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中药化学(讲义)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260017 上传时间:2017-01-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药师-中药化学(讲义)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执业药师-中药化学(讲义)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执业药师-中药化学(讲义)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执业药师-中药化学(讲义)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执业药师-中药化学(讲义)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执业药师-中药化学(讲义)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药师-中药化学(讲义)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执业药师考试辅导 中药化学 第 1 页二、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一)水提醇沉法、醇提水沉法、醇/醚法、醇/同)进行分离酸提碱沉法、沉淀试剂(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分配系数)C 或 三)性碳)胶、氧化铝、聚酰胺、大孔树脂色谱)(五)原理: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进行分离(2)溶剂选择原则:对欲分离的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对杂质冷热都不溶或冷热都易溶;沸点要适当,不宜过高或过低,如乙醚就不宜用;无毒或毒性较小、便于操作。不与重结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结晶纯度的判定方法:(1)具有一定的晶形和均匀的色泽;(2)具有一定的熔点和较小的熔距(12);(3)薄层色谱(纸色谱(谱

2、法显示单一的斑;(4)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析显示单一的峰;(5)其他方法:质谱、核磁共振等。执业药师考试辅导 中药化学 第 2 页最佳选择题判断单体化合物纯度的方法是:疑编号 0176020101【正确答案】:疑编号 0176020102【正确答案】:药材浓缩的水提液中加入数倍量的乙醇稀释。(沉淀除去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醇提水沉法:在药材浓缩的醇提液中加入数倍量的水醇稀释。(沉淀除去树脂、叶绿素等水不溶性杂质。)另:醇/醚法、醇/丙酮法。(可使皂苷沉淀析出,而脂溶性的树脂等杂质留在母液中)物碱等碱性成分。碱提酸沉:黄酮、蒽醌类等酸性成分。执业药师考试辅导 中药化学 第 3 页内酯或

3、内酰胺结构的成分可被皂化溶于水,借此与其他难溶于水的成分分离。溶性生物碱分离,如季铵碱;明胶沉淀法:鞣质的分离及去除;咖啡碱沉淀法:鞣质的分离及去除;铅盐沉淀法:是否含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的分离;乙醚沉淀法: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分离(将二者的混合物溶于少量氯仿,加入乙醚,沉淀出氧化苦参碱);醇水溶液答疑编号 0176020103【正确答案】: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相差越大,则分离效率越高分离因子 表示分离的难易分离难易判定:100,仅作一次简单萃取就可实现基本分离(如上例);10010,通常需萃取 1012 次;2,需萃取 100次

4、以上;1,即 B1,则无法分离度萃取法:用于分离酸碱性强弱不同的物质,如生物碱、有机酸、游离黄酮、游离蒽醌等的分离。硼酸络合法:可用于含有邻二酚羟基的游离黄酮与不含邻二酚羟基的游离黄酮的分离。最佳选择题含生物碱的中药醋酸水提取液用氯仿萃取, 中药化学 第 4 疑编号 0176020104【正确答案】:C(秋水仙碱由于酰胺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与羰基形成 轭效应,使其碱性极弱,故不溶于弱酸醋酸。)多项选择题中药的酸水提取液碱化后用氯仿萃取,疑编号 0176020105【正确答案】疑编号 0176020106【正确答案】:)分配色谱1)纸色谱(纸为载体,以纸上所含水分或其他物质为固定相,用展开剂进行展

5、开的分配色谱。属于分配色谱。可用于糖的检识、鉴定,亦可用于生物碱的色谱鉴别等。最佳选择题分配纸色谱的固定相是()疑编号 0176020107【正确答案】: 中药化学 第 5 页2)分配柱色谱(1)可分为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正相色谱固定相极性大,流动相极性小,可用于分离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成分。反相色谱与此相反,适宜分离脂溶性化合物(2)吸附色谱极性相似者易于吸附极性及其强弱判断所谓极性乃是一种抽象概念,用以表示分子中电荷不对称(程度,并大体上与偶极矩(极化度(介电常数(概念相对应。常用吸附剂(1)硅胶中等极性的酸性吸附剂,适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的层析。吸附力的大小取决于被分离物质的极性(极性越大,

6、吸附力越强)和洗脱溶剂的极性(溶剂极性越弱,硅胶对被分离物质的吸附能力越强)。(2)氧化铝氧化铝亦为极性吸附剂,其吸附规律与硅胶相似。不同的是,氧化铝有一定的碱性,主要用于碱性或中性亲脂性成分的分离,如生物碱、甾、萜类等成分;且具有铝离子,在用其分离一些酸性或酚性成分时,易产生不可逆吸附而不能被溶剂洗脱。如蒽醌类、黄酮类(葛根异黄酮除外)成分分离时一般不选择氧化铝。(3)活性炭活性炭为非极性吸附剂,其吸附规律与硅胶、氧化铝恰好相反。对非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在水中对物质表现出强的吸附能力。常用于水溶液的脱色素,也可用于黄酮苷、环烯醚萜苷的分离纯化等。(4)聚酰胺基本原理:氢键吸附。适用化合

