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躯干配合蹲起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作用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137847 上传时间:2017-12-2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躯干配合蹲起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强化躯干配合蹲起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强化躯干配合蹲起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躯干配合蹲起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作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36 散结之功效;厚朴能行气散结,诸药合用l3,辛开苦降, 寒温并投,消补兼施,标本兼顾,共奏益气健脾,清热和 胃,调畅气机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黄芩能 调节胃粘膜组织中的胃液分泌,对幽门螺杆菌具有较 强的杀灭作用4,干姜能消炎;党参、半夏、甘草可增强 胃粘膜的防御功能,并能调节胃肠道蠕动、缓解平滑肌 痉挛。针刺取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又是下合 穴,善治胃腑病证,中脘是胃经的募穴,与胃有着密切 的关系,两穴具有和胃降逆、理气止痛作用 ;太冲为 肝之原穴,具有疏肝行气、解郁之功效;内关、公孙为八 脉交会穴,具有开胸、和胃之功效 。诸穴合用,能共 奏疏肝理气,降逆和胃。西药奥美拉唑是

2、一种强烈抑 制胃液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消化 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等病,但其不良反应报道日见增 多7 。本文观察组经半夏泻心汤配合针刺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其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提示 传统中医疗法能显著提高GRED的临床疗效。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April 2010,Vo!25 No2 【参考文献】 1 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 治疗方案(试行)EJ3胃肠病学,2000,5(4):251251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1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E3王策,王继合半夏泻心

3、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7O例 疗效观察EJ河北中医,2008,30(5):493494 43 田代华,谢宗万实用中药辞典M第2版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2 5韩丽风针药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o例疗效观察 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5(6):1616 6刘晓辉,胡建镇针刺配合胃安颗粒治疗胆汁反流性胃 炎6o例J河南中医,2006,26(8):6465 7黄凤玉,刘福建奥美拉唑的临床副反应J医学文选, 2000,19(2):248250 8李安富,张勤,詹宪凤,等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J中国 误诊学杂志,2008,8(8):20052005 强化躯干配合蹲起训练对脑卒中 偏瘫患者平衡及步

4、行能力的作用 孙倩雯,王南,赵建华,黄艳萍,朱挺 【摘要】 目的:观察强化躯干及蹲起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作用。方法:6O例脑卒中患者随机 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各3o例,均接受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并配合康复治疗。强化组加用强化躯干控制、配合蹲起及 站立平衡训练。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躯干控制试验(TCT)、Berg平衡量表(BBS)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 (FAC)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l级 j,排除腔隙性、脑于、小脑及双侧半球 梗死,有严重并发症及明显意识或精神障碍的患者,随 机分为2组。强化组3O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 4873岁,平均(58975)岁;平均病程(16

5、6 49)d;对照组3O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975 岁,平均(60178)岁;平均病程(15862)d。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细胞 等常规药物治疗及配合体位变换、良肢体位维持、关节 被动活动、站立和步行等康复治疗2。强化组同时加 用强化躯干控制、蹲起及站立平衡训练:躯干控 制 。仰卧位,躯干旋转(肩、髋关节)、桥式训练、体轴 回旋运动;侧卧位,侧方躯干旋转(肩、髋关节),卧位到 中国康复2010年4月第25卷第2期 坐位转换。坐位,床边坐位,双手扶膝,侧卧位坐起到 中立位,先健侧再患侧,患侧躯干主动运动,躯干向患 侧和健侧旋转

6、;仰头保持躯干最大限度伸展510 S 复原,如有不适停止。立位,躯干向健、患侧旋转,重心 左右转移;骨盆前、后倾。患膝关节不稳辅助固定。训 练均20430 rain。蹲起。患者躯干肌能有效移动和 稳定,患膝关节有一定支撑力后,让患者站在肋木前, 双脚距离与肩同宽,双手抓握肋木或由他人帮助固定。 治疗师站在患者患侧,帮助其控制患侧膝关节和协助 伸髋,使下肢充分负重。开始由座位上坐起,逐渐蹲 起。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给以帮助、保护,提醒患者双侧 肩关节保持平衡,避免患侧肩关节后撤、下沉,防止由 于训练强度过大引起异常肌肉张力的增强。站立平 衡。患者能单腿独立负重,主运屈髋、膝和踝关节时进 行主动平衡训

7、练。先进行直立床站立,下肢有一定支 撑力后进行站立训练,以双足或单足站立(均为赤足, 并且单足时为有利足),单腿能独立负重,患者握住扶 手,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并进行患腿前后摆动、踏步、 屈膝及伸髋,在患腿支撑期避免膝过伸,开始时每 次510 rain,逐渐延长至30 rain。治疗均每天1次。 13 评定标准 采用躯干控制试验(Trunk con trol test,TCT)评定躯干控制能力_4,满分100分。 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能力,满分56 分 。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定下肢 步行能力 。2组均于治疗前后由同一位治疗师完成 所有评定。 14 统计学处

8、理 数据资料以 S表示,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TCT、BBS评分及FAC 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强化组各项评定指 标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TCT、BBS及FAC评分比较 分, s 与治疗前比较, P00l;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讨论 脑卒中后患者的运动或感觉传导通路发生障碍导 致肌力和肌张力异常。运动控制障碍,最终产生平衡功 能障碍 。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下肢力量是步行 速度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故而在康复训练中要加强 137 平衡功能训练尤其是动态平衡训练 。蹲起训练可 以有效提高躯体重心控制能力,特别是增强患侧

9、屈髋 肌群及伸膝肌群的肌力训练以及加强姿势控制训练可 以改善步行功能 ;躯干肌是脊柱的三部分稳定系统 中的主动稳定系统 ,躯干和肢体运动能力是运动协 调、平衡和步行能力的综合,躯干肌肌力训练可增强脊 柱的稳定性和腰部活动的柔韧性,当躯干能够有效移 动和稳定时,上下肢的控制将获得明显的改善;站立训 练可促使大脑处于休眠状态的突触活化、发芽、再生, 促使大脑功能重组l ,还能使躯干控制能力差的患者 保持站立姿势,满足早日站立的愿望,感受到治疗的效 果,增加成功感,提高训练欲望和主动训练的积极性。 本文结果显示,常规的康复治疗与强化躯干配合 蹲起及站立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和步行能力 均有较好的

10、疗效 ,但随着治疗时问延长,强化组显 示出更好的效果。提示反复多次的强化训练,使外界 刺激的感觉信号传人增加,机体逐渐学会如何接受和 利用各种感觉反馈,从而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Eli常冬梅,陈立嘉,崔利华脑卒中偏瘫的躯干与骨盆控制 及站立与步行训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21: 608610 E2南登昆康复医学E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l_ E3廖亮华,江兴林强化躯干肌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 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8: 540542 E4恽晓平康复疗法评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E53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EM北京:人民卫生

11、出版社, 2008 E6刘立明,朱才兴,成忠实,等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老年脑卒 中平衡功能的疗效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 21(3):172173 r7 Verheyden G,Nieuwhier A,vande Winckel A,et a1 Clinical tools tO measure trunk performance after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viteratareJClin Rehabil, 2007,21:387394 E8翁长水,毕胜,谢远见,等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临床 决定因素的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 21092310 E9Holden MK,Gin KM,Maglioni MR,et a1Clinical gant assessment in the neurologicaug impaired:reciability and MeaningfulnessJPhys Ther,1984,64:3540 1o黄敬,梅元武,童萼塘脑卒中后脑的可朔性与康复J 中国康复,2004,19(1):5052 11卞荣,万里,王翔,等STS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 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ADI 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8, 23(5):3103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