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如何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15279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学校如何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职学校如何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职学校如何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职学校如何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学校如何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学校如何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职学校如何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汉川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向文祥 张文军摘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 进 工学结合,是我国 职业教育改革与 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 展的根本出路。当前中 职教育工学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中职学校要着力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制度措施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和学生管理机制创新。关键词:中职学校 工学结合 模式创新教育部长周济指出:“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 。实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

2、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需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题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参加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使他们能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并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取得一定的工作经历,从而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发展。然而,在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必然会遇到一系列新的难题。如何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好的迎接融入武汉城市圈新的机遇和挑战,实现武汉城市圈内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是摆在我们中职学校面前的新课题。一、当前中职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支持系

3、 统的要素短缺。工学结合缺少管理体制、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支撑,企业单位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成为模式实施的一大障碍,而政府又没有鼓励学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专项经费,因此学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往往处于完成任务和勉为其难的被动地位。第二,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改革滞后。中职学校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大多是由国家统一规定,没有体现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没有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没有体现职业教育以发展技能为主的本质。有的陈旧落后,难以适应科技发展与职业提升的要求。有的太过高深不适应学生的实际学力,而大多数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重理论轻技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

4、业技能。另外,中职学校师资薄弱,教师理论教学有余而实验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灌输式,难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可持续发展空间小。第三,学生教育管理难度大。中职学校实行工学结合后,学生处于半工半读状态,其思想品德教育、实习管理等问题将会增多,难度将会加大,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改革和创新学生管理办法,也是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应依据中职教育培养人才目标定位进行办学模式改革。中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实用型劳动者。因此,必须强化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办学模式应多元化,教学模式应多样化。要积极推进中职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合办学,积极推

5、进武汉城市2圈内跨地区的联合办学,逐步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制度。(一)创新管理体制,为推进工学 结合提供制度和条件保障。1、强化政府在中职教育的宏观调 控和管理上的重要责任。政府既是教育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又是中职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维护者。政府的调控和管理职能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政府要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政策倾斜,增加地方财政对中职教育的投入,要为中职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秩序。同时,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企业和中职学校联合办学,形成多元办学途径,促进职业学校与产业部门和企业一道,共同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赢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把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向新的阶段。2、实行教学管

6、理改革创新,完善教学管理体制。一是进行学制改革,把全日制与半工半读制结合起来。学校可把三年学制分为两段。第一学年全日制,在校学习;第二、三学年半工半读制,在企业边工作(包括实习)边学习,时间安排上要适应半工半读模式,学生入学后,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学习基础课程和共同课程,第二学期学生按照本人志愿,自主选择某一模块开始专业学习。学习合格后,第三学期到已经联系好的企业进行带薪顶岗实习。第四学期回到学校进行其他工种的学习,合格后,再到企业进行带薪顶岗实习,依此类推,直到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内容,达到毕业要求为止。二是实行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把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结合起来。为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和企业用工制

7、度的规定,学生两年学习期满,考核合格,先发放相关职业证书,让学生顺利与企业签定劳动合同。凡继续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坚持边工作,边学习,且考核合格的,在三年学习期满时发中职毕业文凭。三是把原本在校内实施的专业课程,放在工厂的真实环境中进行。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结合生产实际,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工作安排选择白天或晚上参加集中授课,可解决学生“工有余”而“学不足”的问题,保证专业理论课的授课量。同时,通过顶岗实习,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校企联合培养学生,既缩短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也实现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成长为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的目的。四是实行弹性学分制。学生按规定修满学分即可提前毕业,同时也

8、允许和鼓励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学生就业或创业阶段可将学分存入“学分银行” ,一定年限内积分达到要求即可拿到毕业证书。3、改革评价机制,建立全新的评价体系。以往评价方式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以学校及教师的评价为主。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本来就差,如果用学习成绩作为衡量标准会打击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单纯由学校及教师的评价难以体现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同时评价机制也必须改革,贯彻职业学校的特征,张扬学生个性,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双重的评价体系,即由学校和社会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学校方面重在职业道德结合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

9、可以采取用以班为单位进行评定的办法,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考评;社会方面通过实训由企业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定;最后综合评价每一个学生是否为合格的中职生。4、深化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工学结合的基础或载体建 设。3学校实训基地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承担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培养学生顶岗技能的需要。在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之前,由于没有能力顶岗,企业不可能允许学生在生产岗位上有太多的实训时间。二是吸引企业的基础。学校实训基地如果具有生产性功能,行业、企业才会把产品放在学校生产、加工。学校实训基地如果配备良好的生产性设备,行业企业才会把员工放在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甚至把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技术服务中

