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学博士教育与培养:美国模式实证研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026425 上传时间:2017-12-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情报学博士教育与培养:美国模式实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图书情报学博士教育与培养:美国模式实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图书情报学博士教育与培养:美国模式实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图书情报学博士教育与培养:美国模式实证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图书情报学博士教育与培养:美国模式实证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书情报学博士教育与培养:美国模式实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情报学博士教育与培养:美国模式实证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书情报学博士教育与培养:美国模式实证研究内容简介:图书情报学博士教育与培养:美国模式实证研究历史的车轮前行,在当今社会,博士教育是国际上公认的正规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博士教育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及其潜力的一个基本标志。对于一个专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图书情报学博士教育与培养:美国模式实证研究历史的车轮前行,在当今社会,博士教育是国际上公认的正规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博士教育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及其潜力的一个基本标志。对于一个专业来说,博士教育体现了该学科的现状与发展的最前沿。美国作为最早设置图书情报学博士教育计

2、划的国家,对于博士的教育也经过历史的检验,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并逐渐走向成熟。考察美国图书情报学三步曲 式分阶段培养的弹性学制。 美国图书情报学院系对于博士有分阶段培养的规定,采用三阶段的培养步骤。第一阶段:规定课程学习与资格考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要求学生要修满规定的学分,并参加资格考试;第二阶段:综合考试阶段;第三 阶段: 博士论文阶段。在中期综合考试阶段就淘汰相当一部分人,真正进入博士论文阶段的是少数脱颖而出、具备较高学术素养与学术水平的人才。在博士培养过程中划分阶段的规定,有利于博士拓展知识基础,填补在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不足,有利于加大对博士学习上的压力,培养奋斗精神和意志品质,最

3、终有利于保证博士高质量的学术水平。对于博士学制的要求也较为灵活,培养周期普遍较长,最长可达 8年。不急功近利,遵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培养博士的质量。 坚持对博士论文以独创性为核心的高质量 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学习和研究成果的结晶,也是衡量博士质量水平的主要标志。美国图书情报学院系对于博士论文从形式到内容均有明确的严格规定,其核心是关于独创性的要求。要求文献综述和分析充分,研究方法科学严谨,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性。应当说,没有独创性就不能算作博士论文。强调博士学位论文创新的要求,使得这些图书情报学院系能够保证其博士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博士的经费资助方面引入

4、市场机制、激励机制和公平机制。 在调查中发现,美国图书情报学院系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鼓励学生脱产学习、专心做研究,争取对所研究的领域做出创新性的贡献。为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经济压力,专心领域研究,美国每个学校都设有一定的助教报酬、研究项目助手报酬。这样能够保证学生解除生活之苦。部分学校还对学术成就突出的学生给予高额资金鼓励。这种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博士的后顾之忧。 21世纪是世界的重大转型时期,美国图书情报学博士教育都在坚持累积型模式下的转型式发展,更注重创新式发展。我们应该在研究、借鉴美国有关院系博士培养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的具体情况,积极探索和创造适合我国国

5、情,又必定是适应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的图书情报学博士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我国的图书情报学博士教育才能满足社会当前与长远发展的需要,才能逐步赶上甚至超越西方发达国家,才能培养出学科的优秀高级人才。内容简介:用指数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界作者进行评价1 引言 在决定人员的聘任、晋升以及奖金和科研经费等的归属时,往往需要对候选人进行评价和比较,科学研究领域的评价更是随处可见,于是就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评价标准。传统评价科学工作者个人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用指数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界作者进行评价1 引言 在决定人员的聘任、晋升以及奖金和科研经费等的归属时,往往需要对候选人进行评价和比较,科学研究领域的评价更是随处

