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6083331 上传时间:2017-12-22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本讲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二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二)近代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一)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公元前8世纪以后,古代科学是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整个古代的科学实际上只限于天文、气象、力学、数学以及建筑、航海、医学等。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的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一切有关自然的知识几乎都包含在自然哲

2、学中。,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起自然知识,这些以经验形式存在于技术中的自然知识,构成了古代自然科学萌芽的最早形式。“科学”(science)这个词出现很晚。,(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与此相应的自然观是一种自发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的自然观,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尝试对自然界作统一的合乎理性的说明:,万物的本原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自然”:一个自身有生命的、不断地生长发育着的有机体。,古代朴素辨证法的自然观是直观的、思辨的和猜测性的。,古代朴素辨证法的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从自然本身探索自然的奥秘(本原、本质、规律),是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巨大进步。,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

3、用,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2 它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1 受到原始宗教和神话的影响,希腊人的自然观在总体上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但其中已经包含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如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和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的对立,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对立等。2 受到当时自然哲学的限制,希腊人只是从总体上解释了自然界而不能在细节方面科学地、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缺乏一定的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1.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二)近代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4、,3.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1543年天体运行论的发表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序幕,引发了自然观的变革:地球不是不动的,也不是宇宙中心;摒弃了神创世的宇宙观。,1.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1)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哥白尼革命,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形成。将月上世界和月下世界统一起来,实现了第一次自然科学的大综合。,牛顿力学揭示了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牛顿力学,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只有当外力作用于运动物体时,真正的运动才能发生或有所改变。”

5、机械论者据此提出了外因论。,“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的现象。”机械论者试图把一切运动都还原为机械运动。,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与位置,不能改变质量。机械论者据此把一切变化归结为位置变化,否认质变。,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空间和时间成了脱离物质的独立实体。,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是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据此可以精确预言运动结果。“能用同样的推理方法从力学原理中推导出自然界的其他许多现象。”,物质微粒“可以无限地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地把它分离开来的。”机械论者据此力图机

6、械地分解自然界,把自然界还原为物质实体的集合,把物质实体还原为基元粒子的集合。,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世界是一部由惰性物体组成的机器;物体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遵循严格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观点和特征,1)机械的自然图景,2)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决定论,宇宙是一部巨大的、精确的机器:所有的星体都在确定的轨道上精确地运行。宇宙是最有意义和最美妙的机械装置。动物是机器,人是机器。,1)机械的自然图景,霍尔巴赫:在大风扬起的尘埃漩涡中,没有任何一个尘土分子的分布是偶然的。,拉普拉斯完全决定论:物理系统的状态完全决定于该系统的初始状态。(在牛顿力学体系中就是如

7、此。),2)严格的机械决定论: 拉普拉斯决定论,3.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分析、还原分析方法),不彻底性(“第一推动力”),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1 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2 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1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是一架机器,把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及其性质的多样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联系。2 它以孤立、片面、静止的思维方式考察自然界,否定了辩证的思维方法。3 它主张自然界是绝对不变的,物质的运动和自然界的合目的性创造都来自上帝

8、。,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德国古典自然哲学,(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科学基础,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自然科学在各个主要领域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天文学方面,康德-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1755,1796),1.自然科学基础,地质学方面,赖尔(17971875)提出了地质“渐变论”。(1830883年),物理学方面,迈尔、焦尔发现能量守恒定律(1840年左右)。,化学方面,维勒1824年用人工成功地从无机物氰氨酸合成了有机物尿素;门捷列夫、迈耶尔于1869年各自独立地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生物学方面,施莱登、施

9、旺于1838年和1839年创立了细胞学说,1859年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电磁场理论解释了电、磁、光的统一性。(1865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这一系列科学发现引起了自然观的深刻革命,在僵化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缺口,特别是物理学、生物学的两次重大理论综合,揭示了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及其相互联系与转化,消融了有机界与无机界之间的鸿沟,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得到了科学说明,并被归之于自然原因,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在此基础上,人们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画面。,但是,最先对自然科学成果进行哲学概括的却是德国古典哲学家,特别是黑格尔。,康德

