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福利经济学沿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05682 上传时间:2017-07-2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大学-福利经济学沿革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厦门大学-福利经济学沿革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厦门大学-福利经济学沿革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厦门大学-福利经济学沿革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厦门大学-福利经济学沿革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厦门大学-福利经济学沿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大学-福利经济学沿革(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利经济学沿革,福利经济学沿革,旧福利经济学:庇古,马歇尔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Pareto), 卡尔多(Kaldor),希克斯(Hicks),西托夫斯基(Scitovsky), 社会福利函数论者,阿罗(Arrow),森(Sen),福利经济学的产生,福利经济学的产生: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Pigou)的巨著福利经济学的出版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正式诞生,它开创了福利经济学的完整体系,对福利概念及其政策应用作了系统的论述,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从此,福利经济学一词广为流行,庇古也被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的功利主义,庇古认为,福利由效用构成,效用就是满足,人性的本质就是追

2、求最大的满足即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追求最大的福利。从上述命题出发,庇古提出了国民收入极大化和收入均等化两个福利概念。庇古说,影响经济福利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民收入的大小,一是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情况。因为,要想增加经济福利,就必须要增加国民收入;同时,还要消除国民收入分配不均等的情况。庇古的国民收入极大化和收入均等化这两个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命题在西方经济学史中作了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即首次将社会福利问题与国家干预收入分配问题结合起来作为一个重要的专门领域加以研究,,庇古至少作出了如下三个重要贡献:,庇古至少作出了如下三个重要贡献:第一,确立了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庇古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对市

3、场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是边际私人净产品与边际净产品相等,亦即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边际社会净产品相等。市场作用就是通过自由竞争和社会经济资源的自由转移来实现上述的诸条件,从而使经济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配置达到最优。,第二,确立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标准。,第二,确立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标准。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法则,庇古认为,要增加社会福利,就必须实现收入均等化,因为,一个人手中的货币数量越多,其边际效用就越小,反之则相反。但市场机制对收入均等化无能为力,国家应通过征收累进税的办法把富人的一部分钱收来举办社会福利事业,让低收入者享用,缩小贫富差距,以增大社会福利。当所有人的收入均等从而使货

4、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社会经济福利就会达到最大化。,第三,确立了外部性理论,第三,确立了外部性理论。在继承了马歇尔的“外部经济”概念之后,庇古首次对外部性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没有一个不可见的手可以赖以由个别的部分处理以产生全体的良好安排。因此必须有一具有广泛权力的机构,能干预并处理有关美好空气与阳光等集体问题,如同其处理煤气、自来水等集体问题一样。”庇古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边际社会净产品与边际私人净产品常常产生的背离现象其实质就是市场的外部性问题,只有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当的干预才能消除外部性。,新福利经济学,1938年和1939年英美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如卡尔多、希克斯、伯格森,几乎同

5、时发表了重要的著述,对旧福利经济学作了重要补充和修改。随后,萨缪尔森、格拉夫、李特尔、西托夫斯基、鲍莫尔、阿罗、黄有光等一大批当代新福利经济学家群体崛起。到50年代,西方经济学在批判和吸收庇古旧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上终于形成了新福利经济学,亦即现代西方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对旧福利经济学做了许多补充和修正,无论是在基本论点还是在政策主张上,都与旧福利经济学有所区别。首先,从方法论上看,新福利经济学摒弃了旧福利经济学的效用基数论,而采取效用序数论。效用基数论是用基数一、二、三来表示效用的大小,而效用序数论则以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效用的相对程度。效用序数论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

6、托提出来的,并且,新福利经济学的补偿原则和社会福利函数等理论都是以帕累托的理论为出发点,所以,新福利经济学家们往往认为新福利经济学可以溯源于帕累托,甚至认为帕累托是新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帕累托标准,帕累托法则:如果某种社会经济状况变化使某些人(或一个人)福利状况改善,而无其它任何人的福利状况恶化,则就认为是整个社会福利状况改进,是一种可取的价值判断。帕累托最优: 随着帕累托改善的提高,当全体社会成员都无法在不损害任何一个别的社会成员的福利条件下得到改善时,这时的社会状态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前提: 个人效用的序数测量性和个人效用的不可比性。,对庇古理论的修正,从效用序数出发,新福利经济学

7、认为个人福利取决于个人的偏好,而个人偏好可以用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根据效用序数论和最优条件理论,新福利经济学摒弃了庇古关于“收入均等化”的理论和政策建议,而保留了其资源有效配置的论点和建议,认为,收入均等化是不能增加社会福利的,因为效用是不能计量的,不同的人之间的效用是不能比较的,如果在增加了A的福利的同时,减少了B的福利,那就不能认为是社会福利的增加。为此,新福利经济学提出了补偿原则和社会福利函数理论。,补偿原则,补偿原则的基本思想是,国家的任何政策变动都将会导致市场价格变化,都将会使人受益,而有人受损,这是不符合帕累托最优条件的福利原则的。应该从受益者那里取走一些收入以补偿那些受损者

8、,补偿后如果还有剩余,就说明社会福利增加了,这样的国家经济政策是合理的。如果受益者的收益大于受损者的损失,那么,对整体社会来说福利也仍然是增加了。如果从长期来看,有些国家经济政策对A有利,而另一些对B有利,则大家都可能最终受益的话,受损者自然地得到了补偿。,社会福利函数理论,社会福利函数理论的基本思想是,社会福利是社会全体成员所购买的商品和所提供的要素和其他有关变量的函数,帕氏的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仅是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是因为,在不同的收入分配政策条件下有可能存在许多种最大的福利,而不是仅有一个“最大福利”;这样,要达到“最大福利”,就必须满足其充分条件即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9、社会福利函数可以这样来表示:W=F(Z1,Z2)以上,W是指社会福利,F表示函数,Z1,Z2代表所有可能影响福利的变量。其中,Z1,Z2这些各种影响福利的变量可能组合成种不同的方式,因此,福利的最大化取决于这些变量的排列组合情况和每个人对这种排列组合的选择,而个人的选择则取决于个人的偏好;于是,福利最大化便追溯到一个道德的领域,即社会成员的主观评价问题。上述表述也可以反过来推理:个人的偏好选择决定了个人的福利最大化,个人的偏好选择最终总和地决定了整体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增减情况。,社会函数论,社会函数论者认为,社会福利是社会所有个人购买的商品和提供的要素以及其他变量的函数,这些变量包括所有家庭或

