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6072652 上传时间:2017-12-22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11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11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11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11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 实质与核心,矛盾,联系,运动,变化,发展,构成,引起,推动,对立,统一,事物内部联系,知识链接,矛盾,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的表现形式,是矛盾运动的结果,是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两大基本特征或总特征,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考点一、唯物辩证法,1、矛盾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事物内部:指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

2、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哲学中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逻辑学中所讲的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即对同一事物、事件、关系有两种互相对立的判断,它的存在是主观的。日常生活中所讲的矛盾是指双方的分歧、对立、斗争、不一致等,它是哲学意义上的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对立属性: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矛盾的统一属性:同一

3、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1)同一性以差别和斗争为前提:没有斗争,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的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矛盾的同一性即(统一性)是说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既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一、

4、联结。比如说大和小、黑和白、长和短、好和坏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一方就没有另一方。比如:200米是长还是短?必须由另一方作为比较而存在。二、转化。当条件变化时,长与短、大与小、黑与白都会变化。比如亚洲人与非洲人相比和与欧洲人相比就会发生变化。更突出的一点是,那我们常说的话来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就是使人由落后转化为前进的条件,反之骄傲则是先进转化为落后的条件。这两种转化都不是无条件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这点非常好理解。双方的对立性及斗争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差异是绝对的。,关于矛盾的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的问题, 我给你形象的讲下:你

5、看,美和丑,假设世上全是美,那什么叫丑呢 ?自然就没了美和丑的定义了, 反之,只有另一方,也不会存在这对矛盾了 在这个角度讲,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缺任何一方面;矛盾即不存在,因此我们说矛盾具有同一性。 然而矛盾的斗争性显而易见,矛盾的两方面总是有“不共戴天”的趋势(但是一旦一方面消灭了另一方面,这个矛盾就不复存在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国共两次合作存在着许多共同点,比如国际国内形势、共同利益、政治环境等等,既统一性。而两次合作中又存在斗争性的地方,比如权力之争、利益冲突等等。,学会感激凡事感激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

6、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人。,典型案例分析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2、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符合对立统一规律。 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之中。3、苦尽甘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吃一堑,长一智。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相互贯通,一定条件下);4、教学相长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5、 一劳永逸 这是违背对立统一规律的形容词。不能把劳和逸割裂开来。正确的应该是有劳有逸,劳逸结合。6、物极必反;7、否

7、极泰来;8、乐极生悲;9、因祸得福;,10、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11、吃一堑,长一智;12、失败是成功之母:1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14、居安思危要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方面来看问题,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15.“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强调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考点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原理内容】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

8、事事有矛盾;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间存在矛盾 矛盾贯穿于每以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共性),典型案例分析 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持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4、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2、矛盾的特殊性:个性,(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原理内容】第一,不同事物有不同

9、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区分不同事物的依据)第二,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第三,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 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 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个性),典型案例分析1、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2、萝卜白菜,各有所爱;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4、兵来将挡,水来土掩5、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抹杀不同矛盾的不同特点,混淆事物的不同性质。,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1)相互区别 普遍性:

10、即共性(一般),是指各种矛盾普遍具有的共同点、共同性,或叫“共同本质”;特殊性:即个性(个别),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特性,或叫“特殊本质”。 (2)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没个性就没有共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个性离不开共性) (3)相互转化:场合变更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个场合为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苹果,水蜜桃,菠萝,水果,共性,个性,寓于,寓于,共性:含果酸,糖类,多汁。,个性离不开 共性,典型案

11、例分析1、见微知著;2、一叶知秋,一燕知春;3、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4.万变不离其宗矛盾的特殊性不能离开矛盾的普遍性。5、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6、白马非马割裂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矛盾特殊性来否认矛盾的普遍性。 抓好典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先试点后推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法论】要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起来,认识事物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特殊性,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特殊普遍特殊)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只看到事物的普遍性而否认特殊性,则看不

12、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只看到事物的特殊性而否认普遍性,则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考点四: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 复杂事物(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虽然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其对事物发展不是可有可无的,次要的矛盾的解决有利于主要矛盾的顺利解决。 只有复杂事物内部才包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才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两个或以上2、【原理内容】(1)相互排斥、相互对立;(2)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

13、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1)在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着重把握(解决)主要矛盾(重点论);(2)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两点论),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典型案例分析1、画龙点睛;2、提纲挈领;3、纲举目张;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 4、牵牛要牵牛鼻子;5、射人先射马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6、统筹兼顾;7、好花还需绿叶扶;8、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又不能忽略事物的次要矛盾。9、舍本求末;本末倒置;10、丢了西瓜捡芝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颠倒了主次矛盾的关系。11

14、、十个指头按跳蚤;隔靴搔痒;12、扬汤止沸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考点五: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1、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1)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对事物性质起决定作用的一方;(2)矛盾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对事物的性质不起决定作用的一方。2、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1)相互排斥、相互对立;(2)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1)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着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抓主流(重点论);(2)又要看到矛盾次要方面,重视支流(两点论)。,看到矛盾主要方面: 主流

15、支流成绩不足好坏优劣挑战与机遇方向性质本质主体 1、白壁微瑕;瑕不掩玉看问题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2、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问题如果不分清主流和支流,就不能认清事物的性质,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联系: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作为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都是讲矛盾的不平衡性问题。区别:但二者有严格的区别.A.首先,二者外延不同,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相对于同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而言的,矛盾主要方面只有一方,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B.两者的内涵不同.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C.两者的作用不同.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D.两者实际应用不同.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能忽视支流.,知识联系,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