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如何连续弓步进步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132901 上传时间:2017-12-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1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极拳如何连续弓步进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太极拳如何连续弓步进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太极拳如何连续弓步进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太极拳如何连续弓步进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太极拳如何连续弓步进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太极拳如何连续弓步进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拳如何连续弓步进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粉屑,则可终了。 盖擒拿法本利用巧劲,但借功力以为助者,练至 如此,亦已够用,不必再求进步矣。若必欲求其功夫 之更进一层,则可于练豆之后,再换石子练之。石 须坚实,如法拈旋,唯石子之数,不限三粒,三粒 可,即两粒、一粒亦无不可,直练至无论如何坚硬 之石,一触其指,即成粉末,则功造大成。坚石触之如 此,若以爪加诸人之tin肉之躯,则鲜有不筋断骨折者 矣l 练习此等死功夫之后,每易于无意中伤人,即与 人交手用此等功夫以制敌,亦正嫌其太为狠毒,有伤 阴德也,故能练至拈豆使碎之时,即可停止。因已足 制人,即恐强悍之敌不易克,于其再费功夫练此死 手,不若移而练擒拿之为佳。因练拈石,至少须三年, 若移此

2、三年之光阴而练习擒拿之法,亦足够而有余 裕矣。学者其三复斯言。 六、卧虎功 卧虎功亦为练习鹰爪手指之劲与足趾之力者, 以练B,Ide卧而行,故一名之日睡功。 先将身伏卧于地,各部挺直,足IN:尖支地,两手 则置于头部之两旁,指尖向前,掌心贴地。 然后,运用臂腿之力,将身撑起,至离地一尺光 景时,缓缓将身向前探去,至极度时,两足向后挫,身 亦随之后退,退至极度,再行前探,循环往复,力尽而 止。唯自始自终,全身除足趾手掌之外,其余各部,完 全凌空,不宜稍令贴地。初时行二三度之后,即觉力 疲气涌。习之既久,次数自能逐渐增加。 一年之后,则完全不觉其苦,则易掌为拳,拄地 而行之,即用两手握拳,以拳面贴

3、地,虎口则向前方, 依前法而探、退之。 更越若干时之后,则再进一步,易拳为指而行 之,小指及无名指屈转贴于掌心,余三指面按于地 上,中、食二指居前,大拇指居后。 更练习若干时,则单用一足之趾拄地,其另一足 则叠置拄地之足跟上,依法练之,两足交换而行。 然后,再缚石于背,而勤加练习。石之重量,亦由 轻而重,逐渐增加,从十余斤而加至百斤为度。 至背负百斤之石,而以三指按地,而行功夫,历 久而不觉其累赘费力者,则功造大成矣。指力至此, 亦可得数百斤,用以制人,足有余裕。此特为寻常之 法,若兼治擒拿功夫者,则不必缚石再练,即练至能 以三指按地,练此功夫,历久不觉费力时,爪力功亦 已不小,足为擒拿之助,

4、不必再负石练习矣。 摘自少林擒拿真传 26 103 太极拳如何 文魏坤梁 太极拳的大架套路习练中有较多的弓步连续进 步。“唯内之是求”地追求符合太极拳的理法要领来 完成这种动作,从而正确地培养符合太极拳武术特 性的条件反射,不仅关系到太极拳武术实战能力的 培养,而且能够有更好的健身强体作用。如果传授指 导者自己对这种动作没有具体细致的正确要领的概 念,或表达不清楚,或跟随学练者“唯外之是鹜”地仅 仅凭着观察容易了解的外形动态而马虎、含糊地模 仿,就很难正确地完成这种动作,武术与健身目的也 就难以达到。然而对于这种动作的介绍不仅少,而且 有的叙述含混笼统不清楚,有的语焉不详不完整,还 有的故弄玄

5、虚其实自己也是糊里糊涂,因此本文就 这一问题谈谈锻炼体会。本文所介绍的完成这一动 作的方法,对于初学者不必要求全部做到,但熟练后 是应该追求的,而如此初步锻炼时与纯熟后的反应 与感觉又是不一样的。 从生理与运动解剖学角度分析,人的一脚向前 伸迈,脚未落地之前两脚朝向应该有一定的角度才 符合自然合理的人体运动规律。所以,太极拳套路中 的弓步连续进步,一脚向前伸迈时另脚应该有一 定的外撇。按照外撇的脚是否承载体重,可以分为虚 脚撇脚和实脚撇脚两种。实脚撇脚的进步存在于正 在进攻的拳式中间,如搬拦捶的搬后接拦捶的步法, 在太极拳中是较少的。因为太极拳所有单个拳式都 是包含着接劲、沾黏连随和发劲整个过

