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6057180 上传时间:2017-12-22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2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第11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2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11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2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11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2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11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2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2(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龚少英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学习目标,了解个别差异的含义及其教学意义;说明学生智力个别差异的含义及适应这种差异的几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利弊;说明与学习有关的几种认识风格的特征,并就如何根据学生认知风格进行教学提出建议;描述各类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教育方法。,教学设疑,某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差,是否可以就此判断他(她)的智力比较低?某学生的智商是90,如何向他(她)父母解释这一测验结果? 常常有报道说,某地又出了个天才或神童, 如在背诵诗文、绘画、电脑操作等方面。你如何看待这类儿童未来发展的前景。,第一节 差异心理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一、差异心理与个别差异差异心理包括心理方面的群

2、体差异与个别差异。心理上的个别差异指个体心理的差别性,指个人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包括智力和认知方面的个别差异与人格方面的个别差异。,二、个别差异产生的原因,(一)遗传因素的影响(二)体质状况的影响(三)社会、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的影响(四)个人心理生活各方面的联系与制约(五)人格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三、研究个别差异的意义1、有利于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2、有利于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发展3、为因材施教提供心理学依据4、有利于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第二节 认知差异与学习,认知差异包括智力差异、认知结构上的差异、认知风格的差异等。,一、智力理论的新发展,(一)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心理

3、学家加登纳(H. Gardner, 1983, 1993) 提出了人类的智力包括七种: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空间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知自省智力。,(二)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美国耶鲁大学的斯腾伯格(R. J. Sternberg)教授于1985年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该理论由三个亚理论组成: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和成分亚理论。,成分智力:指认知过程中个体有效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元成分、知识获取成分、操作成分。经验智力:个人修改自己的经验从而达到目的的能力。情境智力:指适应环境变化达到生活目的的实用性智力。,元成分用于决定 做什么,监督执行的过程,并在完成之后进

4、行评价。操作成分用于具体完成任务。知识获取成分用于学习如何将事情完成。结果分析能力分析、判断、评价,解决相对新颖 的问题。自动化。结果创造能力:创造、发现、发明、想象和探索,对现有环境的适应。对现有环境进行调整和塑造。对不同环境的选择。结果实践能力:付诸实践、应用、使用和履行的能力。,成份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情境亚理论,教育含义,他扩展了人们对智力观念的认识。他将智力不仅看作学习知识的认知能力,同时强调适应环境和改造经验更是人类智力的表现。在学校课程与教学上,应该扩大范围,让学生有接触现实生活与吸收新经验的机会,从而培养其适应环境与创造新经验的能力。,二、智力的个别差异与教育,(一)智力的个别

5、差异1.智力的水平差异 智力的分布 超常儿童 vs. 低常儿童2.智力的结构差异 言语智力 vs. 操作智力 优势智力,菲尔茨奖年轻得主:陶哲轩,1975年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华裔数学家陶哲轩曾是一位数学神童,他21岁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4岁成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2006年成为菲尔茨奖得主。,(二)智力的个别差异与学习,1、智商与学业成绩的相关 一般认知能力预测学生学习成绩好坏。 随着年龄增长,预测作用下降。 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类型的教学。 2、智力与教学方法在影响学业成绩上的交互作用 当教学任务需要学生进行复杂的信息加工时,智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增强。,三、认知结

6、构的差异与学习,(一)原有知识与学习成绩的总相关,主要个体心理因素同学业成就因果关系模型(司继伟,2000),(二)原有知识与教学处理的相互作用,第二节 学习风格与学习,一、学习风格(方式)的含义 1954年,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Herbert Thelen)首次提出了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的概念。 学习风格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的或偏爱的方式。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是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谭顶良: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二)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生理要素心理要素社会要素,二、学习风格的生理要素,(一) 感觉通道 视觉

7、型、听觉型、动觉型(二)学习时间偏爱 清晨型(百灵鸟型)、上午型、下午型、夜晚型(猫头鹰型)(三)声音、光线、温度等的偏爱,教学策略,1、对时间偏爱和感觉通道优势不同的学生你如何进行教学?2、对环境的要求不同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如何为他们创设学习环境?,三种感觉道的特征及其教学策略,四、认知风格的差异与学习,(一)认知风格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风格的特征:持久性,即个体的认知方式在时间上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一致性,即个体在完成类似的任务时始终表现出这种稳定性。,认知风格的分类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分析考量型囫囵吞枣型冲动型沉思型敏锐型平稳型冒险型谨慎

8、型认知繁化型认知简化型宽容型偏执型主动求知型被动求知型统观策略型集中策略型,(二)认知风格与学习,1、知觉类型的差异: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赫尔曼威特金的实验。 场依存性-场独立性认知方式的特征 含义:场依存性者对事物的知觉倾向于依赖外在的参照(身外客观事物),场独立性者对客观事物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与学习的关系 两者的差别不在学习能力,而在学习过程。,场独立性者与场依存性者的学习特点,与强化的关系 场依存性者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在诱因来自外部时学得更好;而场独立性者在内部动机作用下学习效果更好。 场依存性的学习者比场独立性的学习者更需要反馈信息。与教学的关系 教师

