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相声流派之侯派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054055 上传时间:2017-12-2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相声流派之侯派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传统相声流派之侯派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传统相声流派之侯派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传统相声流派之侯派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传统相声流派之侯派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相声流派之侯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相声流派之侯派(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相声流派之 侯派,一、侯宝林生平,生于1917年,出身寒微,是个孤儿,养父曾在王府里当过厨子,但社会的变迁和王府的败落,使得养父很快失业了。8岁时,侯宝林一度得读免费的“义学”,但仅仅3个月后被迫辍学,“以拣煤核儿、卖报纸、拉水车、打粥要饭等方式,帮助家里维持生计”。为了谋生,他11岁开始学艺。初学京剧,16岁改学相声,先后拜常宝臣、朱阔泉为师,曾在北京的鼓楼和天桥一带撂地演出。,师承:张三禄 朱少文 徐永福 焦德海 朱阔泉 侯宝林,得名经过:小酉儿 侯宝麟 侯宝林,抗日战争爆发之初,侯宝林在一家纸店做过临时工,后在北京天桥新民茶社演出。1940年赴天津,与郭启儒搭挡合演对口相声,并在那里

2、成名。其间,经常进入剧场和电台演出,往来于京津和沈阳等地行艺。亦因相声演出市场低迷,组织过北艺话剧团,演过文明戏即早期话剧。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持续了二十多年,为相声史上所罕见。同年,在天津打响,一举成名。当时的曲艺演出叫做“什样杂耍”,每场十四个节目。谁的艺术水平高、名气大,谁就往后排。倒数第二叫做“压轴”,最后一场叫做“大轴”。当时演“大轴”的多是色艺双绝的女艺人,相声顶多是“压轴”;侯宝林起初排在第六,经过五年的奋斗,终于由第六后推到“大轴”,开创了相声演“大轴”的局面,并从此再未改变过。,1950年1月19日,侯宝林和孙玉奎、常宝霆、全长保、佟大方、罗荣寿、高德亮、于世德、刘德智、

3、高凤山、侯一尘诸位同行,共同发起组织了北京市曲艺公会相声改进小组,开始了对于自身艺术的推陈出新式改进。,中南海里喜欢听侯宝林相声。如果没有毛主席这样热爱相声的“观众”,也许这个曲种今天早已不复存在或者更加式微了。至少,后世再也见不到侯宝林表演时的风采了,因为侯宝林一生唯一的十几段相声录像,正是1975年专门为在湖南养病的毛泽东主席录制的。,从1979年息影舞台到1993年去世,侯宝林将主要精力转向推动有关相声和曲艺的学术研究。不但团结带领一些对相声与曲艺有兴趣的高校青年教师如薛宝琨、汪景寿和李万鹏等开展专题研究,合作编写出版了侯宝林谈相声、曲艺概论、相声艺术论集和相声溯源等著述,填补了相声史论

4、及曲艺基础理论研究的诸多空白;而且受聘担任北京大学、辽宁大学等高校的客座教授,面向青年学子讲授有关曲艺史论的专门知识;同时,推动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组建曲艺研究所并一度担任筹备组组长。作为蜚声中外的相声大家和中国曲协副主席,他晚年的这些努力,对于全面促进曲艺的学术研究工作,无疑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侯宝林一生演出过的相声节目约300个。其中世所公认的代表性节目,就有戏剧杂谈、卖布头、戏迷、醉酒、改行、戏剧与方言、关公战秦琼、夜行记、婚姻与迷信、学越剧、学大鼓、武松打虎、买佛龛和抬扛等十几个。,二、侯派相声艺术特色,作为一代相声名家,侯宝林为相声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侯宝林号称语言

5、艺术大师,语言运用功力深厚,富有特色。他的相声语言句式短小,句型多变,语调抑扬顿挫,语气运用自如,善于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深沉的意蕴,也是凝练、含蓄的重要表现。侯宝林的台风亲切、自然、热情、洒脱,善于与观众交流,共同创造趣味隽永的美的境界。他的相声不重故事情节,聊天式的杂谈特别多,自指性十分突出,说的似乎是亲身经历,真情实感,听起来恍如身临其境,格外生动、亲切。,(一)创新,他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改编和整理传统相声。凡经侯宝林改编、整理的传统相声,都能以崭新的风貌赢得观众的喜爱,成为百听不厌的艺术珍品。,例如,脍炙人口的相声关公战秦琼本来是笑海第一集里的一则笑话: 豫省洛阳城西

