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探索活动性区游戏:好玩的圆筒区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6190080 上传时间:2017-1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中班探索活动性区游戏:好玩的圆筒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儿园中班探索活动性区游戏:好玩的圆筒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儿园中班探索活动性区游戏:好玩的圆筒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幼儿园中班探索活动性区游戏:好玩的圆筒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幼儿园中班探索活动性区游戏:好玩的圆筒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中班探索活动性区游戏:好玩的圆筒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中班探索活动性区游戏:好玩的圆筒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班探索活动性区游戏:好玩的圆筒区游戏来源有一次请四名幼儿整理百宝箱,后来发现他们不但没整理,还玩得很专注、很开心,都没有发现我。有的在玩“做饭”的游戏、有的拿奶粉瓶在敲击着,跟着节奏摇头晃脑、有的则是用茶叶罐当滚球,滚来滚去的看到这个情境,我不像以前那样生气,怪他们没有完成任务,而是灵机一动:他们可以玩得这么好,这就是他们自发自主的游戏,这不正是指南的要求吗?于是我们决定试一试,和幼儿一起收集废旧物品,把各种材质的圆筒类的物品放一起,成立圆筒区。预期目标1自主游戏,探索开放性材料的玩法,积累自主学习的关键经验;2感知和发现材料的基本特征,学会观察比较,并根据特点进行建构、分类或其他游戏;3形

2、成游戏规则和良好的行为习惯;4打破受约束的习惯定势,回归真正的自由、自主、自发,把创造还给幼儿。材料投放大小不一的饼干盒和球,羽毛球筒,圆柱形茶叶罐,卷纸芯,圆木板,光盘等等废旧物品,大、小储物筐装在一起。三十平米左右的空间(把寝室迁里活动室,留出的空间作为圆筒区) 。游戏玩法圆筒区随时向幼儿开放,幼儿自主地决定“什么时候玩、想玩什么、和谁一起玩,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 ,按照自己图片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 游戏推进 一 :观察分析观察:幼儿在没有任何规则和要求的情况下,点心后陆续进入区域中,挑选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游戏,有的幼儿将饼干盒拿起来摆放,敲打;有的幼儿将羽毛球筒拿起来做“大炮” ;有的

3、幼儿将羽毛球筒和茶叶罐拿起来,玩“打保龄球” ;有的扮演“娃娃家” ;有的将饼干盒拿起来做“爵士鼓” ;还有的把奶粉罐和光盘当做“飞镖” 。具体表现:1.有 7 名男生将羽毛球筒套在手臂上,称之为“金刚大炮” ,用大炮来“打架” 。这个动作持续了将近 20 多分钟,这些男孩子依旧兴趣盎然,久久不愿放手。玩累了“大炮” ,看到了奶粉罐的盖子和光盘,放下“大炮” ,就将光盘和奶粉罐的盖子拿起来当做飞盘。在区域内投扔飞盘。2.胤志用羽毛球筒在地板上滚,推到了一个茶叶罐,后来又推到了一个塑料罐,我拿了一个相同的茶叶罐让他推,没有推到,我问:“他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刚才的罐子会倒,这个不会。它们有什么不

4、同?”胤志说,被推倒的那个茶叶罐比较轻,没被堆到的茶叶罐比较重。我让再胤志试试看,后来他力度增大了,两个都同时倒了。接着,我将刚才的塑料瓶和两个茶叶罐放在同一条直线上,让他尝试去推到。他尝试了几次,一次是因为瓶子距离较大,不能全部推到,一次是用力不均与,羽毛球筒跑偏了。最后,他将罐子间的距离调整缩小,三个罐子都推到了。我称它为“保龄球” 。3.傅艺涵将羽毛球筒摆成一排,再用一些罐子堵住,不让它溜走。然后身体趴在羽毛球筒上,一个一个的将羽毛球筒滚出来。4.宝宝将大小不一的饼干盒摆成一排,然后进行“打爵士鼓”的游戏。他在活动中,我进行了干扰了,由于敲打的声音较大,他打击出来的声音刺耳,怕他干扰到其

5、他幼儿,我制止了他打击的行为。后来,他将饼干盒移动到无人的“阅读吧” ,又重新拿起棍子敲击音乐,快乐的进行敲打。在敲打的过程中,他的棍子被小朋友抢走,他倒美工角找了两根长的水粉排笔来当鼓槌。5. 黄华玲和戴雨彤两个女生,将大小不一的饼干盒放在一起,用一根木棍像在捣碎东西一样,敲打奶粉罐。类似在扮演“娃娃家” 。子毅一个人拿着木板,说他在吃大饼。分析: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度高,大部分幼儿不是很有目的地选择材料,事先也没想好要玩什么游戏,处于无目的的状态;自由、自发游戏的规则还没有建立起来,互相影响比较严重,幼儿的情绪较为激动,声音喧哗,出现用“大炮”打闹的、打爵士鼓影响他人等现象。另外,幼儿自己玩的

