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26 试题分析一、第 25 题“试题”评价题目呈现:(一)神奇的蚂蚁( 节选)(10 分)蚂蚁虽小,但力大无比①一只小小的蚂蚁能把一颗米粒拖进蚁穴,如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 60 倍蚂蚁为何有如此惊人的大力气?昆虫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与肌肉的构造有直接的关系,肌肉产生力气与肌肉的粗细成正比,而与肌肉的长度无关一只非洲大象的体重要比一只蚂蚁重一百多亿倍,而它的肌肉只比蚂蚁粗几百万倍,所以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当然要比大象大得多②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③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部落里,当地的大夫做外科手术时,常用一种割叶蚁来进行伤口缝合大夫先将病人的伤口对合,让割叶蚁咬住缝合口,再剪下蚁身,留下的蚁头就成了最好的羊肠线它把伤口缝合得紧密无缝,伤口愈合后还不必拆线,可减少病人的痛苦生物学家在对蚁穴的调查中发现,有一种红蚁能把采集到的肥马车、鸢尾花、紫罗兰、报春花的种子混合在一起,“配制”出一种奇效药品经过尝试,能使人的舌尖麻木二三小时,就像是打麻药针似的还有一种叫白蚁的蚂蚁是不折不扣的破坏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小白蚁,如同无牙老虎,食木毁房,给人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请看考题:25.有人喜欢蚂蚁,有人不喜欢蚂蚁结合文章内容,请分别写出他们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3 分)▲ ▲ 试题评价这试题乍一看比较简单,只要分别说出喜欢的理由和不喜欢的理由就可但实际上并不简单,因为这一题出卷者的旨意是:有人喜欢蚂蚁,有人不喜欢蚂蚁,结合文章内容,请分别写出他们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要将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写全面,不能有遗漏如果孩子们只是简单而粗浅地理解题意,他们对于答题就不会全面去考虑喜欢蚂蚁的所有理由,导致失分事实上,全市的大部分孩子没有从三点全面去概括喜欢蚂蚁的理由我认为这和题目的指向性不甚明确有直接关系,也和老师们平时教学类似的题目要求不严也有关系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的评价25.有人喜欢蚂蚁,有人不喜欢蚂蚁结合文章内容,请分别写出他们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3 分)喜欢的理由:因为蚂蚁不仅力大无比,而且能帮助医生缝合伤口,减轻病人痛苦,甚至还能“配制”药品当麻药来用不喜欢的理由:是因为蚂蚁虽然帮了人们不少忙,但白蚁却食木毁房,给2人类带来灾难本题 3 分根据以下评分标准酌情给分:①内容:喜欢的理由共3点,每点占 0.5 分;不喜欢的理由共 1 点,占0.5 分。
②表达:连贯、完整、有条理占 1 分,酌情扣分 第 25 题的参考答案无懈可击,除却孩子们在表达上的略微差异,答案近乎客观至于这份评分标准倒给了我们阅卷老师 1 分的“自由发挥度” 我们各校的阅卷组长在确定评分时不约而同采用未写全几点相应扣分,基本上不计较表达的 1 分,这样相应提高了一点点的平均分再说,这一题,孩子们在表达上也没有很大的差异性三、得分统计、答题情况、错误及原因分析1.得分情况题号 人数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分 标准差 得分率 满分率 零分率 难度 区分度25 12963 3 0 1.96 0.51 65.21 8.34 2.49 0.65 0.132.答题情况一言以概之:大部分学生写不全喜欢的三点理由,忽略第一点的较多至于不喜欢的理由,孩子们都能轻易找到能够像下面这样答题的孩子,实在不多请您只关注 25 题吧,粗心的我截图时将两题连着截了)33.错误[典型错误]a 遗漏第一点 “喜欢理由 ”:有些孩子关注到文中的过渡句,但在回答“喜欢理由”的时候,只摘抄后半句b 遗漏两点“喜欢理由” ,抓住一点只写一点:估计孩子们在阅读短文时,哪一点在他(她)印象中比较深,他(她)就写了哪一点,孩子们的思维没有意识到必须要写全。
