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随笔九:《再别康桥》教案的比较评析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200461 上传时间:2017-12-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随笔九:《再别康桥》教案的比较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习随笔九:《再别康桥》教案的比较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习随笔九:《再别康桥》教案的比较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随笔九:《再别康桥》教案的比较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随笔九:《再别康桥》教案的比较评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随笔九:再别康桥教案的比较评析再别康桥教案的比较评析刘宝金201X22080020最近看了两位老师各自设计的再别康桥的教案,感触颇多,同样的新课标、同样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设计起课来竟有如此的不同,由此也感觉到教案设计的重要性,因为他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学习随笔九: 再别康桥教案的比较评析。下面本人从二者对比的角度谈一下两份教案各自的优缺点。(评论中简称教案一、教案二)。首先,教案一教学目标设计时忽略了让学生体验并理解再别康桥中作者的无限别情这一情感教育目标。因此该老师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只是给学生具体分析了“新月派”诗歌的“三美理论”及该诗中的意象怎样体现“三美理论”理

2、论的。而对于意象所要表达的情感,该老师没有任何讲解,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欠缺。因为“三美理论”和意象都是作者用来更好地服务于表达情感的,我们把“三美理论”和意象讲解得再透彻也不能代替对他们要传达的情感的分析,否则就是舍本逐末。另我们高兴得是,教案二的老师注意到了这一点,因此他(或她)在教学目标中明确设置了“感受徐志摩笔下的康桥美景,理解徐志摩独特的别情”这一教学目标。而且该老师在具体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分析“三美理论”和意象之后及时提醒学生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这样就弥补了教案一老师设计中的不足,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再别康桥。其次,再别康桥是一首现代诗歌,设计现代诗歌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

3、是要安排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这种感性的体验中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教案一的老师设置了播放校园歌曲再别康桥和黄磊的朗诵带再别康桥给学生作示范,这很好,但很遗憾该老师却没有进一步留出时间安排学生自己朗读体会,这不能不说是诗歌教学的一个欠缺。然而巧合的是,教案二的老师没有设置播放再别康桥的朗诵带及校园歌曲,但他(或她)却注意到了让学生读的重要性。他先是找一位同学试读,然后自己给学生作朗诵指导并范读,然后让全班同学模仿老师齐读,教案学习随笔九: 再别康桥教案的比较评析。初步让学生感知了再别康桥的美和淡淡的离愁。而且该老师在课文讲授完毕时再次安排学生诵读,可谓设计非常严密,整个课堂也像诗一样有着流动的音乐美

4、。第 三,教案一的设计比较传统,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别充分调动。而教案二却设置了较多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介绍作者背景、让学生试读和让学生介绍新月派的特点等,这些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查资料的环节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此外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可谓一举两得。因此教案设计要给学生留出自由发展的空间,而不要老师满堂灌,这样老师搞得自己很疲惫,效果却不很理想。第 四,教案一的设计各环节之间衔接非常自然,教师导语及解说词都很经典而且富于文采。作者用再别康桥中的句子“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自然地导入课文,像一首简短的散文诗,带领学生一

5、起迈步走进康桥。紧随其后的是校园歌曲再别康桥优美而略显忧愁的歌曲,给学生学习诗歌奠定一个情感基调,之后就是黄磊的再别康桥配乐朗诵,后面其他环节的衔接也很自然而且富有艺术性,整篇个教学过程好像是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灵的艺术之旅。教案二的设计在艺术性方面相比就逊色一些了。同时教案一的作业安排学生结合徐志摩的另一首别离诗沙扬娜拉进行比较赏析,既让学生把刚学习的诗歌鉴赏方法实际操练一遍及时巩固新学知识,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徐志摩的了解。最后,教案一没有板书设计,这也是一个美中不足。现在的教学过程过多地依赖多媒体,其弊端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最直接的就是教师不再注重手写,以致手写水平普遍下滑。学生的很多作业也提交电子稿,手写字更是糟糕。因此老师在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能设置手写板书,既能保持自己对汉字的必要熟悉,又能有效引导学生练习汉字的书写,而且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也能使一堂语文课增色不少。因此板书的设计还是十分必要的。教案二注意到了板书的重要性并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错落有致风格很具有艺术行。它暗合了“新月派”诗歌理论中的“建筑美”的要求,可谓和诗歌再别康桥艺术风格浑然一体。虽然教案一和教案二在设计上各有优缺点,但教案二的设计更灵活,更适合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因此总体而言教案二在设计更胜一筹。当然如果二者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再别康桥的教学设计会更加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