10、心,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技术开发,学校为行业企业解决实质性的技术问题,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校企互惠双赢的长效机制。5、建立一支适应工学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要根据“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动态组合”和“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原则,实现从注重学历为主向注重具备实践经验的真才实学过渡。要做到引进教师人才注重实践工作经历,鼓励到企事业单位招聘人才;要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在校企合作中形成稳定高质量队伍。双师结构队伍建设中的工学结合,兼职教师队伍应该是校内工作和校外工作两种类型组合而成。兼职教师不应该只限于在课堂上讲课,还应该包括在实践场地的技能指导。兼职教师根据聘期

11、可以是相对静态固定的,如校内实训基地的兼职教师;也可以是动态变化的,如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指导人员。(二)、深化课程教材体系创新,转变培养模式。1、中职教育教材体系创新,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方针。教材体系、专业设置要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特色性,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要求。中职教育教材体系、专业设置,应适应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实现中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相对接。中职学校既区别于企业员工的在职培训,又区别于高职教育。中职学校毕业生应掌握适应市场、适应行业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选择与使用教材的时候

12、,一定要紧密结合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定位特点,坚持“理论够用,技能实用”与“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的原则。同时,在教学和课堂实践过程中,应鼓励教师结合市场与学科的实际,不断提高教材的实用性与技能化程度。2、加大教学模式改革的力度,以更好地适应工学交替的需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中职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困难家庭,希望及早学成就业,挣钱脱贫。为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在专业技能、务实精神和就业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针对半工半读特点,平衡工学之间矛盾,学校必须对教学的各个环节作必要调整,让学生学得进,用得上。学校可以按照企业需求,改变原来固有的课程设置模式,设置基础课程、共同课程和

13、专业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应保持 1:1,即半天理论,半天实践课程,并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保持同步,实践课程的操作内容达到与企业的生产作业接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在学习基础课程和共同课程的基础上,把专业课程细化,按照分类,实行单一模块强化学习。在每个模块学习结束后,学校与劳动技能鉴定部门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学生取得该模块相应等级的岗位资格证书,为学生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做好上岗资格上的准备。3、从育人的角度理解课程,把课程看作经验,课程就是活动,是育人的结果,或课程是育人的计划、活动的计划,是获得经验的计划,活动是课程的中心。在课程设置上,要做到四有利:4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心理

14、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程开设和教材编排上要认真分析专业岗位技能入手,以“一技之长”为本,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4、在教学内容上,要删繁就简,面对实际,讲求实效。不拘泥于现行的规定教材,不盲目以普通高中为衡量质量的标准,也不求与高等职业教育接轨。学校可确定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中级工应知应会为专业课的基本教学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转变成为职业能力。数理化外语等文化基础课则为中级工的应知应会服务。此外,在学习方法上,除强化实践教学外,课程要突出重点,时间安排要体现业余、自学的特点。(三)、学生管理机制的创新,适

15、应工学结合模式。1、学生管理重点要适时调整。一要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的生活、工作环境。二要有利于学做人。学生走上社会,进入企业半工半读的时候,他们经历了从学生到“社会人” ,的转变,要引导他们感受到“纪律”和“责任” ,从而提高适应企业生活、工作的能力,懂得做人的道理。2、加强学生实习管理,完善学生工学结合的管理制度。学校要妥善选择工学结合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到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和社会声誉好的企事业单位工学结合,并就工学结合事宜与企业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工学结合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学校与企业单位建立工学结合工作协作组织,双方安排稳定的管理人员,共同

16、研究制订工学结合计划和管理办法,确保工学结合的内容、形式和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学校要加强与企业单位的合作,遵守国家有关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生产安全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妥善安排学生工学结合的内容、场合、方式,避免学生在生产、服务中受到身心伤害,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工学结合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工学结合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学生支付合理报酬,确保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的健康开展。学生在工作期间,学校应派专人进驻,管理学生及监督工厂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由北京军区总医院、二炮总医院、武警总医院资深专家组成的志愿医疗组将在 8 月底9 月初赶赴青海玉树灾区实施义诊、先心病筛查工作,预计将有 50 名患儿获得救助。据悉,此次活动也是天使阳光基金爱心接力中国行活动的第 8 站。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于去年 5 月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