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教案1——4课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040044 上传时间:2017-12-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语文教案1——4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六(下)语文教案1——4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六(下)语文教案1——4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六(下)语文教案1——4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六(下)语文教案1——4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下)语文教案1——4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语文教案1——4课(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下)语文教案 14 课1、长江之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六(下)语文教案 14 课。2、学会本课2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引导学生收集有关长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体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我们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两次出现的“我们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2、学会本课2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到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与依恋之情。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教学难点: 梳理出需要理解的重点内容,为进一步精读品味作好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歌曲长江之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激趣1、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美长江的诗歌。(板书: 长江之歌)齐读题。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你们对长江有哪些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3、引导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歌词豪放,歌声雄浑。“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

3、长江的歌,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 11 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是永远值得颂的。4、欣赏长江之歌,交流感受: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按要求自读课文: (1) 读准生字字音,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画出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查字词典来理解)。(4)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2、了解自读情况: (1) 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开火车读,齐读。(2)说说你已经理解的词语的意思。丰

4、采: 美好的仪表举止。依恋: 留恋,舍不得离开。荡涤: 洗涤、冲洗、清除。尘埃: 尘土。磅礴: (气势)盛大。灌溉: 把水输送到田地里。(3)指名分节读文,读后师生评议。3、引导质疑。三、感情朗读,读懂大意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2、同桌互读,比赛朗读。3、小组赛读。在学生读文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作相应的点评和朗读指导。4、交流大意: 第一节: 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节: 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5、找找中心句。6、 齐读课文。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交流识记方法。2、钢笔描红。五、作业1、抄词语2、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1、长江之歌热爱依恋第二课时

5、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引导学生收集有关长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背诵课文。2、联系上下文细细体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我们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两次出现的“我们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1、感情朗读课文。2、导入课文: 作者美、依恋长江的什么呢?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情(一)观看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1、看了这部系列

6、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所以作者说出示: 我们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学生齐读这句话。2、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你想了解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全班交流: “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二)精读第一节,教案六(下)语文教案 14 课。1、自由读第一节,四人小组讨论: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2、全班交流: (1) 出示: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2)指导朗读: 这

7、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指导朗读。指导朗读第一个分句要柔和些,因为长江是“走来”。读第二个分句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3)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3、默读第一小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4、交流。(1) 出示: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 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

8、分离。(2)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 (3)指导朗读: 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4)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节。(三)精读第二节。1、学生默读第二小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自己思考后与同桌讨论一下。2、全班交流: (1)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指导朗读第一句: “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国土”: 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

9、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 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2)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3)师引读。所以,“我们美长江”(4)指导朗读第 2节。三、朗读全诗,总结探究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美长江

10、,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3、课文中为什么用“你”,你读着有什么感受?四、练习背诵练背、互背、指名背、齐背。五、作业: 1、根据拼音写汉字。d 荡()启()汽()()确gi 灌()()括补()覆()2、修改病句。(1) 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2)妈妈买了许多食品、苹果、梨子和水果。(3)体育用品商店摆满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许多体育器具。(4)革命烈士十分顽固,誓死不说出党的秘密。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主题歌歌词,文中的“你“指(),文章采用第()人称来写的。全诗美了(),表达了()。(2)“我们()长江,

11、你是();我们(),你有()。”这句话在文两次出现,这种写法叫()。这样写的作用是()。4、写几句有关长江的诗句。5、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源远流长宏伟博大 多姿多彩1、长江之歌热爱 美 依恋古老悠久 气势磅礴 力量无穷2、三亚落日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个自然段。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3 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 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会三亚落日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体会三亚落日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

12、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神奇。教学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绿线内的 3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 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理解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教学难点: 理清段落,能说说段落大意。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文录音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景的课文,板书: 三亚落日。2、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3、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本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课文却特意写了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4、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看边找: 三亚的落日有什么特点呢?找出句子。5、交流,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喜爱、美之情。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按要求自读课文: (1) 读准生字字音,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画出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查字词典来理解)。2、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