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城市总体规划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26130052 上传时间:2017-12-22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7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城市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XX市城市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XX市城市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XX市城市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XX市城市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市城市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城市总体规划(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 ( 1995 年至 2010 年 ) 信息发布 、 资料查询 投资青岛 、 置业安居 请到 请到房地产咨询网 http:/ 2 青岛市 城市 总体 规划文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青岛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 适应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的调整 , 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 , 根据建设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工作要求 , 青岛市人民政府 1994 年第 29次常务会议决定 , 对一九八四年一月五日国务院批复的 青岛市城市 总体规划 ( 1980 年 - 2000年 ) 进行修订 。 第二条 规划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2、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 ( 国发 199618 号文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 - 90 、 建设部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 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 、 青岛市城市 总体规划 ( 1980 年 - 2000 年 ) 及其调整补充意见 、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 1995 年 2010 年 ) 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是 :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 重视自然人文环境 、 节约土地淡水资源 、优化用地布局结构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提高城市综合效能

3、, 按照 追求现代功能 、 鲜明地方特色 、 保护自然风貌 、 建设国际名城 的原则 , 把青岛市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较强的吸引辐射能力 、 较高的环境质量 、 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 、 生活空间 。 第四条 规划期限为 1995 年 2010 年 。 近期建设规划期 限至 2000 年 , 远景规划展望至二十一世纪中叶 。 第五条 城市规划区的范围确定为青岛市市区和青岛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因城市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 总面积为 1946.22 平方公里 , 其中城市市区面积 1316.27 平方公里 ,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为 629.95 平方公里 。 3

4、第六条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 , 必须按照总体规划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 。 在城市规划区外市域范围内的规划和建设应以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 为指导 。 第二章 城镇体系 第七条 青岛市行政区域由市区的七个区和五个县级市组成 , 总面积为 10654 平方公里 ,规划城镇发展战略是 : 继续完善 一个中心城市和五个次中心城市 的城市群发展格局 ,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吸引辐射作用 , 强化次中心城市的分工协作职能 , 相对集中地发展重点城镇 。 第八条 城镇体系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 把青岛市建成一个城镇布局结构合理 、 职能分工明确 、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5、 、 城乡协调发展的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城镇网络体系 。 第九条 市域规划人口规模 2000 年控制在 720 万以内 , 2010 年控制在 750 万左右 。 城镇化水平 2000 年达到 50% , 2010 年达到 60% 。 第十条 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规划分为中心城市 、 次中心城市 、 重点城镇 、 一般城镇四级 。中心城市 个 , 次中心城市 5 个 , 重点城镇 37 个 , 一般城镇 91 个 。 第十一条 中心城市以青岛市市区为主组成 , 是青岛市行政区域的政治 、 经济 、 文化中心 。 次中心城市以青岛市行政辖属的即墨 、 胶州 、 胶南 、 平度 、 莱西

6、市市区为主组成 , 其中 : 即墨 规划城市人口规模 25 万人 , 用地规模 30 平方公里 。 规划主体功能为吸收中心城市工业扩散 , 重点发展机械 、 传统工艺品制造和对外贸易 , 建成一定 规模的商贸集散中心 。 胶州 规划城市人口规模 30 万人 , 用地规模 35 平方公里 。 规划主体功能为利用交通便捷 、 乡镇企业发达的优势 , 大力发展机械 、 建材 、 食品加工和仓储运输业 。 胶南 规划城市人口规模 25 万人 , 用地规模 30 平方公里 。 规划主体功能为加强纺织机械工业 , 加快发展食品饮料 、 海洋捕捞 、 海水养殖 、 海洋化工 、 修造船及旅游度假业 。 平度

7、 规划城市人口规模 30 万人 , 用地规模 35 平方公里 。 规划主体功能为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 , 机械和矿产建材行业 , 以及历史文化旅游业 。 莱西 规划城市人口规模 25 万人 , 用 地规模 30 平方公里 。 规划主体功能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及化肥工业等 。 重点城镇以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周围的重点发展的建制镇驻地组成 , 规划城镇人口规模 3 5 万人 , 为地域城镇发展的集聚增长点 。 4 一般城镇以现有建制乡镇驻地为主组成 , 规划城镇人口规模 1 万人左右 , 为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的纽带 。 第十二条 城镇体系生态环境规划形成以 山 、 水 、 路 为构架的空间布局 。 即以

8、东南的崂山山脉 、 西南的大小珠山 、 铁镢山山脉 、 北部的大泽山山脉为主体 , 形成山林生态区 。 以大沽河 、 胶莱河等河道两侧的绿化为主 , 构成绿色水系网络 。 以海岸线 、 沿海岛屿和近岸海域为主体 , 组成蓝绿交融的空间环境线 。 以青黄公路 、 烟青公路 、 308 国道 、 204 国道 、 青威公路 、 309 国道 、 环崂山风景区公路等两侧的林带为主 , 构成生态绿化带 。 第十三条 城镇旅游体系规划形成十二个景区 : (1) 主城南部海滨景区 , 主要功能为海滨城市观光 、 购物 、 娱乐和海上观光 。 (2) 主城东部海滨及石老人景区 , 主要功能为海洋娱乐 、 度