7、物类型:酚类、醌类、黄酮类。1)聚酰胺的性质及吸附原理性质:商品聚酰胺均为高分子聚合物质,不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三氯甲烷及丙酮等常用有机溶剂。对碱较稳定,对酸尤其是无机酸稳定性较差,可溶于浓盐酸、冰乙酸及甲酸。聚酰胺色谱的分离机理:一般认为是“氢键吸附”,即聚酰胺的吸附作用是通过其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或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羧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附。至于吸附强弱则取决于各种化合物与之形成氢键缔合的能力。执业药师考试辅导 中药化学 第 6 页固定相移动相聚酸铵吸附色谱的原理吸附强弱通常在含水溶剂中大致有下列规律: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易形

8、成分子内氢键者,其在聚酰胺上的吸附即相应减弱分子中芳香化程度高者,则吸附性增强;反之,则减弱洗脱溶剂的影响2)聚酰胺色谱的应用对酚类、黄酮类等含酚羟基化合物可逆吸附,分离效果好,吸附容量大,适于制备分离。可用于生物碱、萜类、甾体、糖类、氨基酸等其他极性与非极性化合物的分离。对鞣质的吸附特强,近乎不可逆,故用于植物粗提取物的脱鞣处理。聚酰胺色谱黄酮类洗脱规律:以含水流动相(水洗脱剂,黄酮苷比游离黄酮先洗脱下来。(1)苷元相同,洗脱先后顺序一般是:叁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2)母核上羟基越多,吸附越强,越难洗脱。(3)聚酰胺对处于羰基间位或对位的羟基吸附力大于邻位羟基,故洗脱顺序为:具有邻位

9、羟基黄酮,具有对位(或间位)羟基黄酮。(4)不同类型黄酮化合物,先后流出顺序一般是: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黄酮醇。(5)分子中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易被吸附,故查耳酮往往比相应的二氢黄酮难于洗脱。配伍选择题A 3,5,7,5,5,7,4,5,4,5,7,3,5)答疑编号 0176020108【正确答案】:B、D、A、C、E(5)大孔吸附树脂性质:一般为白色球形颗粒状,通常分为非极性和极性两类,对酸、碱均稳定。洗脱液的选择:洗脱液可选择水、甲醇、乙醇、丙酮、不同浓度的酸碱液等。一般方法如下:用适量水洗,洗下单糖、鞣质、低聚糖、多糖等极性物质,用薄层色谱检识,防止极性大的皂苷被洗下;7O%乙醇洗

10、,洗脱液中主要为皂苷,但也含有酚性物质、糖类及少量黄酮,实验证明 30%乙醇不会洗下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3%5%碱溶液洗,可洗下黄酮、有机酸、酚性物质和氨基酸;执业药师考试辅导 中药化学 第 7 页10%酸溶液洗,可洗下生物碱、氨基酸;丙酮洗,可洗下中性亲脂性成分最佳选择题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的物质用水充分洗脱后,再用丙酮洗脱,疑编号 0176020109【正确答案】:D(3)凝胶过滤色谱又称排阻色谱、凝胶过滤、分子筛过滤。分离混合物时,各组分按分子由大到小的顺序先后流出并得到分离。常用凝胶有葡聚糖凝胶和羟丙基葡聚糖凝胶。前者只适于在水中应用。后者既可在水中应用,又可在有机溶剂中应用,分离混合物时

11、,既有分子筛作用,又有吸附作用。如分离游离黄酮时,主要靠吸附作用;分离黄酮苷时,则分子筛的性质起主导作用。(4)离子交换色谱性质:球形颗粒,不溶于水,但可在水中膨胀。结构:离子交换基团1)离子交换色谱适用于酸性、碱性或两性成分的分离,即要求被分离物质在水(或酸水,或碱水)溶液中呈解离状态。执业药师考试辅导 中药化学 第 8 页2)根据被分离物质呈解离状态时所带电荷的性质,可选择阴离子交换树脂或阳离子交换树脂。鉴于中药所含大多数酸性、碱性或两性成分的酸碱性均较弱,一般在分离碱性成分时选择强酸性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在分离酸性成分时选择强碱性的阴离子交换树脂。3) 通过选择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可将中药水提物中酸性、碱性、两性和中性成分进行分离。4) 离子交换法亦可用于相同电荷离子的分离,其分离的依据是解离程度的不同(酸性或碱性不同的化合物,在相同条件下,其解离程度会有差异)。解离程度越大,被洗脱下来的速度越慢。() 疑编号 0176020110【正确答案】:) 疑编号 0176020111【正确答案】:料 特点纸色谱 正相色谱分配色谱柱色谱 正相、反相色谱硅胶 中等极性、酸性适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氧化铝 极性、碱性适用于碱性或中性亲脂性成分的分离吸附色谱活性碳 非极性适用于亲脂性成分,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