学,黄花又见泣西风。该挽联悼念的人物是A.冯如 B.孙中山 C.莱特兄弟 D.爱迪生14、“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

6、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A.电话 B.电报 C.邮寄信件 D.电子邮件15、“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等电视节目受到广泛欢迎,此类节目主要说明了电视具有A.普及知识作用 B.娱乐功能 C.传播信息作用 D.新闻功能16、“它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它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及时沟通。”文中的 “它”是指A.广播 B.电视 C.报纸 D.互联网17、1921-1929 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 93.2%。胡佛总统曾骄傲地宣称:“感谢上帝之助,贫困从这个国家的绝

7、迹指日可待。”对此材料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B.实际消费能力大增C.制度矛盾基本消除 D.企业家盲目扩大生产18、1931 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把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为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制造一些商品、多买一些东西”罗斯福新政中体现这一主张的做法是A.银行复业 B.减少耕地 C.以工代赈 D.企业公平竞争19、罗斯福新政时期,有人惊呼:“这简直是法西斯。”这种论调是针对A.缓和了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B.国家对经济加强了干预C.彻底摒弃了自由企业制度 D.全面整顿财政金融体系20、1983 年 3 月撒切尔政府

8、公布了一个“中期金融战略”,宣布要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削减政府公共开支,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同时降低最高工资税率和投资税率。上述政策措施的出台主要是为了A.应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 B.缓解经济发展中“滞涨”问题C.废除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D.消除福利国家政策的不利因素 21、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美国是当代资本主义的集大成者”。以下能够说明此观点的是A.美国引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B.美国把自由资本主义推向鼎盛时期C.美国积极践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22、历史学习离不开对不同时代阶特征的准确把握。下列相关时代与特征对应正确的有A. 早期殖民扩张时代 商业资本控制着工

9、业生产B. 蒸汽时代 重化工业占据主导C. 电气时代 工业化城市开始兴起D. 信息时代 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下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题,第 23 题 18 分,第 24 题 21 分,第 25 题 17分,共 56 分。)2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代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图(见右图)材料二 洋布、洋纱、花边布、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治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三 一组反映建国后我国农村状况的图片(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什么特征?(4 分)与之相

10、比,材料二反应了什么新的社会现象?(2 分)(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调整的表现及其核心内容,(8 分)从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4 分)2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 19121919 年的 8 年间,新建厂矿企业 470 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一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又萧条下去。材料二 中国与美国、印度部分经济数据的比较(人均)中 国(1952 年产量) 美 国(1950 年产量) 印 度(1950 年产量)钢产量 2.37 公斤

11、538.3 公斤 4 公斤发电量 2.76 千瓦时 2 949 千瓦时 10.9 千瓦时材料三 1957、1992 年我国工农业产品产量产 品 1957 年产量 1992 年产量钢 535 万吨 8 000 万吨煤 1.3 亿吨 11 亿吨粮 食 1.95 亿吨 4.42 亿吨棉 花 164 万吨 452 万吨(1)根据材料一,指出 l9121919 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2 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5 分)(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当时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及意义。(4 分)(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2 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4 分)(4)以上材料反映

12、了我国不同时期工业的发展状况,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4 分)25、2014 年 3 月 5 日,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外贸在人类文明演进和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限制通商口岸 (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 (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材料二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换日益发达,世界市场逐

13、渐形成了。材料三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1)材料一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1 分)分析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4 分)(2)根据材料二中资本论的内容,概括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什么影响?(4 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4 分)(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开放体系”的特点。(3 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4 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序号填入下表对应的空格内。)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

14、0 11答案 C C A C A B D B A D C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答案 C A B B D D C B B A 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题,第 23 题 18 分、第 24 题 21 分,第 25 题 17分,共 56 分)23(1)特征: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 分)现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 分)(2)表现及核心:土地改革,核心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核心是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实现集体经营。人民公社化,核心内容是提高公

15、有化程度和规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核心是坚持土地公有制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田承包、自负盈亏等。(8 分)启示:经济政策的制订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生产关系变革或调整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答两点得 4 分)24(1)特点:发展迅速而短暂。(2 分)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5 分)(2)原因: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2 分)意义: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 分)(3)变化: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2 分)

16、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4 分)(4)认识:国家的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正确的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4 分)25、(1)政策:闭关锁国;(2 分)原因:根本上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政治上是为防范东南沿海反清斗争;客观上西方殖民者向东扩张;主观上受统治者盲目自大观念影响(4 分)(2)影响:殖民扩张给被侵略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破坏和灾难;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4 分)过程: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形成雏形;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4 分)(3)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3 分)考 试 注 意 事 项一 、 考 前 要 求 考 前 复 习 要 注 重 查 缺 补 漏 , 着 眼 与 自 己 水 平 相 近 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