6、四十里,某富翁八旬寿辰,由上海约京戏两班,演员共六百余名,每日两餐需白米数石。迎寿之期,开戏名曰(亮箱)跳加官毕,演大赐福。翁见各角色行头一新,翁喜。次演双投唐,翁不解京戏,大怒,唤班主至,令速换一出,再不合意当下逐客令。班主恐另出再不满意,遂请翁自选之。翁又问曰:“汝斑中有唱红脸的吗?”班主回答有(豫人谓须生为红脸)。翁又问:“叫何名?”班主误答:“红脸的即是关公。”翁令速演关公战秦琼。班主恐翁怒,速至后台商之某红净扮演关公,某武生之秦琼。各带四下手(跑龙套)。临上场时,嘱打鼓佬开“紧急风”(即锣鼓)上,四下手跑过场,红净走过场同下,武生与下手如之。班主恐翁怒,急将二人推出外场,净哼,生哈。

7、打鼓佬嘲之曰:“你瞧哼、哈二将。”遂打唱。生、净无法。净唱:“你在唐朝我在汉!”生接唱:“咱俩打仗为哪般?”净唱:“叫你打来你就打!”生唱:“我要不打谁管饭!”,第二,创作新相声。如夜行记形容那辆自行车,“除了铃不响,剩下哪儿都响” 、服务态度里买了两只都是左脚的鞋。普诵话与方言的唱外国歌,醉酒里爬手电筒的光柱,等等,都可以说是创造、革新的结晶。,第三,净化了相声的表演体系。旧时的相声表演虽有完整的独具特色的体系,却也存在显而易见的弊端,就是“荤”和贫。侯宝林杜绝这类丑恶的表演,坚持净化、美化,建立起新的表演体系。,(二)以“柳活儿”见长,他敢当着马连良学马连良的唱,学的还是马派名剧四进士里宋

8、士杰唱的“三杯酒下咽喉把大事误了”深得马连良的赞许。 他的摹拟本领更充分地体现在“学”的方面,不论方言还是货声,都学得毫厘不爽,刻意追求艺术美。戏剧与方言里要学北京土话、山东方言、上海方言、河南方言、山西方言、绍兴方言、苏州方言,一字一句都不能走样。摹拟货声,更是他之所长,学到细微之处,令人拍案叫绝。学卖柿子的吆喝,能够分辨不同的月份和品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练老舍名剧茶馆,都请他去鉴别货声。,(三)凝练含蓄,侯派相声属于大手笔,讲求含蓄、凝练,点到而已。所谓点到而已,首先必须“点到”,就是艺术上的狠。比如相声的夸张,不夸张则已,夸张就要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点而不到,犹如隔靴搔痒,只能惹人心烦

9、意躁,倒不如不点。既已“点到”,又须见好就收,留有余地,收意在言外,余音绕梁之功效,切忌枝枝蔓蔓,画蛇添足。侯派相声深刻地体现了这一辩证关系。一些“包袱”的夸张可以叹为观止。,四、侯宝林与家庭、子女、弟子,第一任妻子:陕西巷卖粥的连老头的女儿连秀贞。侯宝林发现妻子吸食鸦片,连吓带气大病一场。连秀贞生一子(月份不详)名双安,属马,不久夭折。后与连秀贞离异。第二任妻子:天津忠树里5号一个厨师的女儿刘淑芳,得一子耀忠,一女耀茹。后正式离婚。第三任妻子:同事,京剧演员王雅兰,生子侯耀华、侯耀文、生女侯真珍(现名候錱 )、生女侯咪咪(学名琳强),后夭折。,三子 侯耀文,侯派相声的最佳继承人应该是侯耀文。

10、他比较全面地继承了侯派艺术。说、学、逗、唱,舞台上一举手、一投足,颇有乃父遗风。侯耀文,著名相声作家、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48年7月17日,生于北京,为相声大师侯宝林第三子。自幼受其父侯宝林的熏陶,1960年登台,有四十七年的艺龄。1984年,他获得中国十大笑星的称号,在全国的相声大奖中,名列前茅。于1993年获美国华美艺术学会颁发的 “国际艺术成就证书”。2007年去世,生前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铁路文工团总团副团长、说唱团团长,主管曲艺说唱业务。侯耀文的表演幽默、生动,刻划人物栩栩如生,门生有郭德纲、陈寒柏、常宽等,其相声作品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弟子 马季,侯门弟子众多,马

11、季学艺较早,又长期在侯老身边工作,有得天独厚的学艺条件。无奈,其自身条件和舞台形象与老师相去甚远。实在看不出他身上有侯宝林的影子。社会上广为流传、关于马季在“文革”期间曾经批斗甚至动手打过侯宝林的传言。年马季正式进入中国广播说唱团,成为一名专业的相声演员。当时的领导确定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等当马季的老师。其中侯宝林为责任老师。曾经有传说,“文革”时马季打了侯宝林。有人就这个问题问过侯宝林,侯先生也不正面回答,他说,别问这个了,旧社会徒弟打师父有的是(从这句话的逻辑关系看,显然是打过)。那么马季到底打没打过侯宝林呢?马季说:“我觉得没有这些,就没有生活;没有这些误会,没有挨骂,没有谣言

