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课内阅读复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605711 上传时间:2017-07-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课内阅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课内阅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课内阅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课内阅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课内阅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课内阅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课内阅读复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课内阅读复习1、十二生肖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2、“龙”在中国古代被看作是 的象征。在西方被看作是 。现在则象征着 。3、本学期我认识了许多外国作家,他们有 的 、有 的 、有 的 。也认识了我国的许多作家,如: 。4、“书”有人把它比作 、 、 、 、 。5、“微笑”有人把它比作是 。6、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是: 、 、 、 。它们的主人公有: 。7、“柳州风骨,长吉清才”中的“柳州”是指 ,“长吉”是指 。8、我在本册中认识了许多外国作家,如_。9、乐山龙舟会每年农历 月 日(即 节)在 举行,会上最精彩的是 。其中乐山在我国的 省。10、外出

2、旅行应该做的准备工作有: 。11、我给自己拟的读书守则是 。12、读书笔记包括: 、 、 、 。13、浏览图书的方法是 。14、说话应该要有礼貌,对待长辈要 ,对待客人要 ,对待同学要 。读书活动1、读书要考虑这些方面:既要注重博览,又要有所侧重;要安排好读书的时间,比较厚的书要用化整为零的办法读;晚上读书效果好就把每天读书的时间安排在晚上。2、读书守则:读书时动笔写摘要、做批注;学会使用目录;边读边想像书中描绘的情景;先要读懂再评论。3、浏览书的大致内容的办法有:看目录可以了解这本书的基本内容,看内容提要可以帮助我们迅速了解书的内容,看序言或后记可以了解这本书的写作目的和价值。4、千里送鹅毛

3、,礼轻人意重用目光倾听1、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与人交往要真诚。2、用目光倾听就是:在与别人交流,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望着对方。信任1、信任一文赞美了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美好品质,也抒发了被人信任的喜悦。2、路边的告示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它把人们引向果园动手采摘果实,更把人们引向互相信任的的崇高境界,在那里人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龙的传人1、带“龙”字的成语有:金龙献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马精神。2、文章赞颂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作者身为龙的传人的骄傲与自豪。大人们这样说1、课文围绕“龙”这个主题分别讲述了“龙”在爷爷奶

4、奶,爸爸妈妈,老师心目中的形象,赋予它深刻的含义:龙象征着正在腾飞崛起的中华民族。2、神州飞船遨游太空,那是龙在探索。 青藏铁路即将通车,那是龙在延伸。叶公好龙1、这一则寓言教育人们做人应该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不可弄虚作假。用来讽刺那些只是口头上喜欢某种事物,言行却不一致的人。常常用来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对其还有畏惧情绪的行为。神奇的书1、这首哲理小诗以比喻(战舰、坐骑)热情地讴歌了书的神奇、书的魅力、书的美丽。2、有关书的格言:“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忆读书冰心(原名:谢婉莹)奶奶

5、读书的体会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1、读书好。这是全文的重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读书能陶冶情操;读书能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2、多读书。作者冰心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她读过的书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3、读好书。作者冰心说她“会挑选、比较”。4、“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的作用。5、第二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的喜爱。6、“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表达出渴望和眷念之情。7、“我决定咬了牙”形象地表现

6、了决心之大。8、“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是说: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9、“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就是:总的而言,或总体而言。起“总结、概括”的作用。走遍天下书为侣1、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作者将书比喻为朋友和家。朋友和家,人人皆有,而且感情深挚,充分表达出了对书的喜爱。比喻句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2、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这句话是作者在列举了“一遍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后的由衷感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书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这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

7、照。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4、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而感受不同。作者指的是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5、作者以书为侣是因为:在作者心中,读书如口味精美的菜肴,如与朋友交谈,如与亲人见面,令人回味无穷。凡卡1、“在写第一个