6、可见,于是就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评价标准。传统评价科学工作者个人影响力的指标主要有:作品总数、总被引次数、平均被引率等,每种方法均有着独特优势,但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 为克服这些评价标准的缺陷,Hirsh提出一种新标准,即 h指数,其定义为:一位科学家的h指数为h,若他的 Np 篇论文中有h 篇论文,其中每一篇论文的被引次数至少为h,其他篇论文中每一篇的被引次数都 h。Hirsh 认为,两个有着相似h 指数的人,即使他们的作品总数或是总被引次数相差悬殊,他们在整体科学影响力方面也是可比的。Hirsh还用h 指数对物理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专家们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得到较理想的结果。h 指数引起许多学

7、者的兴趣,但我国使用这种标准来评价科学工作者的尝试还非常罕见。采用 h指数方法,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标准,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研究人员进行评价,并将结果同几种主要的传统评价标准之异同加以分析比较。 2 数据来源 3 数据分析 3.1h指数与总被引次数 作者发表作品的总被引次数能够衡量其总的影响力,但缺点是难于计算出其精确值,并且可能因为一篇或几篇作品得到了特别多的引用而过分扩大这个数值,而且如果论文中有很多合著者,这个数字将不具有代表性。另外,相对于普通研究性作品来说,N,tot 给一些被高度引用的评论性文章过高的评价。 总被引次数 N,tot与 h指数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方程 N,tot=a

8、h2 从统计数据看,h 指数越大,相应的 a值越满足属于区间,反之,h 指数越小,a 值变化的范围也越大,越不稳定。说明h 指数高的作者的作品总体被引情况比 h指数低的作者的被引情况更稳定。 h 指数在10以上的各值相对应的作者数开始减少,说明在总体上作者还是存在高作品数低被引的特点。这种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 h指数比较高,则这些作者的科学产出质量都比较稳定,他们的 h指数与总被引次数之间有着较为稳定的关系;而当h 指数较小时,作者可能正处在本人学术研究过程中的上升期,还没有达到稳定的程度,所以 h指数与总被引次数的关系动荡较大。 a值较小的情况通常是作者所发表的作品比较少;或是作者发表

9、的作品中得到 h次以上引用的作品占作品总量的比例较大,当然后者是我们所期望见到的。 表 1中第6 列的排名变化情况表示从以总被引次数排名到以h 指数排名名次的变化情况,负数表示名次下降。从表1 中看出,下降最大的是 6名,上升高最多的为 5名。前十名在两种指标下名次都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表明这些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能够经受这两种不同评价指标的测度。 3.2h指数与作品总数 h 指数与作品总数并不存在着严格的正比关系,即作品数目大,相应的 h指数不一定就高,这也表明了 h指数在进行评价时的严格性:只有作品数和得到较高被引用数的作品都较高时,才能得到较高的h 指数。这是h 指数对作品质和量都有高要求的

10、体现。从表中还发现,当h 指数超过 10 以后,作品总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比较接近,这一方面是由于h 指数超过 10 的作者人数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也证实了 Hirsh的 具有相似h 指数的作者之间具有可比性 的这一论断。 从表 3中的排名情况看,以作品总数为标准的名次在以 指数为标准排名的次序中,名次上升最多的是8 名,下降最多的是 13 名,变动比较大,这是因为作品总数只考虑作品的数量而不考虑其质量,而h 指数两方面都考虑造成的。 3.3h指数与平均被引率 平均被引率是总被引次数和作品总数的比值,由于削弱了作品总数的影响,使得能够在不同科学年龄的学者之间进行评价,但是它的缺陷也明显,最严重的就

11、是它极可能会奖励低产作者而惩罚高产作者。而 h指数则可以克服这个缺陷:如果作品总数很少,即使某一篇或几篇的被引率很高,h 指数也不可能会高;如果作品总数很多,只要其中被引次数达到某个值的作品足够多,h指数就会相应较高,而不会像平均被引率那样,作品总数很多可能会导致平均被引率受那些被引次数较小的作品影响而变得很小。 从表2 中的第1、6、 7 列中的数据看出,h指数相同,平均被引率却可能相差悬殊。一些平均被引率很高的作者和一些平均被引率比自己低的作者,当以h 指数进行评价时,可能只会得到相同甚至更低的分数。要想提高自己的h 指数,除了需要保证作品的质量之外 ,还需要在数量上达到一定数目。 指数正