12、,就前进不得,任何人都是(马季显然回避了提问,这意味着确实打过侯宝林)。”侯先生临终前,马季去看他,侯先生拉着马季的手只说了一句话:“马季,相声的即兴发挥千万不能丢掉啊,它是咱们相声的主要技巧。”,关门弟子 师胜杰,师胜杰是侯宝林先生的关门弟子,其艺术特点,不仅继承了侯派相声的风格,而且形成了自己文雅清新质朴自然的表演风格。,师胜杰,农历癸巳年生于天津相声世家,父亲师世元、母亲高秀莲都是靠说相声谋生,来自农村的相声艺术家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京津一带颇有名气。1959年,为了支援东北的艺术建设,师世元举家北上哈尔滨,出任哈尔滨民间艺术团相声队队长。师胜杰排行老二。登台表演却纯属偶然。有一次

13、,师世元夫妇表演完毕吃夜宵时,听到一旁的小师胜杰自言自语了一段相声捉放曹。第二天晚上,师世元在台上对观众说:“下面这段儿不收费(当时园子里是计时收费),我和一个票友说。这个票友不是别人,是我儿子。”观众记得那个整天在这混的小孩,都哄堂大笑。师世元又说:“请大伙儿给听听,这孩子是不是材料,是不是干这行的坯子。”于是师胜杰登台,与父亲合说了一段儿捉放曹。这下不得了,观众的鼓掌叫好声仿佛要把房盖儿掀上天去!从此一发不可收。小有名气的师胜杰被选入哈尔滨市少年宫艺术团,曾经给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外宾西哈努克亲王等演出。这般美好的日子为他后来的艺术人生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1965年底,“相声大会”停演

14、。父亲含恨自杀,哥哥成了“现行反革命”。1969年,16岁的师胜杰被强行“送”到兵团下乡。 1976年,为了参加黑龙江省曲艺调演,兵团要组织曲艺学习班,师胜杰幸运地搭上了这班车,这个学习班里还有姜昆和其夫人李静民。到了佳木斯,领导让师胜杰和姜昆合作。比师胜杰大三岁的姜昆,虽然当时还不会说相声,但是谦虚、勤奋、幽默,吹拉弹唱都不错。二人合作的相声林海红英,是反映知青生活的作品,第一场在兵团俱乐部演出,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个段子代表兵团参加了省曲艺调演,脱颖而出,又代表黑龙江,参加了全国曲艺调演。在北京展览馆剧场演出时,他们的相声引起了轰动。一些专业文艺团体纷纷来挖他们,遗憾的是,由于政审问题,机会

15、与师胜杰擦肩而过,当时的中央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团长马季更觉得遗憾。调演结束后,姜昆如愿以偿,投身到马季麾下,师胜杰则黯然地回到了北大荒,继续干他的“农工”。 “四人帮”垮台后不久,也就是1976年底,师胜杰被调到省龙江剧院曲艺队,终于成为专业相声演员。 1984年,相声肝胆相照参加全国相声新作演出评比,又获得了一等奖。一代宗师侯宝林先生,是那次活动的艺术顾问。听了师胜杰的相声,侯先生很是兴奋激动。收其为关门弟子。,搭档 郭启儒,相声演员。北京人,满族。幼时读过六年私塾,酷爱相声,二十三岁曾在北京鸿奎社学演文明戏,二十五岁拜刘德智为师学说相声。民国二十九年起,他与侯宝林合作,为侯捧哏,在天津南市燕

16、乐戏园首次联袂献艺,一鸣惊人。又经电台广播扩大了影响,声名大震。郭启儒在与侯宝林合作的二十来年间,专事捧哏。他一贯主张“捧哏要蔫,逗哏要欢”。他与侯宝林一起加工表演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如夜行记、离婚前奏曲等。同时,对一批旧有传统节目进行了重新整理加工,翻旧出新,成为他们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其中关公战秦琼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誉,成为传世精品。,搭档 刘宝瑞,搭档 郭全宝,8岁拜师王少云学习唱京剧丑角。11岁起在天桥平民茶园里与白全福等撂地演出化装滑稽二簧。期间拜于俊波为师学说相声,并与侯宝林、白全福等同台演出。14岁起辗转于京、津、济南一带表演相声。1951年调入中国广播说唱团工作,先后与侯宝林、刘宝瑞、马季、郝爱民等合作表演相声。擅演单口和闹活,如捉放曹、黄鹤楼、耍猴、借火等。其中1957年由其逗哏的相声好啊,好曾流行全国。晚年与罗荣寿合作表演双簧。 五十多年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善演单口、捧逗俱佳。表演对口相声具有配合默契,感情充沛,语言生动等特点。单口的表演更是幽默风趣,说表自如,摹声拟态,维妙维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