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047710 上传时间:2017-1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中共海林市委员会海林市人民政府 201X 年6 月30日首先,我代表海林市五家班子,欢迎栗书记一行到海林检查指导工作,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下面,把海林的农业农村工作情况做以汇报。海林市素有林海雪原和中国雪乡的美誉,地貌特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行政区域面积881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8 4.2万亩,总人口4 4.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 5.3万人,辖9 个乡镇、123个行政村,境内有3 个森工企业。我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 7 1.3%,高于全国近 40 个百分点;有大小河流 144条,水能蕴藏量500万千瓦;旅游资源富集而独特,境内有威虎山、中国雪

2、乡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有东北最大的人工湖-莲花湖,是镜泊湖面积的 4 倍,盛产木耳、蘑菇、松籽等100 余种山产品,有山参、北芪、五味子、刺五加等中草药 200余种。近年来,我们以农业“三增”为目标(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山河增绿),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牵动,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大力发展农村经济。201X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 5.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 2901 元。农村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辍学率控制在 2%以内,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4.5,农村人均钢筋砖木住房面积达12平方米,启动了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科技对农业贡献率达到55%。我市

3、农业农村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夯实农民增收基矗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我们抢抓政策机遇,认真落实政策,抽调 132名干部成立促农工作队进村驻户,利用两个月时间,在盛市派驻工作组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了落实一号文件、“两补一免”工作。一是全面做好政策宣传工作,铺满盖严,不留死角。通过印发公告公开信、文艺演出、新闻媒体、干部和群众互动式宣传等方式,开展了全方位、多层面的宣传动员,做到了农民熟知政策、干部吃透政策。分别印发公告、公开信 700份、 4.2 万份,赴各乡镇、村屯巡回演出 40 多常二是严格执行政策,顺利推进“两补”工作。严格按照政策要求,扎实细致的做好基础性工作

4、,在规定的时限内,“直补”发放圆满完成,“良种”发放稳步推进。粮食直补统计耕地计税面积 8 4.2 万亩,退耕还林面积 5.6万亩,发放直补资金1036万元;水稻良种补贴的面积是 1 3.3 万亩,第一批水稻良种补贴资金 16 8.09 万元于5 月20日全部发放完毕。当前正在对全市水稻实播面积进行深入调查核实,第二批良种补贴资金 3 1.41 万元计划在7 月15日前全部发放完毕。三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积极组织有关部门提前与省里各部门联系,做好项目争取的前期准备工作。重点放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农机作业合作组织等项目上。截止目前省有关部门已确定给我市农委、水务

5、局、交通局、科技与信息产业局等 7个单位申报的绿色食品蚕蜂基地、新安灌区水田节水续建工程、海林市至海南乡道路铺建、刺五加半野生栽培及加工等13个项目,总投资 3880 万元,其中自筹1760万元,贷款 100万元,国家和省投入 1917 万元,市里投入103 万元。四是初步形成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拟制订海林市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意见,共6 个大方面、19条,明确了我市扶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工作汇报农业农村工作汇报提纲。通过促农工作,全市有50家单位参加到为农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活动中来。围绕促进农民增收,从资金、技术、项目、扶贫、调整结构、信息、医疗等7

6、个方面为农村解决实际困难,为农民提供帮助,仅今春全市各单位为农民提供的实物与服务折合资金近214 万元。五是做化解农村土地矛盾工作,促进了农村稳定。“一免两补”极大调动农民对土地的投入热情,但也激发诸如新增人口要地、林地纠纷等深层次矛盾。通过成立专题调研组,认真开展土地问题排查工作,制定了解决当前农村土地问题的政策性建议,稳定了农民情绪,有效化解了矛盾。今年我市未发生因土地纠纷而越级上访事件,做到了平稳过渡,维护了农民的利益。2、培育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上搞突破。我市人均耕地面积 5.4亩,是农业小市,资源大市,我们在深化认识市情、分析农情基础上,提出了农村重点培育奶(肉)牛、蔬菜和劳动力转移

7、三大主导产业。一是加快以奶(肉)牛为主的畜牧业发展。我市有林地 124 9.2万亩、草场1 4.51 万亩,发展畜牧业优势明显。我们强力推进牧业富民工程,到201X年把畜牧业建成农业的“半壁江山”,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00 元。一抓示范。突出抓好典型大户、小区建设,积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肉牛冻配率达 30以上。目前,全市已兴建奶牛小区 11 个,肉牛小区 9个,新引进澳牛 232头,奶牛存栏达 8000 头。二抓政策扶持。对建设畜牧小区的免收土地使用费;今年起市财政对在小区内养奶牛户实行贷款贴息政策,每交一吨鲜奶贴息80元,贴息期限4 年;为进入小区养殖的可繁育母牛投保,保险期限 2年。三

