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文化课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206485 上传时间:2017-12-2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6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三文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历史必修三文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历史必修三文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历史必修三文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历史必修三文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文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三文化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一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考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第一,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第二,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第三,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第四,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社会大变革时期。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确立,宗法分封制遭破坏,争霸兼并战争频繁,阶级矛盾尖锐,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文化上百家争鸣,一、儒家学派(一)孔子1、思想主张:(1)政治思想:仁:仁者爱人

2、,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具有进步性。礼:克己复礼,为了实现“礼”,进一步提出“正名”的主张。具有保守性。德: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2)哲学思想 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的态度。 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3)教育思想: 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2、历史地位,客观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被采纳?,(二)孟子1、思想主张:(1)仁政

3、学说: 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民贵君轻;尊王贱霸;(2)性善说(3)利义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孟子思想的历史地位:(1)孟子成为四书之一(2)被称为“亚圣”,(三)荀子的思想1、哲学观: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2、人性论: 主张“性恶论”3、治国论: 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王 霸兼用); 提出 “君舟民水”的观点(民本思想);,“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 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 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治之

4、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二、道家学派(一)老子1、思想主张:哲学:“道”是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政治思想:“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2、地位影响,(二)庄子1、主张 提出“齐物”(万物齐一)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不应破坏自然生成的东西。(2)成就,三、墨家学派(墨子)1、主张: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主张各国和平相处;提倡“尚力

5、”,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主张“节用”“节葬”,反对统治者的铺张浪费。墨家的贡献还表现物理学方面 2、地位:,四、法家学派(韩非)1、主张: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 2、地位五、兵家孙子与孙膑: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六、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基础。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此后两千多年来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4、参考课本相关内容。,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1、含义:“民本”指人民是国家根本,政治的基础,统治者要以“重民”、“爱民”、“亲民”、“利民”、“恤民” 。2、主要内容 孔子的民本思想: “仁”的学说,以德治民的政治思想。 孟子的民本思想: A、“民为贵,君为轻”。 B、“仁政”: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 的劳动时间;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荀子的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说”。,3、形成的原因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劳动者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对夏商周诸王朝兴亡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在对现实社会动荡、人民苦难的忧思中,寻求拯救社会、拯救民众之路。,4、民本思

7、想的意义为封建统治者接受并成为其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给劳动者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生产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政治安定和国家统一。影响着后世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份珍贵遗产。,例题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是: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B,例题伏尔泰是一位睥睨一切传统权威的批判家,但他对于中国的传统权威孔子推崇至极。他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他推崇中国儒家文化的真正原因在于他认为中国儒家文化的精神A.有利于摧毁基督教精神枷锁 B.

8、有利于建立开明君主制度C.有利于订立完备的社会契约 D.有利于建立代议制的政体,B,例题孟子说:“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是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与发展 其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有进步意义 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土地的思想ABCD,A,例题 鲁迅说:“在中国的王道(儒家思想),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法家思想)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这句话说明了( ) A.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根本一致 B.儒家思想就是法家思想 C.儒家、法家都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人民的工具 D.儒家、法家的代表是

9、兄弟,C,例题、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韩非子主张“法治”。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 B、代表的阶级不同 C、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 D、所处时代不同,B,例题稷下学宫创立于齐桓公时,至战国末结束,前后达150多年,因建于临淄城南的稷门而得名。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A.齐鲁大地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B.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发展的重要表现C.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D.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B,例题分析百家争鸣局面的历史意义,视角很重要。其中对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最具借鉴价值的是 A思想解放的视角 B学术文化的视角 C思想道德的视角 D主流文

10、化形成的视角,C,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反映了谁的什么观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反映了谁的什么观点?,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这是那个学派的什么观点?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这应该是谁的观点?,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 猜猜是谁的观点?,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这应该是谁的观点?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这又应该是谁的观点?,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反映了韩非什么观点?,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又是谁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