9、假 、 会议 、 购物 、 特色餐饮和商务旅游 。 (3) 崂山景区 , 主要功能是海上名山观光 、保健养生旅游和度假 。 (4) 沿海诸岛景区 ( 指青岛近海分布的各海岛 ), 主要功能是海上游览观光 。 ( 5) 鹤山景区 ( 指即墨鹤山 、 温泉及附近海滨 ), 主要功能为度假 、 休疗养及地区性观光 。 (6) 田横岛景区 , 主要功能为文化观光及海岛度假 。 (7) 马山景区 , 主要功能是地质科技旅游及娱乐 。 (8) 大泽山景区 ( 指大泽山及天柱山魏碑 ), 主要功能是文化观光 、 旅游 。(9) 薛家岛景区 , 主要功能是海上娱乐 、 商务旅游 、 度假 。 (10) 小珠山

10、大珠山景区 , 主要功能是旅游观光 。 (11) 琅琊台景区 ( 指琅琊台及附近海滨 、 斋堂岛 、 沐官岛 ), 主要功能是历史文化观光 、 旅游度假 。 (12) 灵山岛景区 , 主要功能是海上观光 、 旅游度假 。 崐 第十四条 市域重大基 础设施规划 、 规划积极开发市域内的淡水资源 , 加固现有水库 , 抓紧完成大沽河三座中型险库的加固处理 。 新建扩建中小型水库 , 增加水库调蓄能力 。 适当开采地下水 , 加强大沽河中下游水源地的保护 , 兴建大沽河地下水库 , 利用汛期降水补源 。 统一调配产芝水库 、 尹府水库 、大沽河水源地 、 吉利河 陡崖子水库的水源 , 保证近期供水条

11、件 。 2000 年以后 , 积极争取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 , 规划建设胶南铁东水库 , 预留滨海线调水工程的建设条件 。 、 规划扩建黄岛电厂三期工程和青岛电厂二期工程 , 在红岛新建燃气发电厂 。 在即墨 、胶州建设 500 千伏 变电站 , 争取尽早将山东 500 千伏电网引至青岛 , 补充青岛电源不足 。 在市域范围内 、 城市规划区外 , 规划新建 220 千伏变电站 6 座 , 110 千伏变电站 6 座 。 、 依据国家国道主干线和山东省公路干线网规划 , 逐步实现以高速公路和一级汽车专用公路为骨干的 、 以二级公路和三级公路为主要联系功能的市域公路网系统 。 公路干线网主要由青

12、黄公路 、 204 国道 、 外环公路 、 济青公路 、 烟青公路 、 青德公路 、 青威公路 、 青泰公路 、 青日公路 、 莱潍公路组成 。 五个次中心城市均通过高速公路或一级汽车专用公路与青岛 5 市区和省公路干线网相连接 , 重点城镇通过二级公 路或二级以上公路与市域公路干线网相连接 。 一般城镇通过三级或三级以上公路相连接 。 、 市域铁路由胶济 、 蓝烟 、 胶黄 、 胶新 、 德龙和莱潍铁路形成连通五个次中心城市的铁路网络 , 并由蓝烟和胶新线组成规划的国家南北第五通道青岛段 。 沿济青高速公路南侧远期预留济南至青岛的高速铁路线 、 场 。 、 市域港口布局以青岛港 ( 老港区

13、、 前湾港区 、 黄岛油港区 ) 为中心港 , 并与崂山沙子口港 、 即墨鳌山卫港 、 胶南大湾港 、 胶州营房港及其它中小型地方港和专业港共同组成市域港口群 。 第三章 城市性质 、 主体功能与发展目标 第十五条 规划城市性质是 : 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 。 第十六条 规划城市主体功能是 : 以港口为主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 国际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 ; 区域性金融 、 贸易 、 信息中心 ;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 、 综合化工 、 轻纺工业基地 ; 旅游 、 度假 、 避暑 、 文化娱乐中心 。 第十七条 城市发展目标由总目标和分目标组

14、成 。 、 城市发展的总目标是 : 力争到本世纪末 , 把青岛建设成为山东和沿黄地区最大的对外经贸 、 金融 、 信息中心和对外交通枢纽 , 初步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雏形 。 在此 基础上 , 再经过 l0 年左右的努力 , 把青岛建设成为以港口贸易为主要特色的经济繁荣 、 科教发达 、 环境优美 、 文明富裕 、 功能完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 、 城市发展的分目标是 : ( 1 ) 经济目标 : 发展成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经济圈中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贸易口岸之一 ; 辐射能力较强的资金流 、 信息流 、 物资流集散中心 ; 实力雄厚的海洋科学城 ; 综合经济实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国内

15、生产总值 2000 年达到 1150 亿元 , 2010 年达到 3000 亿元 , 产业结构和就业岗位结构进一步优化 ,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 2000 年超过 41% , 2010 年超过 50 % ;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 , 形成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格局 。 (2) 生活目标 : 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 , 改善居住条件 , 人均居住面积 2000 年达到 9平方米以上 , 2010 年达到 12 平方米 , 住宅成套率达到 95% ;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 基本形成社区服务网络和高效 、 安全 、 便捷的交通 、 通讯系统 ; 建立充足的城市生活供应基地 ; 为城 6 市居民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 。 (3) 环境目标 : 逐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 降低环境污染 , 工业废气净化率 、 废水处理率 、废渣处理率 、 生活垃圾处理率 2000 年达到 90% 以上 , 2010 年达到 100% ; 人均公共 绿地面积2000 年达到 7 平方米 , 2010 年达到 8 平方米以上 , 绿化覆盖率 2000 年达到 35 , 2010 年达到 40% ;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 ; 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格局 、 建筑风貌和文物古迹 ; 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 。 (4) 社会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