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思考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133953 上传时间:2017-12-23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1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思考(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 I数理化研究I 对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思考 提问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学方 法。也是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的必不 可少的重要手段。适时恰当的提问不但可以 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 智能。使师生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从而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课堂提问的功效 (1)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突破难 点和重点。一堂课45分钟,学生不可能都全 神贯注听讲。教师在授课中不能靠维持纪律 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而应以授课内容 本身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 进的提问紧紧把学生的思维控制住。例如,在 学习气体摩尔体积

2、时,得出结论:在标准状况 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l我设 计了如下一组提问: 在任何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 4L?在标准状 况下,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在标 准状况下,1molH20的体积约为22 4L?在 标准状况下,1 tool空气的体积约为224L?几 个问题一环扣一环。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句 话的理解,而且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 他们积极地进行思考,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从 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求 知的欲望。 (2)提问可以及时发现教师教与学生学 的不足,从而及时调整,弥补不足。对教师来 说,课堂教学的组织是一个实施控制的过程

3、, 要有效地实施控制就离不开课堂反馈。而课 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及时的反馈形式。通 过课堂提问所接受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 他形式的反馈更具体,能使教师迅速而及时 地调控教学过程。 (3)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发展和启迪思维。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 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 机。学生清晰的语言表达。反映了其内部思 维能力的流畅性和逻辑的连贯性。通过提问 可以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促使其思 维能力的发展。如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采 用边做边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表明,如 果课堂上学生只是“静听

4、”,那么他们所吸收 杨文斌 的知识会因为缺乏强化而不能巩固。通过 提问能使学生起自我强化的作用,并且能 领会知识的重点。 二、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提问应有启发性。启发性就 是要求教师设计的提问有一定的思考价 值,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 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 他们经过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那 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提问有启发性 呢?要真正做到提问具有启发性,首先要 做到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启发性素材,创 设“启发”的情境。为此。我们要在教材处 理上狠下工夫,做到:充分利用实验现 象进行启发。如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要紧紧抓住“浮”“熔”“游”“响”“红

5、”等实 验现象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学。巧妙比喻 进行启发。有些化学理论教学往往是抽象 的,枯燥的,如果用空洞的语言平铺直叙 地讲解,学生接受起来感到乏味。效果较 差。例如,对:“pH=5的盐酸稀释1oOO 倍,为什么pH87”这个问题如采用理论 阐述,定量计算,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但可 以让学生思考:“糖水无限稀释,能变成咸 味吗?”这样一启发,就使学生立即茅塞顿 开。因此,恰当的比喻,能启迪思维,比反 复讲解有效。利用直观性教学进行启 发。直观性教学包括:直观性教具、图表影 视、电脑课件、化学实验等,教材中很多内 容都可采用直观性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 以学生原有知识为起点进行启发。教材 中有些内容

6、前后联系相当密切,且前面的 能指导后面的,或者说学生可根据已学过 的知识,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会。如高 二合成氯条件选择的教学,可启发学生根 据刚学过的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自学解决, 根本用不着教师讲。这不仅使学生自己发 现掌握了新知识,而且对化学平衡移动原 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课堂提问应有针对性。学生的成 绩有优、良、中、差之分,为了更好地提高 教学效果,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就 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因此, 设计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对基础好的学 生不能提太简单的问题,而应让他们乐于 动脑,敢于挑战鼓励他们从多角度分析,以 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对于基础薄弱 的学生不能提难度

7、较大的问题。要让他们通 过稍微思考才能够解决,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此。针对不同学 生不同程度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 题,做到因人而异。以便在课堂上把各类学 生的积极性都能调动起来,从而营造一个全 体学生都积极进取的良好的课堂氛围。 (3)课堂提问应难易适中,重点、难点突 出。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新 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因此,设计一堂课的 提问时,应能充分围绕并体现这节课的重 点、难点。弄清针对哪些问题展开提问,这些 提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设计问题时不能太简单,简单的问题如 果没有思考价值,则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也难令学生感兴趣:设计

8、问题难度也不能太 大。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当要让大部分学 生通过努力后就能解答。简言之,要从实际 出发。一方面从教材实际出发,教师要钻研 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 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另 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通过 各种途径和方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 和实际能力,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问题 的难易,不致偏难或偏易。 (4)课堂提问应有层次性。每节课都有 重点和难点,课堂提问必须紧扣重点、难点 和关键,分析教材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 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对重点、难点和关键 之处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努力设计成一个 个递进式的有层次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 问题

9、,促使学生一步步深入。提问时,在知识 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 问,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 得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 生进行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和途径。 随后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弓I导学生思 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课往往 就是由这样的几个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 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 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组”。使学生 有序地思考,从而获得知识。 (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家”,学习语文过程应成为“快乐之旅”。 (2)人文精神的养育具有诸多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有助于教师 进行人文教育时采取适宜的对策。人文教育充满想

10、象和创造;人文 意义具有抽象性、模糊性,人文语言具有混沌性、隐喻性。人文教育 不能用概念解释,而要给出一个特定的“场”通过展开联想或想 象,悟出意蕴和道理。在教学中,要重在激发想象和体悟力,让学生 去感受,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 (3)语文学科肩负着丰富人与社会知识,启迪人们的智慧,间 接地影响人们对于人与社会的态度及行为方式的重任。担负此重 任的基本途径就是将语文学科教育与人文实践活动相结合。语文 人文教育不能等同于语文学科知识教学。人文教育离不开学科知 识的教学,但绝不等同于人文学科知识教学。语文教学应该与实际 联系在一起,体现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 (遵义县泮水中学) 201 05-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