6、程的,而接 劲、沾黏连随是需要前脚有一个“虚”的过程的。太极 拳的弓步连续进步多是几个单个拳式的重复,不是 连环拳式,这样的弓步都是属于虚脚撇脚的,不同的 只是“虚”的程度而已。这种虚脚撇脚的进步大致有 三种类型,一类是如搂膝拗步这样需要化解后正面 发劲攻击的进身,一类是如野马分鬃这样需要化解 后先贴靠再横捌、发劲攻击的进身,一类是如玉女穿 梭这样需要在侧化的同时发劲攻击的进身。虽然与 2o103 连续弓步进步 上肢武术动作配合的弓步进步有多种形式,但大致 的过程步骤都是基本相同的。以下主要以搂膝拗步 这类拗步正弓步为例来加以讨论。 由于武术动作用文字叙述,步骤分述太细往往 会造成繁琐使人理解

7、困难,所以本文将一个弓步形 成过程分为六个步骤作提纲挈领的简要叙述,再将 具体细节作详细介绍。下面以已经形成的右正弓步 开始叙述。 右正弓步的规格是:两脚前后分开,右脚在 前,脚尖向前,两脚的横向距离可在两脚内侧前后方 向直线的两侧至两脚的最外侧横距与两肩的横距同 宽:左脚尖外撇约45度左右,向后自然伸直,右腿 屈膝约90度至1 35度i胸腹正对前方,两肩的连线 与两胯的连线、两侧肩胯的连线分别各成平行线,因 此右胯前的腹股沟向内向后缩,左胯后的臀纹沟向 内向前缩,从而左右臀部的形状大致相同,右小腿约 与地面垂直。 弓步进步过程的步骤如下。 1以沉引起右脚向前蹬地作为动力引起略有 左移的左胯为

8、轴使躯体右转并略后坐因而带动右 胯向内向后缩,从而同时带动右腿伸直、右膝向外转 动和右脚尖外撇。 【说明】 所谓的“沉”是指气沉丹田沉蓄于腹部的内力 通过腰骶部向下沉送。脚蹬地主要是脚跟蹬地,必须 由沉引起,不能由右脚的局部力量主动蹬地,不然就 违反了太极拳理法要领而“手足自动”使用“力”了。 在右脚蹬地的作用下,身躯先以右胯为轴略 微左转使左胯向左后移,同时促使左膝略微向外转, 然后再以左胯为轴,躯体右转带动右胯后移内缩形 成躯体后坐,同时带动左膝和右膝都向右转,右脚尖 外撇。右膝和右脚尖的转动不能主动。另外,右腿的 伸直不是完全伸直,更不是挺直。 身躯不能主动后坐,必须是被前脚推动后坐 的

9、:身躯不仅不主动后坐,而且右胯还有维持原来位 置的前撑。太极拳中的身躯必须总是对其移动反应 形成对抗,如前脚推动身躯向后,身躯就反应为向前 撑,体现了“有前即有后”。如果身躯主动后坐、右胯 主动后移,前脚与右胯会有脱节感,由脚而上的劲力 传递就被破坏,容易形成前脚只能后退、后脚不能提 起的“双重”。只有“沉”引起的右脚向前“蹬”与右胯 向前“撑”引起身躯后坐,在身躯后坐的过程中,后脚 才仍然可以灵活地提起向侧方或后方移动,而前脚 的“沉蹬”一消失,前脚也可以立即向前或向后移动, 从而形成前后两脚都能够轻灵提起移动的“偏沉”。 身躯后坐不是整体的后退,身躯后坐虽然也 有后移,但实际上后移很小,似

10、乎外形动态上身躯右 边明显后移,但身躯轴线的着地点仍在原处附近侧 移,腿脚的表现是左膝在原地下降,甚至还有前移。 如果是整个身躯向后退的移动,则表现为身躯轴线 着地点和左膝也都后移,左膝没有下降而有上抬。由 于进步一般总是快于退步,所以这样的动态不可能 化解掉前方敌人进步的攻击,更不可能达到引进落 空的武术目的。 必须以左胯为轴使躯体右转,就像过去的用 手牵拉小石磨,右手将小石磨的手柄由右前往回向 自身牵拉时身躯移动的情况,左胯后坐略有左移和 身体右转,不能以腰脊为轴使躯体右转,但又必须以 由下向上传至腰脊部的力量使躯体右转,这样两胯 才都能够放松。这一动作的武术企图是沾黏连随的 引进落空,只

11、有这样做,躯体后坐右转才能灵活地化 解掉前方敌人的攻击,从而具有引进落空的武术效 果。值得注意的是,太极拳古拳谱中的“气如车轮,腰 似车轴”的意思是指腰脊是“气”(就是引起动作的劲 力)的传递枢纽,不是说腰脊是身躯转动的轴,腰脊 带动肢体必须体现为胯带动肢体。太极拳中,腰脊几 乎是不成为躯体转动轴的,不然是不可能完成沾黏 连随的。因为如果腰脊成了躯体转动的轴,必然躯体 右转时右肩后移、左肩前移,就使得左肩外侧正对向 前方的敌人了,这样不仅不可能有沾黏连随的武术 效果,而且会在原地形成挨打的背势。现代许多练太 极拳者误解了“腰似车轴”的意思,练拳中总是以腰 脊为轴转动身躯,这是错误的。 2以沉引