6、比较多,合作游戏很少,只有个别两人个合作的;材料品种较丰富,玩法也相对丰富、多种,在整体上幼儿获得的经验也较为丰富,涉及多领域;出现较多的争抢材料的行为,说明幼儿还没正确掌握交往技巧;材料很多,存在收拾整理的问题。调整推进(图片)1关注目标:A、能比较有目的地选择材料进行游戏;B、主动使用礼貌用语,根据场合调节自己说话声音的大小;C、根据材料特点进行自主分类。2环境材料调整:A、活动范围不变,出于安全考虑,将光盘这个材料收起来;B、顺应幼儿喜欢打鼓的兴趣,引导幼儿到走廊或空置区游戏,不打扰他人。3支持策略:A、引导幼儿转移“大炮”打闹的现象,将“大炮”攻打敌人(提供“怪兽”等物作为攻击目标)

7、。B、利用一个上午的时间组织幼儿将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并且能够充分利用空间,收拾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标准自由分类,有可能有几种标准:品种、大小、颜色、形状、无标准(按框,所有材料随意装,只要都装进框里就行)等;C、组织谈话活动:“你玩了些什么游戏?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等。幼儿没提到的问题最后由教师提出来,一起讨论。如“两个人都需要同一个玩具怎么办?” “玩具扔得乱七八糟到处都是怎么办?” 游戏推进 二 :观察分析观察:幼儿的玩法发生了新的变化。将羽毛球筒套在手上的现象依然存在,但是这次是机器人,在教师的参与下,他们进行了一场机器人滚球赛;有的幼儿将羽毛球筒和茶叶罐、圆纸芯等放在圆木板

8、上摆设成一堆堆烟花,然后玩放烟花的游戏;有的幼儿延续上次活动中的“娃娃家”和“乐器组” ;有的幼儿将饼干盒由小到大的套起来。幼儿在活动时,选用材料较多,圆筒区较为凌乱;活动后,幼儿能将材料收拾好,但是收拾时间较长。具体表现为:1.堆烟花。梓鑫一个人拿着一块大木板,垫在地板上,先摆上几根羽毛球筒做高烟花炮,再到筐子里取出多个茶叶罐做低烟花炮,以环形的方式摆放茶叶罐,后来赵文欣和小宁也加入游戏,三个人一起用茶叶罐摆满了整个木板。摆完后,他发现所有茶叶罐的盖子是盖着的,于是和同伴将茶叶罐的盖子一个一个的打开。摆完一个茶叶罐后,他又觉得不够,又去拿了几个圆木板,这次他摆放在上面的东西变化了。有小纸芯筒

9、,奶粉罐和盖子,塑料罐,饼干盒里的纸,错落有致的,摆放。最后形成大气磅礴的烟花堆。在搭建的过程总,梓鑫的茶叶罐曾经被小朋友用手扫下,但是他依然坚持将茶叶罐摆上去。在下次的与幼儿的谈话中,可鼓励幼儿坚持自己的游戏,也要提醒幼儿不去破坏他人的劳动成果。2.机器人滚球赛。思航将手套近羽毛球筒里,用手去夹着球玩,慢慢又有五个幼儿加入,他们开始玩滚球游戏。我发现他们影响其他幼儿的游戏,就介入:“哪里适合你们玩球?”幼儿:“操场。 ”“走廊。 ”最后选择走廊进行比赛(走廊的宽度四米左右) 。几个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些比赛规则,如:不能用脚踢,把球踢下去的人要去把球捡回来;如果有犯规,就要受到“站旁边

10、,不能参加比赛”的惩罚等等。3.在活动最开始的时候,顺添他最初是拿着茶叶罐摆放,在拿羽毛球筒去推到茶叶罐,玩起了“保龄球” 。他玩了两次后,看到其他幼儿在召唤去玩机器人滚球赛,就放弃了“保龄球” ,放下茶叶罐,准备去比赛。我问:“还要玩茶叶罐吗?”他说:“不玩了, ”“那不玩了该怎么做?” “放回去” ,随即他将茶叶罐放回筐子,又去拿了一个羽毛球筒高兴的参加比赛去了。4两个女孩子延续上次娃娃家的规模,将饼干盒和塑料盒摆满了靠近玻璃的矮墙,继续玩“娃娃家” 。子毅这次还是一个人玩,我邀请他去参加两个女孩子的娃娃家,他答应说好,但却没有加入。自己拿着铁盒,找了一个塑料罐,做塑料罐往铁盒倒的动作,我

11、问:“你这是在干嘛?” “放番茄酱” 。分析:一些幼儿能够较有目的进行游戏,心中想要做什么,然后有目的地选择材料进行游戏,如做烟花;个别幼儿事先还是没想好要玩什么游戏,比较随意地摆弄玩具。幼儿对材料依旧很兴趣,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一些规则,互相影响越来越小,合作行为多了起来,只有个别幼儿单独玩。由于滚球游戏太吸引幼儿了,促使他们提高了自律能力,他们不仅会协商形成比赛规则,还能要求自己遵守规则,他们有较高的安全意识,球滚到近楼梯口时,他们就会提前停下,不再追,还会自动调节活动强度,跑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再加入游戏。争抢材料的行为相对减少,但中班幼儿的交往技巧还是不足;很多良好行为习惯必须在游