9、的认知方式与学生的认知方式一致时,学习效果更好。,2、 认知反应的差异:反思(沉思)性与冲动性 反思与冲动的认知方式反映了个体信息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过程的速度和准确性。 反思型学生和冲动性学生的学习特点 发展特点:研究表明,约30%的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属于冲动型。 测量:卡根根据学生寻找相同图案和辨认镶嵌图形的速度和成绩对学生的认知方式进行区分。,右边哪一个图形和左边图形可以组合在一起?,3.立法型执行型司法型与学习,斯腾伯格从“心理自我管理” 理论来探讨思维风格及其学习风格问题。 心理自我管理有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功能。立法型风格的特点是喜欢创造和提出规则,依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喜欢创造

10、性地解决问题;行政型风格的特点是喜欢按照既定的规则、程序解决问题,喜欢已经建构好的活动;司法型风格喜欢判断和评价事实、程序和规则,喜欢完成分析或评价任务。,五、适应学生认知个别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分校同质分班留级或跳级,(一)掌握学习(Mastery Learning)布鲁姆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80-90%)。特点: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学习。学生的成绩是以成功地完成单元学习而不是在团体中的排名为依据。,(二)凯勒计划 (Personalized System of Instr

11、uction , PSI)美国心理学家凯勒(F.S.Keller)及其同事创立。过程:1、课程被分成15-30单元 包括导言、目标、达到目标的程序、阅读注释等。2、学生学习。有练习和自测题。3、测验。由已经学完了该单元的学生当监督者。4、奖励顺利通过各单元的学生。 (听报告、看电影、参加演示),(三)程序教学(Programmed Instruction , PI)(四)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 CAI),第三节 人格差异与学习,一、自我概念与学习,什么是自我概念?个人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看法。自我评价: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称为自我评价 (s

12、elf-wvaluation)。自我接纳:个人的自我评价如属积极的,不偏不倚的,表示个人自我接纳 (self acceptance)。自尊:自我接纳代表个人对自己的一种态度,此种态度背后的心态成为自尊 (self-esteem)。自卑:个人自我评价消极,不接纳甚至否定自己,不敢再别人面前显露自己的身心特征,此种态度背后的心态,称为自卑 (inferiority)。,学生的自我概念,学生自我概念是指学生在身心成长及学校生活经验中,对于自己身心特征、学业成就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等各方面所持的综合性知觉与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种心理成分。,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有关的自我概念,与学

13、业成就无关的自我概念,一般学业成就,主要学科成就,特殊学科成就,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容貌健康,学生自我概念的层次结构,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学生的自我观念与其学业成就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但相关程度不高。含义:两者之间为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二者之间可能互为因果。相关程度不高,为什么?学生自我概念包括两个部分:与学业成绩就相关的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无关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的培养,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概念来提高学生学业成就,还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帮助学生建立积极自我概念?,1、引导学生从学习中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 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 自我接纳 自尊心 自我评价 Coopers

14、mith(1976)提出培养自尊心的三个先决条件: 重要感:个人觉得他的存在是重要的和有意义的。 成就感:个人能在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中表现出成就。 有力感:个人感觉到自己有处理事物的能力。,2、通过改变学生的自我概念来影响其学业成绩动机训练归因训练,二、焦虑与学习,(一)焦虑的含义与分类焦虑是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具有的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正常焦虑与神经过敏性焦虑。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考试焦虑案例,小俊,男,16岁,某中学高一的学生。因临近期末考试,出现紧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差,在其父亲陪同下来到心理咨询门诊。该生出生农民家庭,父母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动不动严厉

15、惩罚,打骂体罚代替教育。该生从小就患多动症,平时讨厌学习作业,一遇到考试就出现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失眠,看书复习效率每况愈下,平时考试成绩一次不如一次,老师和家长由关心到埋怨使他痛苦不已,最近经常动不动发脾气,迟到,有时甚至逃学。,(二)焦虑对学习的影响,焦虑对学习的影响:学习材料的难易学习者能力的高低原有焦虑的水平学生年龄焦虑持续的时间,三、控制点与学习,(一)控制点及其影响因素控制点指一个人对影响自己生活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两个类型: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二)控制点对成就动机的影响内控性:高成就动机、追求成功的倾向外控性:低成就动机、避免失败的倾向,(谢晓非,2002),第四节 特殊学习者及其教育,一、特殊学习者及其分类特殊学习者指对教育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包括智力落后学生、智力超常学生、学习障碍学生、言语或语言障碍学生、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肢体伤残学生、视听障碍学生等。,二、具有各种障碍的学生及其教育,(一)智力落后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智力落后儿童:智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发展水平并且在社会行为的适应方面也有明显障碍的儿童。 学得慢的儿童 70 IQ 85 分类:轻度 50 IQ 70 可教性 中度 35 IQ 50 可训练性 重度 IQ 35教育:小班+个别教育、重劳动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