12、起的左脚向后蹬地为动力推动身躯 向右前方移向右脚。 【说明】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将身体重心基本上移向右 27 l 拳理 脚。 必须以沉引起的左脚蹬地的动力通过腰骶部 推动身躯向右脚前移,腰骶部必须有维持原来位置 的、与移动方向相反的后撑,不能以右胯或身躯主动 向前、或右腿主动屈膝形成身躯移动,只有这样才能 保证两胯都放松灵活,不然就是“手足自动”使用 “力”,违反“有前即有后”等太极拳理法了。 身躯向右前移必须追求胯的平移,如同坐在 移动的凳子上移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步法的“偏 沉”,防止“双重”。 3继续以沉引起的左脚蹬地为动力推动身躯 以右胯为轴右转然后以右转的身躯拖动左脚至脚 跟提起离开

13、地面。 【说明】 左脚蹬地至引起身躯发生右转就结束,左脚 跟提起并且外展是被身躯右转带动的,不是左脚蹬 地推动的。 此步骤的目的,一是使身体重心完全由右脚 支承,身躯以右胯为轴的右转以体重完全移动到由 右脚承担为度,身躯右转要尽量小,右转过大容易形 成左肩外侧正对向前方敌人的背势。二是为下一个 动作的左脚由身躯反向带动前移创造条件。 4身躯以右胯为轴向左回转反向带动左脚经 过右脚内侧向前伸至脚跟着地 【说明】 身躯往左回转是借两胯放松不用力自然自动 形成的,不要由右胯主动用力向右转动身躯,右膝不 能随身躯的往左回转向前转,这样可以充分保证身 体重心的稳定。 单腿承担体重、以右胯为轴转身带动左脚

14、移 动的整个过程中,左脚被带动是由身躯往左回转的 反作用自然引起的,左脚移动的方向与身躯转动的 方向正好相反,只有这样左脚移动才能“轻灵”,左脚 跟落地才能“悄然无声”。左脚移动的轨迹会形成一 段圆心在左外侧、弧度由左后方向右脚内侧再向左 前方的弧线。由于体重完全由右腿承担,身躯的中轴 线几乎落在右脚中,所以左脚经过右脚内侧时,两脚 的间距约小于身躯横距的12。左脚的移动不能由左 脚的主动用力形成。 左脚被身躯反向带动向前运动中,脚踝要始 终自然放松不用力,左脚由后方被带动移于近右脚 内侧过程中脚尖自然垂下,继续由近右脚内侧被带 动向前伸至脚跟着地的过程中脚尖自然跷起。左脚 在运动过程中必须离

15、地面较近,如贴着地面探索状 28 : 锄 20103 向前运动。 左脚向前运动过程中要尤其注意圆裆(裹 裆),表现为臀部缝与下裆部的张开,只有这样才能 保证左脚跟着地时左脚与右脚有一个横向间距,并 且左脚尖正对前方。 虽然弓步前后两脚横向间距越大,下支撑面 积也越大、稳定角也越大,但如果间距过大身躯就不 可能沿前后向的直线移动,如果沿前后向的直线移 动,身体重心垂线就会移出下支撑面而站立不稳,为 了避免失去平衡,身躯就会沿斜朝向左脚外侧的前 后斜线移动,形成的弓步不仅会使左胯甚至左臀外 凸,而且容易形成“双重”、劲力传递不顺遂等,从而 妨碍沾黏连随和发劲。太极拳稳定身体重心不是依 靠稳定角大有

16、利于顶抗,而是依靠动步或不动步之 步法灵活的沾黏连随,所以增大两脚的横向间距对 于太极拳而言是得不偿失的。而对于太极拳的沾黏 连随和发劲站稳而言,两脚的横向间距并不需要太 大,甚至对于某些人金仁霖先生根据叶大密先 生的传授认为弓步只要两脚在前后向直线的两 侧,没有横向间距也可以。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因为 这样的弓步,前脚与外撇后脚两脚的最外侧横向距 离已经达到30厘米左右,比人身躯横向尺寸小不了 多少,满足$-er稳定的要求是足够的了,而为了满足 沾黏连随和发劲的要求,前后两脚的横向间距必须 首先满足动作6之身躯前移符合前后向直线移动的 要求。所以,盲目地追求太极拳弓步两脚的横向间距 大是不正确的。 上述1至4的步骤也适用于站立位的左脚前 伸,只不过站立位的左脚前伸还有身躯由右腿支承 的不向前移动(也就是身体重心始终落在右脚)的向 下坐,左脚必须要由身躯的下坐有坐在下降凳子上 的牢实感与左胯内缩催动下提起和探索状的向前 伸,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左脚移动“轻灵”,因此着地 脚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