10、个人消费的所有商品的数量,所有个人从事某一种劳动的数量,所有资本投入的数量等。社会福利函数者通常用多元函数来表示。最优状态不仅指交换和生产的最优,还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即福利在个人间的合理分配。新福利经济学认为,所谓“合理”的收入分配绝不等于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因为,对于不同偏好选择的自由个人来说,平均的收入并不可能保证他们的福利都能增进。所谓“合理”的收入分配归根到底是个道德领域的问题,它是由某种道德信念来决定的。,福利经济学的思想渊源,经济思想渊源社会福利思想渊源哲学思想渊源,经济思想渊源,在福利经济学那里,资源有效配置来自一个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的市场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一切商品的价格等于

11、其边际成本;一切生产要素的价格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在这个体系当中,当每一个消费者出自自利动机追求利润最大化时,当每一个消费者出自自利动机追求效用最大化时,整个经济将是有效的,或达到不能使任何人变得更好而不使另一些人变得更坏的最优状态即帕氏最优状态。福利经济学的这一思想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亚当.斯密经济思想,亚当.斯密在他1776年发表的不朽著作国富论当中,为他的市场制度体系构造了一个独立的理论框架,这个理论框架包含了三个组成要素:自私的动机、私有的企业、竞争的机制。亚当.斯密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解释这三个要素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并构建其理论框架的,由此可

12、以看出庇古与亚当.斯密的承继关系。在亚当.斯密看来,(1)追求个人利益是一般的“人性”,经济活动的主体,就是这种体现人类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后人称之为“经济人”;(2)人类的利己主义本性必然产生“交换”,这是“一种人类倾向”,“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这种倾向,为人类所共有,亦为人类所特有,在其他各种动物中是找不到的”;(3)人类要求相互交换的倾向必然又引起“分工”,因为,“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人性交换分工,亚当.斯密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演绎出自己的整个经济理论体系,而个人利己主义则是亚当.斯密的整个经济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福利经济学的“社会福

13、利”思想渊源,可以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没有跳出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但是,他主张的国家干预收入分配等建议又大大地修正了或者说背叛了亚当.斯密。例如,亚当.斯密对私人经济活动和“看不见的手”表现出了强烈的偏好,而对国家的作用及政府地动机则表示极大的怀疑。他认为,政府不是由公众利益引导的,而是由部分人利益强加的,政府是低效率的,是浪费的。对于市场活动的范围,政府的责任应是支持而不是限制。从对政府的作用的上述基本认识出发,亚当.斯密明确地对政府的“义务”作了如下三点限制: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保护社会上每个人,使其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即要

14、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设施。亚当.斯密用了整整三节的篇幅从费用支出的角度对上述三个政府职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庇古的经济思想,庇古“将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会使满足增大”的命题,主张国家干预国民收入分配并使收入均等化的理论,从政府作用的角度出发,已经远远超出了亚当.斯密对政府作用的限制。庇古的经济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了英国改良主义经济学家霍布森提出的“最大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霍布森在对垄断资本主义作了深入考察之后,于1902年出版了帝国主义一书,认为,当竞争的资本主义进入垄断的资本主义阶段之后,看不见的手支配的市场和谐状态已不复存在,并明显地呈现出种种弊端,

15、经济学家应该分析这些弊端和探讨国家对其进行纠正的措施。霍布森提出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所谓“国家社会主义”思想,认为国家干预的范围不仅包括分配领域,还应包括生产领域,主张通过税赋消灭财富不均,实行免费医疗和老年抚恤金,提出进行失业救济和工资评议等一系列“合理的健全的社会政策”,倡导发展公用事业,对一些企业进行直接的管制,协调个人的社会的利益,并明确指出要实现“最大的社会福利”。在霍布森看来,经济学应当把“社会福利”问题作为研究的中心问题;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着“剩余价值”是占有别人劳动所得;这种分配是不平等的,它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应当通过税收政策或者通过“国有化”的途径使“剩余价值”归政府所有,

16、用于“社会福利”。,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应该是什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理想目标西方哲学流派:功利主义人生哲学观: 人的活动的价值目标是为了获得个人的效用和幸福,社会的目标是促进最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最大幸福。保守主义哲学: 维护传统,主张一种渐进的自然的历史观,反对人为设计和创造的社会乌托邦,反对激进主义的社会革命观。社群主义的人生哲学: 是西方社会批判自由主义的一支重大力量。人是社群中的一部分.,福利经济学的哲学思想基础。,从穆勒到马歇尔许多思想家的功利主义思想和社会改良思想对庇古都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直接建立在边沁的功利主义之上。边沁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提出了功利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社会成员都去追求个人利益,就会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这就是效用原则或功利原则。社会是个人的总和,社会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就是社会的最大目标;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用这种功利原则来指导政府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来保证每个人不受阻碍地去追求自己的个人最大幸福和利益,增加自己个人的幸福总量,这既是道德标准,又是立法和制定政策的标准。对后来的经济学来说,边沁的功利主义概念逐渐具有经济理论与政策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