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演示文稿(加图)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188068 上传时间:2017-12-23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4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演示文稿(加图)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区域经济学演示文稿(加图)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区域经济学演示文稿(加图)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区域经济学演示文稿(加图)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区域经济学演示文稿(加图)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演示文稿(加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演示文稿(加图)(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Regional Economics区域经济学,湖南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李琳 教授 博士,3、在全国或较高级区域系统中承担特殊的专业化分工职能 东北商品粮生产基地 洞庭湖平原商品粮基地 中部原材材料工业基地 新疆长绒棉生产基地 (上海)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由专业化生产部门来承担,区域经济问题凸现:,区域经济差距不断拉大。 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差距,西部地区人均GDP尚未及东部地区的一半。 我国省域经济差异的基尼系数有1978年的0.16扩大至2004年的0.47,超过了国家警戒线0.45,其中区域差异近50%表现为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差距,且东部内部省域差异大于中部、西部;县域经济差异大于省域经

2、济差异。,(二)、研究内容,1、区域结构:区域自组织结构 *区域的本质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过程就是区域的形成过程;区域结构的完善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2、区域经济活动自组织: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选择; 区域经济增长要素;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3、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4、区际分工与联系5、区域差异与协调6、区域经济政策,(四)、研究方法,1、资料搜集法2、实地调查法3、对比分析法4、动态分析法5、系统分析法6、数量分析法,(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分析与预测 回归预测法、马尔科夫预测法、灰色预测法,BP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 (2)区域经济效应的分析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 因子分

3、析法 层次分析法 (3)区域经济结构分析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区域产业结构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4)区域发展规划的分析方法 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层次分析法、BP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SPSS应用软件,第二章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理论(战略理论),均衡发展模式 梯度推进理论(反梯度推进理论) 增长级理论 非均衡发展模式 点轴开发理论 (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 网络开发理论 中心城市为节点的辐射理论,一、均(平)衡发展模式,出发点:在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同时投资并合理分配,通过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均衡增长。现实中这种愿望难以实现。(?)改革开放之前

4、我国实施的是均衡发展战略。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改变解放初期生产力畸型集中于沿海少数几个城市的不合理格局。仅占全国土地面积14%的沿海地区集中了全国工业的70%,而占全国土地面积86%的广大中西部地区仅分布有30%的工业,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工业几乎是空白。,二是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于前苏联关系恶化),考虑国防安全建立战略大后方,建立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当时工业布局原则是“山、散、洞”) 对这一战略的评价。,二、非均衡发展模式,(一)梯度推进理论1、主要观点 最初源自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农的产品(业)生命周期理论。(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优劣,而产业结构的优劣有取

5、决于主导产业在其生命周期中所取得阶段。如果主导产业正处于创新期或成长期,则产业创新能力强,生产效率增长快,就会带动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快速上升,该地区就称为经济发展的高梯度地区;反之,则是低梯度地区。,(2)创新活动一般起源于高梯度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按顺序向较低梯度、低梯度地区推移。(3)梯度推移的载体是多层次的城市系统。创新活动的发源地是中心城市,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区域城市系统的等级顺序,按着“梯度最小律”向广大地区传递。(解释产业或技术梯度转移的“盲区”),课堂讨论一,用增长极的作用机理解释威廉姆森的区域差异倒“u”规律。,区域差异,年代,课堂讨论二,结合你所熟悉的区域解

6、释增长级理论的应用(小区域,如县市、乡镇,市区等,也可以是部门增长级),3、具体区域开发模式的选择及演变 (以湖南为例) (1) “一点一线”战略:90年代(2) “一点二线”战略:2000年(3) “斜十字交叉”战略:2006年(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 在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湖南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活动中,国务院西部开发研究所研究员、湘籍博士胡长顺提出“斜十字交叉”战略,当时引起湖南决策层的重视。,斜十字形交叉战略:理由:第一:长江沿岸经济带正成为国家经济战略布局的主轴线之一,长沙位于这条主轴线的中游经济圈上,湖南应充分利用长沙这个核心结点最大限度地融入到国家的战略布局与政策倾斜;第二,同时,湖南又

7、应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契机,融入到两大战略中,因此,重点发展轴线除了“一点一线”外,还应包括长株潭-益阳-常德-张家界这条轴线。 构建跨区域的旅游黄金通道。湖北宜昌-张家界-桂林-三大国际旅游区联合起来,构建跨区域旅游圈,实现跨区域的旅游递增效应。新建张家界旅游城(国际旅游商务中心 ITBD) 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与落后的城市建设反差十分明显,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武陵源区的黄石寨,天子山 )(4)“3+5”城市群 圈层结构,(4)“3+5”城市群 圈层结构,根据霍夫曼比例大小,将工业化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霍夫曼比例为5左右,消费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处于绝对优势