12、戏中慢慢培养,如把不玩的材料放回原处的习惯,注意不弄坏别人作品、干扰别人游戏的习惯等。调整推进(图片)1.关注目标:A、能较有目的地游戏,创造性地使用材料;B、大家都喜欢的材料懂得协商解决,不争抢,能较好地收拾材料。2.材料调整:在圆筒区边上增加一些塑料小桌、椅备用(幼儿如果玩娃娃家、茶馆有需要可自己拿) ;增加各种形状的木板、提供播放器(打鼓的需要)等。3.支持策略:A、鼓励幼儿收拾材料,对主动收拾材料的幼儿寄予表扬和肯定。B、适时介入,如引导幼儿在争抢材料时,到班级的各个地方寻找材料代替。C、引导幼儿观察活动时材料的图片,进行谈话:“地板上怎么有那么多的材料?这样好看吗?要怎么做才会让活动

13、室变得好看呢?” 游戏推进 三 :观察分析观察:参与人数与之前差不多。根据材料能够进行简单的搭建,搭建出不同的长的,短的斜坡,让物体滚动起来。游戏时,所有的材料遍地都是。有的幼儿继续之前的“娃娃家”和“打击乐” ;有的幼儿几人围坐在一起,用木板将球推来推去进行游戏。1.福斌,炜荣,思航看到老师搭建的一个小斜坡,将手中的茶叶罐放在斜坡上从下滚动。体验到斜坡的有趣后,三人就开始搭建一个更长的斜坡来进行游戏。尝试用不同的物体从斜坡上滚下,探索用什么物体可以从斜坡开始滚到最后。斜坡的两个面让物体滚动的走向不同。2顺添将羽毛球筒和长木板,可乐罐等放在一起,搭建起一个斜坡进行游戏。后来他以两块长版横着竖立

14、,中间夹着可乐罐,再用木板连接起来。观察一阵后,听到他自己和身边的孩子介绍,中间的(可乐罐地带)是喷泉,可以喷出水来。随后,他改变了喷泉的造型。将中间的可乐罐垫上一个木板,将喷泉的位置叠高。再用三块长板放在一起,中间的那块长板与旁边两边的面相反。3.旭初和洪宇涵两人将小的球放入奶粉罐中,用手晃动奶粉罐,让小球在罐中画圆圈。两人开心的玩起了比赛,比比看谁最厉害?分析:幼儿的游戏更加有目的性,游戏情节很丰富,玩得比较深入。一些自由活动中必要的行为规范在逐步建立,能够邀请同伴进行游戏,在介入别人的游戏时能讲究一定的方法,互相影响也较之前小了。幼儿在游戏中的探究能力获得较好的锻炼,口语表达、交往能力等

15、也在不断提高;在活动后,幼儿能够将材料收拾好。调整推进(图片)1.关注目标:A、有目的地合作游戏,推进游戏情节;B、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C、在自由游戏中形成相应的规则和行为习惯。2环境材料调整:A、提醒幼儿可以把圆筒区的玩具带到相应的区去玩,如喜欢玩娃娃家的,可以把玩具带到娃娃家去玩,喜欢打鼓,可以到音乐角玩。喜欢玩球赛的,可以到走廊玩,但必需邀请老师或保育去当裁判(主要是安全考虑,必须有大人在场) 。B、活动室的用具、玩具材料向幼儿开放,培养幼儿有需要可以自主找材料的意识,不局限在一个区里。3支持策略:A、教师适宜介入幼儿的游戏,如在幼儿搭建斜坡时,引导幼儿用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的两个面上滚下,

16、引导幼儿观察有什么不同,试着让幼儿自己用笔和纸做观察记录。B、组织谈话:怎样才能做到不弄坏别人的作品?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不影响他人游戏。 游戏推进 四 :观察分析观察:保龄球、测病仪、滚动等游戏是在圆筒区玩的,其他如娃娃家、鼓乐队、茶馆等,幼儿把材料搬到相应的区进行游戏。1 “花式保龄球”:幼儿选择羽毛球筒,易拉罐,奶粉罐,木板等,做成花式的保龄球。2 “音乐角的鼓乐队”:幼儿拿着饼干盒和圆筒棍,听着音乐演奏。多数幼儿都延续之前的游戏,比如:“保龄球” , “娃娃家” “斜坡”等方式,幼儿都能够较开心的进行游戏。3.“高科技测病仪”旭初将奶粉罐,羽毛球叠起来,当做仪器。我问,问他是什么?他说这个是看病的。他说人站在圆圈上,转一圈就可以知道是什么病了。3.4.“滚动比赛”:鑫鸿利用木板和铁盒搭盖了一个斜坡,且用球在木板上滑落。此时,几个幼儿相约一起比赛。用相同的材料再搭建一个斜坡,选择不同材质的球,一起比赛,幼儿感受发现:什么球滚得快,为什么?分析:由于借助原来活动区的环境创设和玩具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