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202817 上传时间:2017-1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借鉴。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和创新,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在向 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 的 宜居宜业宜游 的魅力农村、幸福农村、和美农村的目标奋进。调研组通过座谈交流、走访部门、下乡村考察、委员约谈,并赴永嘉、桐庐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做法等形式,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梳理,并提出建议。一、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近年来,XX 市委、市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高度重视,出台了XX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关于 XX 市推进 三沿 整

2、治创建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入全市农村发展六大行动计划的重点考核内容,累计已投入资金80多亿元,对 3121个村庄的环境进行了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 40个,XX 县、XX 区和 XX 市已被评为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201X 年、 201X年和201X年,XX市连续三年获得省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村庄整治先进单位称号。一是乡村更加洁净。全市推行了 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 的农村垃圾处置和长效管理机制,目前全市已配有保洁人员的村数 2746个,配备保洁人员 6594 人,人均保洁经费不低于40元,大部分农村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置。二是环境更加美化。以绿

3、化为主要措施,加强 六边 区域、村庄道路两侧和农户庭院的绿化,201X年全市各地新种绿化乔木 374.5万株,建设森林村庄 205个,通道沿线林相改造10.9万亩。三是民生更加改善。关注民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农村的文化、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农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到 201X 年,全市政策性农房保险参保54.79 万户,参保率达到 97.01%;全市60周岁及以上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达到 378 元,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补偿率达到707%,住院补偿最高额达到201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6倍。四是品牌更加响亮。 秀山

4、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 的全市美丽乡村建设主品牌进一步打响,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建设主题:莲都 画乡莲都 、龙泉 诗画乡村 、青田 美丽村居 、云和 山水童话乡村 、庆元 低碳家园 、缙云 幸福家园 、遂昌 中国洁净乡村 、松阳 田园松阳 、景宁 魅力畲寨 等。二、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较大成效,但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 四美三宜两园 总体建设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亟待我市加以高度重视,并尽快着手进行改善。建设资金投入 量不足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是向上争取资金

5、难。虽然从中央到省里,无论是相应配套政策还是直接的专项资金扶持,力度都可谓是历史性的空前加大,但对于广大农村来说还是杯水车薪。二是地方配套投入难。我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紧张,难以完全足额配套到位。三是社会投资引入难。美丽乡村建设很多是公益性项目,没有回报,因而难以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即使如农业、旅游等产业项目也因回报周期较长,回报率不高,不能有效吸引工商资本投入。四是资金筹集渠道拓展难。我市农村大多集体经济薄弱,合作社不发达,农民收入低,相对发达地区的多渠道投入差距明显拉大。乡村规划引领 力不强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需要科学的规划进行引导。一是规划特色性有待加强。乡村规划

6、缺少通盘考虑,没有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元素,照搬城市规划,缺乏乡村特色性;二是执行规划不严肃,有的地方有规划却不按规划实施,变更规划频繁,规划统筹引领作用没有充分有效发挥,乃至存在 边干边看 的现象;三是土地要素受制约,规划的实施需要土地配套,在用地指标日趋严控的背景下,如何做好用地规划是关键;四是村民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一些村庄的规划与村民需求有较大的差距。农民持续增收 势不稳 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基础,当前我市农村存在产业规模过小,产业化优势发挥有待加强。一是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难以改变农业经济落后的现状,农民增收渠道不宽,收入不稳;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培育难以

7、在短时间内可完成;三是新农村主导产业难培育,经济发展后劲乏力;四是农村缺乏创业创新人才,新型农民综合素质待提升;五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业专业合作社松散,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环境整治成果 基不固 环境整洁是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的主要指标。而要巩固环境整治的成果,却面临诸多困难。一是公共卫生保洁难。农村面广,尤其是乡村旅游发展,游客增加,这给农村保洁带来了难度;二是公共设施维护难。由于资金等各方面原因,农村环卫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和修理;三是乱搭乱建制止难。自 三改一拆 行动以来,农村乱搭乱建等违章建筑虽得到了抑制,但如长效管理机制不建立,随时会出现反弹。四是生活习惯改变难。村民虽然切身感受到村庄整治

