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6057356 上传时间:2017-12-2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标要求: 概述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重点: 一五计划、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 大跃进 ”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难点: 分析 20世纪 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毛泽东: “ 中国解放我是很高兴的,但是总觉得中国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因为中国很落后,很穷,一穷二白。 ” 原因: 表现: 交通堵塞、通货膨胀、生活困苦。( 1)背景: 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9-1952年 )多年战争的严重破

2、坏。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 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能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 “ 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2)结果: 经过三年,工农业生产总产值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 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背景: 新中国成

3、立之初,我国现代工业基础薄弱。2.“ 一五计划 ” ( 1953-1957年 )“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 毛泽东( 1) 优先发展重工业( 发展生产力 ) 目的: 为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成就:重工业想一想C.“ 一五计划 ” 为什么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B.“ 一五计划 ” 的重工业项目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呢?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A.“ 一五计划 ” 的经济建设指标侧重于什么方面?东北地区东北地理位置优越,与

4、苏联等国为邻;幅员辽阔,资源物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 三大改造( 变革 生产关系 ) 三大改造 .flv - 内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参加合作社 参加合作社 全行业公私合营 实质: 将 生产资料由私有制 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意义: 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合视频和所学知识,总结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及主要内容、意义。 中共八大 _标清 .flv( 2)内容:( 3)意义: 正确分析了当时

5、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1)背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二、探索与失误1.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 1)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影响: 内容: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的总路线。全国掀起 “ 大跃进 ” 的高潮。2.失误:( 2) “ 大跃进 ” 运动 评价: 内容: 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工业制定出几年内赶超英美的高指标;农业上出现了 “

6、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的口号。( 3)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食堂 。( 4)危害:思考: 结 合图片说 明大 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错在何处。“大跃进 ”错在夸 大人的主观能动 性,严 重背离客观 规律;人民公社化错在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1957年 1960年 1957年 1960年704 4155371 605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工业总产值 亿元()农业总产值 亿元()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 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3.国民经济的调整调整

7、、巩固、充实、提高。( 2)方针:( 3)结果:纠正农村工作中 “ 左 ” 的错误。( 1)目的: 从 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 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大庆油田1967年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 部分 )工农业总产值 419.4亿元558.7亿元2 015.3亿元361.3亿元2 104.5亿元2 534亿元1966年 1968年 1967年1966年 1968年国家财政总收入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损失巨大。2.表现:1966年 “ 文化大革命 ” 爆发,动乱由思想

8、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1966年 1968年 1973年 1975年558.7亿元815.6亿元809.7亿元361.3亿元652.6亿元1976年文革时期的国民经济状况3.调整: ( 1)周恩来: 1971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影响:到 1973年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邓小平: 1975年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国民经济迅速回升。全面整顿的实质:全面系统纠正 “ 文革 ”“ 左 ” 倾错误结合 1956-1966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启示一: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启示五: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超阶段发展。启

9、示二: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启示三: 经济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启示四: 经济建设必须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能急于求成。启示六: 民族独立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关键。1956-1966年我国的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失误: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 1956)“ 大跃进 ”( 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三年经济困难( 1959-1961)八大二次会议( 1958)思想偏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的探索:“ 文革 ” 时,遭劫难 ( “ 左 ” 倾错误泛滥)调整,未根本纠正“左”倾错误正确与失

10、误并存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探索与失误国民经济的劫难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 ”计划成功探索:中共八大调整失误表现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国民经济的调整原因D1.( 2012 广州模拟) 20世纪 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 “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C发动了 “ 大跃进 ” D实施了 “ 一五 ” 计划2.“ 一五 ” 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

11、新生共和国的 “ 钢筋铁骨 ” 。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AD3. 1957年 11月,毛泽东曾提出要用 15年左右的时间,在钢铁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会议正式决定并公开宣布 1958年钢产量为 1 070万吨,比1957年翻一番,号召全党全民为此奋斗,开展空前规模的大炼钢铁运动。全民大炼钢铁的 “ 大跃进 ” 运动( ) 造成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经济规律 A B C D 4.( 2011 海南高考) 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A5.1960年,中央提出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的方针,其中 “ 调整 ” 是指(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关系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C.调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D6.四幅折线图中,最能显示 “ 文革 ” 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 )C 不论去往何方,身后永远有不变的祝福,凝注的眼光 家人和老师用宽大的胸怀包容我们,等待我们,期许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