c 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述 “喜欢理由”:d 没有“结合文章内容”来阐述理由:4【非典型错误】e 审题不清,误将题目要求中的“他们”看成“我”:f 这样作答的是因粗心?答题不规范?我不得而知g 随心所欲答题4. 错题原因分析从以上类型的典型错误中,我觉得孩子们犯错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没有静心阅读短文,没有在考场上达成对文本的最佳对话2)审题不清3)平时做阅读分析,答题不规范4)题目本身指向性不太明确5四、第 26 题“试题”评价题目呈现:生物学家在对蚁穴的调查中发现,有一种红蚁能把采集到的肥马车、鸢尾花、紫罗兰、报春花的种子混合在一起,“配制”出一种奇效药品经过尝试,能使人的舌尖麻木二三小时,就像是打麻药针似的26.划波浪线的句子中的“有一种”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2 分)▲ ▲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有一种”不能去掉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红蚁都能“配制”药品加上“有一种”,语言表达更准确本题 2 分根据以下标准酌情给分:① 内容:表明态度“不能去掉” ,0.5 分;说清理由,言之有理,1 分;未点明“用词准确”扣 0.5 分。
②表达:连贯、完整、有条理占 0.5 分,酌情扣分第 26 题和第 25 题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答题要全面考虑,才能拿到满分虽然此题的满分率要比 25 题高,但依然有好多孩子答题时只回答其中两点,要么是“表明态度+ 说清理由” ,要么是“表明态度+ 用词准确” 我们老师在阅卷时,发现孩子们在语言表达上无明显差别,因此表达的“0.5”分基本忽略不计五、第 26 题得分统计、答题情况、错误及原因分析1.得分情况题号 人数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分 标准差 得分率 满分率 零分率 难度 区分度26 12963 2 0 1.24 0.46 62.13 25.67 1.45 0.62 0.282.答题情况(基本上可分以下四种情况)a 完全正确型6b 遗漏理由型c 遗漏“用词准确 ”型d 误解“有一种”73. 错题原因分析(1)没有静心阅读短文,没有在考场上达成对文本的最佳对话2)平时做阅读分析,答题不规范(3)对于文本中的“有一种”没有正确理解六、改进教学建议纵观 25 题和 26 题,让我深深感到:阅读中我们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感受,但是学生的阅读是在和文本对话,那么首先是要把文本读懂。
其次“尊重”不是一味赞同,教师自身的引导点拨和精辟的表述往往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个性化感悟”是在对共性问题探讨的基础上产生的从 25 题和 26 题出卷者的指向性以及学生的典型错误中,也让我反思:教给学生一定的答题技巧,规范答题,才能提高答题效率略谈“比较式点评”可能有助提高学生的答题效率一、 针对学生课堂回答进行比较式点评前后纵向比较式点评 教师让一个学生对一个问题回答两次或多次,然后找到回答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在比较中得出最为准确的答案以及规律性的解答方法左右横向比较式点评 教师提出问题后,请两个或多个学生回答,从中比较出回答中的矛盾焦点,以此作为启发学生思维的发散点二、 针对学生书面作业进行比较式点评比较错例,总结规律 教师要时常留意学生作业中典型性的错误例子,收集起来,进行比较点评试题重做,比较得失 一般适用在平常考试的阅读分析中,学生在考场上已经做了一遍短文分析老师在讲解试卷后,再让学生重新做一遍阅读分析,让他自己比较两次答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老师可以展示参考答案,让学生自己总结阅读分析时自己的思维缺陷在哪里,或者比较参考答案,自己的思维亮点又在哪里阅读分析,总结规律性的答题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的辨析和概括能力,以及训练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非常重要。
老师应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自己阅读时候的思维亮点和思维盲点,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答题方式,如此下笔,才能拿到高分!题外话:哎,小学生学习语文,也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