8、后生活环境的变化,但是其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卫生习惯,制约了其长期保持良好环境卫生状况的意愿。部门资源整合 劲不齐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历史性的任务,需要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和投入。但因当前体制的原因,存在着需要加强配合的问题。一是职能协调难。涉及职能部门较多,各自为政,力量难以整合一致。二是项目衔接难。由于各部门涉农项目安排时序、渠道不同,很多项目难以有效衔接。三是配套统一难。由于各种原因,地方难以将各部门项目整合在一起共同配套。三、进一步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

9、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 三农 发展将迎来充满希望的全新机遇和挑战。拓展融资渠道,创新发展举措当前我市主要依赖于省里资金投入,而未能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因此,我们除了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外,还应多在资金的筹措上想办法,下功夫。第一,应积极做好引资配套政策的设计,积极吸纳社会资金的投资,使他们有参与产业发展的兴趣;第二,要积极激发出农民的创业积极性,让农民手里的钱 活 起来,使其愿意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并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份子;第三,要积极培育村级集体经济,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实现自我造血,并最终用于本地的其它建设投资;第四,好钢用在

10、刀刃上,一定要专款专用,绝不可使有限的资金被用作他途,要让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最大的效应。注重规划实效,确保按规执行创建美丽乡村需要有科学规划作指导,要把 是不是科学合理、有没有地方特色、受不受群众欢迎 作为衡量标准,促进规划的科学化,保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可以借鉴桐庐、永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搞大拆大建,最大程度保持原有村庄布局和建筑,珍惜集约利用土地的经验做法。在规划理念上:我们要有长远计划,不做短平快之举,要在全市总体规划和各县规划下,做好乡村建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 三沿 整治建设规划,以此来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在规划设计上: 我们要在借用他人智慧的基础上,多征求本地专家、

11、乡镇干部和当地村民的意见,使做出的规划能够和当地水土相服,防止像习总书记所说的 涂脂抹粉 工程;在规划执行上:必须防止任意改动原有规划设计,特别是中心村建设的规划更要审慎对待;在规划衔接上:必须按照衔接配套的要求,修编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农村社会发展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等,努力实现各项规划的无缝对接,确保村庄布局规划和整治建设规划能落地、可实施。科学发展产业,实现村强民富要客观分析经济欠发达地区现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山区生态环境优美、特色农业初具规模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农家乐等特色产业,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走出一

12、条符合欠发达地区实际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一要在产业布局上 多线 发展。要努力克服产业单打独斗,只扶持一两个行业的发展思路,克服 花样少 发展制约,就必须追求多产业发展。可以借鉴临海在县域范围内可多产业布局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有利于规避单打独斗风险,更有利于多种尝试而带来的成功可能。二要在规模壮大上 多点 扶持。我市村、乡级农业产业项目普遍存在规模过小,市场竞争力弱的情况,必须要在企业的规模上多下功夫,努力培养壮大多个规模型农业企业,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走规模化道路。三要在积聚人气上 多面 引导。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在乡农民自主创业,努力积聚人气,制定出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农民自主

13、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包括来料加工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在致富自己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提升村民素质,统筹治理环境欠发达地区最重要的资源就是生态环境,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自身经济、乡村旅游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要进行村民素质提升工作。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善与农民素质提升紧密相连,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提高农民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二是要进行统筹治理环境工作。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场涉及农村整体环境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综合性变革的革命,必须要建立起一系列巩固和提升环境质量,防止 脏乱差 和乱搭乱建反弹的长效

14、管理机制;同时要组织引导村里制定好村规民约,以更好的规范村民行为。三是要进行古村落和农村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增强建设合力建设美丽乡村首先要坚持党政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要按照 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的原则,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整合力度,可借鉴 XX 县将涉农项目和资金由县政府统一捆绑整合的经验做法。其次要坚持持续投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理分配公共财政对城市和农村的投入,让公共财政投入对美丽乡村建设起到支撑、引导和保障作用,为美丽乡村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三是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整合项目,按照 来源不变、用途不乱、捆绑使用、各计其功 的原则,将各项涉农工程整合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去,做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到哪里,相关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钱往一处投的良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