8、字以前架子上摆满了楦头。”这简单的几笔描写出了凡卡定写信前提心吊胆的心情,说明他对老板等人的恐惧。这为后文写凡卡的痛苦生活埋下伏笔。2、 “亲爱的爷爷,老爷在圣诞树上挂上糖果的时候,请你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绿匣子里头。”这描写表现了凡卡是一个特别纯真的孩子,富有儿童情趣。3、“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这个细节很自然地使行文从凡卡对爷爷守夜和乡村夜景的想像中回到信的内容上来,使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4、“凡卡把那张写满字的纸把他那宝贵的信塞了进去。”这里细写凡卡如何写信封,把信投进邮筒,目的在于暗示人们:凡卡的希望不过是一场不能实现的梦。联系前文可知,即使他写了详细地址,贴了邮票

9、,也不可能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因为他生在罪恶的社会。这就深化了中心思想。5、“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这句话写出了凡卡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及对乡下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这个九岁小男孩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6、文章以梦结尾,暗示凡卡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只是个不能实现的梦。7、“揪”、“揍”、“随手”、“打”、“直戳”,揭露了老板和老板娘的“凶狠”、“毒辣”、“残忍”,反映了凡卡的无比痛苦;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罪恶。“别想”、“只好”,反映了凡卡的非人生活;“受不住”、“慈悲”、“离开”,反映了凡卡渴望自由的心情。8、课文是按(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的顺序写的。9、信的内容共

10、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只有一个亲人;告诉爷爷自己在莫斯科受尽折磨;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莫斯科不是穷人呆的地方的;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10、“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这一自然段分四层意思:挨打;挨饿;没法睡;请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11、用“望”这个字组七个词,能恰当的填在下面这段话中。小凡卡(渴望)得到幸福,但他受尽了老板的折磨,生活没有(指望)了。他给乡下的爷爷写信,(请求)爷爷能接他回到乡下去,这是他美好的(愿望 )。信寄出后,他整天(盼望)着。两个月过去了,爷爷没有来,他很(失望)。半年后,乡下捎来口信:爷爷

11、死了。凡卡从此(绝望)了。12、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乡下的爷爷写信,请求爷爷能接他回到乡下去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贫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文章内容分为叙述、写信、回忆三部分。其中凡卡在写信过程中主要回忆了爷爷守夜和跟爷爷砍圣诞树这两件事。最后,文章以凡卡甜蜜的梦结束,这样写的妙处是:暗示凡卡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只是个不能实现的梦。13、凡卡联想起什么事?为什么会想起这些?(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第二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联想到爷爷,突出了凡卡对爷爷的思念;联想乡村夜景:“没有月亮的夜晚”,“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全看得见。说明夜景清静。

12、“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说明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这与凡卡的学徒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凡卡想念爷爷、思念家乡。联想到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但在凡卡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了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单与凄凉。劳动的开端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煤藏( )宝藏( )(cang zang )挑( )战 挑( )脚(tiao tiao )半夜得( )动身 得( )了吧(de de dei )降落( ) 落()在后头( luo la )2、“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变换说法: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很难过。比较体会: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心里的

13、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3、“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变换说法: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趴在地上爬进去挖煤,又趴在地上把煤挖出来。比较体会:用打比方的说法能突出挖煤工人劳动条件太差,干活太累,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待。4、“得了吧把你压扁了”变换说法: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你这么瘦,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比较体会: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当时身体瘦小,无法承担挑煤的中获,但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挑。5、“睡的正熟浑身疼痛”变换说法: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浑身疼痛。比较体会:用打比方的说法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

14、,这反映了矿上办事员的冷酷无情,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6、“肩上的煤筐打秋千”变换说法:肩上的煤矿来回晃荡,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比较体会: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劳动的艰难。7、“红肿的肩头一样疼”变换说法:红肿的肩头很疼。比较体会: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8、为什么把第一次挑煤称作“劳动的开端”?(因为挑煤是作者参加的第一次劳动,而且又以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9、课文以第次挑煤为重点。写了作者童年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受剥削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和穷人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献你一束鲜花1、这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篇散文。写了机场女服务员向一位失败的运动员献花的故事,说明了胜利者需要祝贺,失败者更需要鼓励,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同时渗透着思想上的教育,告诉我们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如何对待胜利者和失败者。2、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归来的英雄。难道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改成陈述句: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归来的英雄,而不是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3、“她怕怕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