12、是通过这一点来克服平均被引率有时会奖励低产作者而惩罚高产作者的缺点的。 表4 是以两种标准进行排名的结果,名次上升最多的是 7名,下降最多的是15名。 4 结语 使用一种新的评价标准 h指数,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界的部分作者进行了一项关于个人科学影响力的评价,并且得到了理想的效果。这种评价标准克服了一些传统标准的缺点,更加严格、客观、公平、简单,因此,很有希望能在更大范围内,更多学科中得到应用。 h指数与总被引次数不同的一个特点是:一位作者的任何一篇作品只要被引用过,都会对总被引次数有贡献,而只有那些被引次数超过h 的作品,才会对这位作者的 h指数有贡献。也就是说,一篇作品从发表到对h 指数产生贡

13、献,要有一个时间差,并且这个时间差往往会比这篇作品从发表到对作者总被引次数产生贡献的时间差更长。有些甚至是大量的被引次数较低的作品永远也不会对 h指数产生贡献。这也是h 指数在评价作者时严格性的表现之一。 由于这种特点,产生的一种后果是:此学科内年龄较长或是涉足此学科领域年代较长的作者,比那些年龄较轻或是涉足此学科领域年代较短的作者更容易得到更高的 h指数。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到,h 指数最高的前 10 名作者,都是图书情报学界的专家元老级人物,年龄大多在 50-60岁以上,在本学科中已工作几十年。而年龄在40岁左右的中青年学者,h 指数最高的是蒋永福和霍国庆。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那些年纪较长的专

14、家的学术水平相当高;另一方面也反射出在领域中 马太效应 非常严重:那些年青有才华的学者可能由于名气、资历等方面的欠缺,而影响到其作品的被引用和受重视的程度。 至于 h指数用于度量一个团队科学产出的情况,由于图书情报学科本身的特殊性,本学科中团队不是很多,即使有,在作品中也多是导师和其研究生,而研究生的被引用数绝大多数都非常低,h指数几乎都为0 或1,所以暂且对此情况不做讨论。 通过使用h 指数对图书情报学界学者进行的分析研究,笔者发现,h指数有着自己适用的范围,即主要适用于对学术研究级别较高的研究人员之间的评价;当用于评价那些科学年龄较青,作品被引用情况相对较低的研究人员,则需要辅之以其他评价

15、指标,方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周边成为了各种人群众聚集的地方,由于高校周边的特殊性和社会治理相对滞后性,高校周边安全隐患突出。这既有高校自身教育的因素,也有社会治理不到位的因素。为此,需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创新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周边成为了各种人群众聚集的地方,由于高校周边的特殊性和社会治理相对滞后性,高校周边安全隐患突出。这既有高校自身教育的因素,也有社会治理不到位的因素。为此,需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关键词】高校周边 安全隐患 创新 治理路径高校周边环境是指

16、以高校校园为中心,受到高校辐射带动,并与高校相互影响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总和。高校周边环境是因高校而存在,反过来对高校的改革发展又产生影响。高校周边良好的环境,能有效地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反之,则直接影响高校的安全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就当前高校周边安全隐患和治理路径创新做一粗浅探析。 一、高校周边安全隐患主要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逐步进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校生人数的剧增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最直接的一个表征。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高校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高校成为了一个“商机无限”的地方,因此,高校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吸铁石”,吸引了各式各样人群的到来。大量人口的聚集和相对滞后的社会治理,使得高校周边的安全隐患比较突出。高校师生人身安全存在隐患。高校的聚集功能十分明显,一方面,高校把各类优秀人才和学生招进校园,另一方面各类捕捉“商机”的人员也聚集到校园周围。聚集在高校周围的人员十分复杂,有当地居民,也有外来人员;有经商的、打工的,也有社会闲散人员,还有一些流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