8、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市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全面提高奶牛防疫、检疫治疗水平,消灭规定的奶牛疫病,控制一般性奶牛疾病的流行和发生。二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海浪河流域和牡丹江流域土壤肥沃、环境优良,利用区位优势和地源优势,积极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发挥蔬菜经销公司和蔬菜协会牵动作用,引导农民发展外销蔬菜品种,建立对俄出口蔬菜基地,目前已落实出口棚室蔬菜基地 120万平方米,主要品种为1420和奥尼西红柿品种,年出口蔬菜1200万斤,创收 1000 万元。全市露地蔬菜面积已达到 8万亩,棚室蔬菜面积达到 320万平方米。积极筹建蔬菜交易市场,由蔬菜村和经销公司投资 600万元,占地 4.6万平方米的蔬

9、菜交易市场现已开工建设,预计10月末可以投入使用。力争用58 年时间把海林建成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菜篮子和东北亚的蔬菜城。三是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坚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性措施和主导产业来抓,建机构,定措施,抓宣传,强服务。目前,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 4.2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 47。现已转移出去 1.83万人,今年还要转移 7000 人。健全机构。健全了市、乡(镇)、村三级劳动力转移机构。建立了北京、深圳、大连、韩国等4 个国内外劳务输出基地,出!-NextPage台了海林市劳动力转移实施意见,制定了具体考核办法。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一级目标管理。

10、强化培训。整合现有资源,以职业高中、农广校为基地建立市级培训中心,以乡(镇)中学为基地建立乡级培训中心,采取订单培训、定向输出方式加快劳务输出。拓宽渠道。坚持异地就业、出国劳务、开辟新产业、小城镇吸纳四路并举,多渠道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目前,我市在韩国劳务人员 6000 多人,年创外汇4100万美元。畅通信息。在全省率先开通了县级农村劳动力转移网站,实现市乡村之间信息的快速传递,扩大了我市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辐射面。3、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在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上搞突破。推进龙头企业重组联合、靠强靠大,重点建设完达山健康食品公司、威虎山米业、如淞食品、蔬菜经销公司。完达山健康食品公司是国家山区

11、产业项目的龙头企业,去年投资5000万元,引进三条德国生产线,生产软包饮料,达到年果酒生产能力 3000 吨,饮料生产能力 26000吨,201X年企业将扩大经营领域,投资 1300 万元新上一条日处理鲜奶110吨的液态奶生产线,成为集饮料、液态奶、果酒、果汁等产品为一体的饮品生产企业。如淞食品公司是引进香港万顺昌公司,投资500 万元新上的白瓜籽、松籽加工企业,产品出口到东南亚等国。今年新上果脯、肉脯加工生产线,力争用23 年成为我省东部农副产品加工出口的龙头。帮助糖甙厂、万寿菊加工厂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连接机制,搞好技术服务和指导,两菊面积达到 3万亩。力争用35 年时间把完达山健康食品公

12、司、糖甙厂、万寿菊加工厂、高效有机肥厂、强尔药业培育成省级产业化龙头。同时,发展注册农业,将黑豆、白瓜籽、北药、食用菌统一注册为“威虎山”牌。4、抓生态农业建设,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上搞突破。我市已被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市,在生态农业建设上突出抓了四方面工作: 一抓好退耕还林。采取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的办法,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 1万亩,封山育林 20 万亩。二是抓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5年内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万亩。对斗银、红旗 2个小流域实施重点治理。三是实施封湖禁渔。为实现莲花湖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去年 5月至201X年 5月,对

13、莲花湖实行封湖禁渔和人工放流,投放鱼苗1000多万尾。鼓励和引导渔民发展食用菌和畜牧业等产业,使渔民得到了妥善安置。四是推进农村能源建设。投资130 万元扶持江头村建设秸秆气化工程,投资 450万元建设20个村沼气项目。5、抓服务体系建设,在提高组织化上搞突破。一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各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均配备了微机和配套设施,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实施农业信息“村村通”工程,现已有86个村实现村村通。二是建立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市级重点建5 个、每个乡镇重点建2个、每个村重点建 1个。目前,全市已建立了蔬菜、食用菌、有机稻、北药、经纪人等 5个协会,奶牛协会正在组建中,全市经纪人达到3000 人。通过龙头企业和协会与农户签订订单面积 45 万亩,进一步密切了农户与龙头企业、协会的利益关系。三是建立三个服务中心。在每个乡镇均建立了科技信息、市场开发、劳动就业服务三个中心,加快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四是发挥乡镇站(办、所)领办、示范作用。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狠抓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6 个,乡级标准化示范基地27个,充分发挥乡镇站(办、所)科技、信息优势,建立示范项目、示范基地,做到了“领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同时,积极推进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