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银行)贷款分类偏离度现场检查方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6057330 上传时间:2017-1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社(银行)贷款分类偏离度现场检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信用社(银行)贷款分类偏离度现场检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信用社(银行)贷款分类偏离度现场检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信用社(银行)贷款分类偏离度现场检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用社(银行)贷款分类偏离度现场检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社(银行)贷款分类偏离度现场检查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用社(银行)贷款分类偏离度现场检查方案一、检查目的通过抽样检查,进一步检验农村信用社贷款分类工作实施情况及分类的准确性,查找偏离原因,制定纠偏措施并组织实施,促进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提高贷款分类质量和分类结果的准确性,促使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二、检查时间检查应于*年*月底结束。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检查开始时间。三、检查范围*年度实施农村信用社贷款分类偏离情况检查的县级农村信用社。检查时点为*年*月底贷款分类结果。四、检查内容(一)贷款分类规制建设情况1.制度建设是否完备,包括是否制定了分类办法操作细则、分类工作考核办法,相关办法是否符合监管要求等。2.贷款风险分类工作机制是否健

2、全,是否分工明确、制约有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3.是否建立有效的分类监督机制,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职责分工是否相互衔接、相互牵制。4.贷款分类程序是否合规,是否按程序要求完成贷款分类的初分、复核和认定等工作。(二)贷款分类准确性1.是否严格执行了贷款分类标准,对贷款种类进行严格界定、划分。2.是否严格按程序划分贷款类别,认定机构是否合规,认定程序是否严格按授权规定执行。3.是否存在人为调整贷款分类结果的现象,借新还旧贷款是否合规,分类是否准确。(三)贷款分类管理考核工作1.信贷档案资料是否完整,贷款客户基础信息是否真实、齐全,分类基础信息保障程度。2.贷款分类管理是否与日常信贷管理

3、相结合,是否按照分类标准建立信贷台账;是否做到随时监测贷款风险情况,并按规定及时调整分类结果。3.是否建立了贷款风险分类科技系统,并按要求全面完成贷款风险分类基础信息的录入工作,对基础信息实行集中、统一、规范化管理。4.是否严格执行有关制度规定,落实责任和任务,并真正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纠。五、检查方法此次检查采取抽样检查方式,以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分类抽查系统和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分类偏离度检查汇总系统作为辅助工具,以县级农村信用联社为样本筐进行抽样,抽样精度统一设定为 0.05。六、检查要求(一)各*根据*的统一部署,负责制定具体检查方案并组织实施。检查时要严格执行*现场检查规程 ,做到程序合

4、法、事实清楚、定性准确。(二)不再组织统一培训,各地可根据辖内实际情况自行安排。(三)各*负责督促辖区农村信用联社扎扎实实做好进入现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要认真核对机构代码是否正确、全面,不良贷款总额及各类别贷款金额是否按要求录入等情况。(四)对检查出的分类不准确等问题要边查边纠改,对于不能现场纠改的,要限期完成。银监局负责后续跟踪检查,杜绝查而不纠的现象。(五)对检查出的有意隐瞒事实造成分类不真实的直接责任人和间接责任人要予以严肃处理,对查实确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要落实相关人员责任并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六)检查结束后,各*负责汇总辖内检查表格,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撰写现场检查报告,并

5、于*年*月底之前将正式文件报送*部,同时将电子版通过内网电子邮件报至*农村信用社现场检查处。检查报告要从定性和定量上分析农村信用社贷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重点深入分析、归纳、总结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整改措施及监管建议。按期上报结论下得准、问题找得全、原因剖得透、措施定得严的高质量的检查报告。七、检查依据(一)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的通知 (银监发23 号) ;(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 (银监办发200674 号) ;(三)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分类的补充通知 (银监发200656 号) ;(四)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 的通知 (银监发200451 号) ;(五) 贷款通则 (中国人民银行令 1996 年第 2 号) ;(六) 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国务院令 1999 年第 260 号) ;(七)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