10、关于空间与时间、物质与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哲学思考,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刻画了一幅关于宇宙结构与发展的宏观图景。,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德国古典自然哲学,黑格尔试图把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结合起来,从自然的总体上理解自然,它在自然哲学中提出了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重要见解。,要把自然当成统一的、普遍的东西加以理解;“自然界自在地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要对自然进行综合的考察以显现普遍的东西;自然作为有机整体,是“由各个阶段组成的体系,其中一个阶段是从另一个阶段必然产生的”;不能把自然整体变成各个部分总和,不能用适于低级自然组织的方式对高级自然组织进行分析;,黑格尔关于自然界辩证

11、发展的思想:,要把自然有机整体当作一系列展开和发展的整体,按照自然所达到的那个阶段去理解自然的形态;“自然是作为它在形式中的理念产生出来的”,自然只是理念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只是观念的外化,这是对自然进行思维考察的根本原则;,黑格尔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思想:,德国自然哲学的最主要的价值在于:把世界描绘成一个过程的集合体,并明确提出了矛盾是运动、发展的源泉的思想。,黑格尔把现实世界的真实关系颠倒了,且具有形而上学性,认为自然界只是在空间中展开自己的多样性,在时间上却不能发展。他的发展观也是不彻底的(他的哲学终结了人类认识)。但黑格尔的自然观仍有合理的内核,为自然辩证法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材料。,自然

12、界是物质的。运动在量上和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矛盾推动自然界运动、发展。人类和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实践导致自然界分化为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基本内容,2)基本特征,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3)重大意义,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理

13、论前提。,为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前提。,二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基础是20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成就和社会进步,其主要体现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等方面,它们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一)系统自然观,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1 系统自然观的思想渊源,(1)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等,近代的狄德罗、康德、黑格尔等都主张自然界是一个系统;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系统是自然物质的存在方式,

14、自然界是永恒循环和发展的。(2)古代中国自然哲学家们认为,世界是由阴阳和五种元素构成的一个统一的、运动着的整体。,20世纪的科学革命首先发生于物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相继建立。40年代建立“老三论”,50年代建立分子生物学。70年代后出现自组织理论、分形理论、混沌理论等。,2.系统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末物理学上空的“两朵乌云”:迈克耳逊-莫雷实验,黑体辐射实验。,爱因斯坦1905年创立相对论,揭示了同时性的相对性,导出了时间延缓效应、质增效应、质能关系式,揭示了时间与空间、时空与物质运动、质能之间的统一性。爱因斯坦1916年创立广义相对论,提出广义协变原理、等效原理,推断:光线弯曲,

15、时空与物质不可分,时空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分布,扬弃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间、空间与物质的辩证关系。,1)相对论,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1913年年玻尔建立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1923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概念,1925年海森堡建立矩阵力学,1926年薛定谔建立波动力学,之后玻恩对量子力学和波函数作统计诠释。量子力学揭示了崭新的、不同于宏观客体规律的微观客体规律,阐明了连续性与间断性、波动性与粒子性的对立统一,突现了量子(微观)世界的概率随机性,根本改变了精确确定的连续轨迹的经典概念,经典理论中的严格决定论被仅作为一种近似的和统计趋势的概念的因果律所取代。,2)量子力学,量子力学

16、的建立,使自然科学进展到了人类日常经验以外的微观世界,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特征,表明人并不是在自然之外的独立存在者和观察者,而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参与自然现象的;表明人只有在同自然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认识自然。,20世纪的生物学家致力于探索物种进化和遗传的机制,由于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及其向生物学的渗透,以及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与应用,科学家们开始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物质及其功能,并建立了分子生物学。,3)分子生物学,1953年,沃森(1928)等科学家在分析X射线衍线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将生物学的实验水平推进到了大分子层次,并在生物大分子层次上阐明了自然界结构和生命活动的高度一致性。它表明,所有生物(包括非细胞生物病毒)都有着共同的遗传物质核酸,而核酸也有共同的核苷酸链的分子结构和基本相同的遗传机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NA重组技术(遗传工程,1973年首次成功)、克隆技术,表明现代生命科学已经发展到足以改造人类自身、改变人的自然本性的程度。人参与、影响自然进程的力量更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