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0_吴寅霆_第五节 利他行为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26082956 上传时间:2017-12-22 格式:PPTX 页数:16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0510_吴寅霆_第五节  利他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50510_吴寅霆_第五节  利他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50510_吴寅霆_第五节  利他行为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50510_吴寅霆_第五节  利他行为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50510_吴寅霆_第五节  利他行为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0510_吴寅霆_第五节 利他行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0510_吴寅霆_第五节 利他行为(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节 利他行为,一、利他行为的定义 (一)什么是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就是有利于他人,帮助他人,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二)利他行为的特征 1、以帮助他人为目的 2、不期望物质或精神的回报 3、自愿的 4、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明星对贫困孩子的资助,老板与员工在加薪问题上的博弈,慈善家陈光标,最美妈妈吴菊萍,二、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一)利他者的因素 1、性别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2、年龄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3、人格特征 4、助人者的心境 (二)求助者的特点 1、性别 2、年龄 3、魅力和人品,图书馆里的一场实验,美国心理学家哈沃德和克雷诺在一所大学的图书馆里进行了一项有关的现场实验,

2、说明了求助者的性别、旁观者与求助者的交往等因素与旁观者的帮助行为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让一位实验助手扮演“求助者”,“求助者”的角色是一位大学生,他与其他几位同学(这几位同学并不知道他们已经进入一场实验之中)坐在图书馆的一张桌子旁边看书。 研究者再让另一个人扮演“小偷”,“小偷”衣衫槛褛、蓬头垢面、肮脏不堪,他走进图书馆,匆匆地看了一眼围坐在这张桌子周围的人之后,就远远地坐在另外一个地方。当“求助者”离开阅览室之后,“小偷”拣起了一本“求助者”的书就消失了。,当“求助者”返回时,因为他的书不见了,所以,他表现出非常吃惊的样子,并请求其他人帮助寻找。 不一会儿,“小偷”也回来了,但手里没有那本书。

3、 研究者想知道,坐在附近的那些学生会帮助“求助者”捉住这个“小偷”吗?,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求助者”是女性,会比男性更容易得到周围人的帮助;如果“求助者”在离开阅览室之前和周围的人聊过天,哪怕是问问时间,也会提高得到帮助的可能性。 这说明,聊天这一短暂的交往使“求助者”与旁观者之间产生了某种微炒的联系,增加了旁观者提供帮助的责任和愿望。,(三)影响利他行为的环境和情景因素 1、社会文化因素 2、家庭中的社会化和榜样的作用 3、自然环境 4、他人利他行为的示范作用,三、旁观者效应 (一)什么是旁观者效应 人们在决定是否做出利他行为之前,会作出一系列的判断,他必须:观察事件是否真的发生;判断所发生

4、的事是不是紧急的;当事人是不是需要帮助;决定承担责任、采取行动;确定哪种形式的行动是可行的和适当的;决定如何完成这一行动。,1964年3月,美国纽约一名年轻女孩珍诺维丝遇刺身亡,整个袭击行为持续了35分钟,在这期间女孩大声呼救,公寓周围共有38人目睹了这一袭击,但是最终只有一人报了警。,2011年10月,广东佛山市“小悦悦”事件,小悦悦被撞到之后将近7分钟,还有呼吸的悦悦一直孤零零的躺在路边,18个路人先后经过,但没有一人伸出援手。而期间悦悦又被一辆货车碾轧过去。最终悦悦被第19名路人,一个拾荒的阿婆抱起,随后送往医院急救。,(二)对旁观者效应的解释 1、社会抑制作用 2、社会影响的结果 3、多数的忽略 4、责任扩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