8、,资本资料工业不发达;第二阶段,霍夫曼比例为2.5左右,资本资料工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消费资料工业规模仍远大于资本资料工业;第三阶段:霍夫曼比例1,消费资料工业与资本资料工业规模达到大体一致;第四阶段:霍夫曼比例1,资本资料工业规模大于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霍夫曼定理的内核:用霍夫曼比例来衡量工业化水平高低,霍夫曼比例越小,则工业中重化工业、机械制造工业所占比例越大,工业化水平越高。,后来,日本学者盐野谷对霍夫曼比例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现:霍夫曼比例下降幅度呈递减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这说明重工业化过程不会无限进行,达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出现一个饱和点。统计分析结果表现,当重工业化率达到606

9、5%时,就会停滞。 思考: 重工业化过程为什么会出现停滞?,(二)高加工度化,重工业内部结构主要由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制造业构成 原材料工业:产品附加值低,需求收入弹性低 加工制造业:附加值高,需求收入弹性较高 当重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原材料工业增长速度减缓,加工制造业增长速度加快,成为重工业的主导力量,重工业结构由原材料工业为主导转向为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即所谓的“高加工度化”。,(三)要素密集度转换规律,劳动密集型 资金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 (轻纺工业 ) (原材料工业) (加工工业) 高新技术密集型 (高新技术产业),重工业化,高加工度化,技术集约化,四、产业结构演变的原因,产品需求收入弹

10、性 产品生产率上升率不均等 国际贸易模式1、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变动需求收入弹性越高产业增长速度越快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份额越大 主导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大小是个动态的概念,从人类需求角度看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需求: 吃饱 穿暖 便利、机能非物资上的追求主导产品:食品 轻纺产品 耐用消费品 文化、旅游、创意 主导产业:农业 轻纺工业 (重化工业)制造业 第三产业,2、生产率上升率不均等不同产业、产品之间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不均等是引致产业结构演进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因解释 工业较农业,重工业较轻工业,制造业较原材料工业在生产率上升率方面有较大优越,因此,产业结构演变就遵循农业工业服务业;轻纺工业

11、重化工业加工制造业的规律。,3、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学家(结构学派代表)钱纳里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模拟实验)得出结论:国际贸易模式和水平是导致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进口替代达到一定程度时,不失时机地迅速实现贸易模式由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的转变,是引致产业结构深化的关键。解释这一现象的两种学说:“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产品循环说”,(1)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日本学者赤松提出来的,针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以发展中国家作为研究主体。他从日本棉纺工业的发展历史得出这一现象,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的棉纺工业还比较落后,现代化的棉纺工业尚未发展起来,当时日本实行了对外开放,向西方国家敞开了国门,西

12、方发达国家的棉纺产品大量涌入日本市场,开拓了日本棉纺产品的市场需求,这为日本本国的棉纺工业发展准备了市场条件。随着日本对棉纺技术的吸收掌握,国内生产棉纺产品,加入低成本优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达到规模经济。产品的成本优势使之不仅在国内市场销售,还出口到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拓展,又促进了日本棉纺业的发展。,从进口国内生产出口,形象地比喻为三只大雁在展翅飞翔。,年代,市场,进口,国内生产,出口,通过贸易模式的变化来促进产业结构的演变。同时,伴随着发达国家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转换。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其他产品,如我国的彩电。,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评价,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总体原则) 一、产业结构与资源

13、结构(和市场需求)是否相吻合(适应) 产业结构是资源的转换器,一般来说,一个区域的资源优势应通过相应的产业结构转换成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当一个区域处于经济发展初期,应从本区的资源禀赋出发,建立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产业结构,即有什么优势资源就开发什么产业,输出什么产品,其前提是短缺经济条件下产品不愁销路;,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原则不一定适应,过剩经济的到来,资源性产品和初级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市场需求萎缩,没有市场需求就实现不了产品价值,所以,产业结构应该与有市场需求的资源结构相适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解读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零资源模式” 日本 湖南永兴-“没有银矿的

14、银都”,我国29个省市在不同历史时期分别以冰箱、彩电、摩托车、汽车、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导致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争资源争市场,恶性竞争现象严重。据计算东西部地工业结构相似系数最高时期达0.99 基本观点: 不同区域应建立起以优势生产要素为依托的专门化生产部门,通过专门化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换,实现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从而提高各区域的经济效率水平和整个大区域的经济效益。,三、区域内产业间的关联程度 区域产业结构是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关联产业和基础产业相配套,密切关联的协作系统。 产业之间存在上、下游关联和旁侧关联效应 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即价值增值链(见产业的功能分类法) 区域内若产业间关联效应强,则主导产业通过其强大的辐射能力带动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主导产业也能得到相关产业扶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