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五十年的城市建设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5992655 上传时间:2017-12-21 格式:PDF 页数:54 大小:3.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国五十年的城市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建国五十年的城市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建国五十年的城市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建国五十年的城市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建国五十年的城市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国五十年的城市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国五十年的城市建设(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讲 建国五十年的城市建设本讲主要内容 建国以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 城市化/城镇化的历程与主要特征 城市建设发展分期 城市建设发展基本方针 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立法/城市规划教育 (历史文化名城的破坏、更新、保护)考工记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管子秦制中国古典主义殖民主义 西方古典主义鸦片战争1842理想主义甲午战争1895马路主义欧美近代主义民族主义国民政府1927抗日战争1937国家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现代主义唐山大地震1976对外开放1978人本主义生态主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2300年前苏联规划模式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城市规划之演变( 武汉理工大学李百浩 教授 /博士)殴美

2、近代主义的城市规划 1938年12 月26 日,建筑法公布,提出 “建筑控制线 ”。 1939年6月 8日,中国第一部都市计划法诞生,提出 “规划范围、用地分区、规划编制、土地重划 ”,确立了城市规划事业的国家地位,形成了统一集中式的全国城市规划制度。 1940年9月,公布了军事国防背景下的都市营建计划纲要,提出了“分散式规划制度”。 1943年8月,出版国父实业计划研究报告 ,确定了 “小、中、大、庞大”城市规模,提出了 “发展中小城市、限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分散主义规划模式。 1945年2月 26日,建筑技术规则提出了 “建筑高度控制、建筑密度控制”。 1946年4月,公布都市计划委员会

3、组织通则。 影响:日本都市计画法、德国防空规划法、1924 年的阿姆斯特丹国际城市规划会议(地方规划)等。 城市规划主题: 战争、大分散、小集中、防空国家主义的城市规划 1949年10 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十大国家建筑 恢复城市规划,引入苏联模式 工业化,重工业城市、三线城市 特区城市、新兴城市 城市扩张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苏联规划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图 (1954)苏联规划模式 湛江霞山新市区的环状布局结构苏联专家建议的北京市规划(1954)德国雷台尔教授建议的合肥规划方案(1958)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1972年国家设立城市规划处1973年合肥城市规划会议通过三个文件, 是文革

4、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第一次启动1974年高等院校开始恢复城市规划专业1976年唐山大地震,再次认识到“ 建设城市无规划是不行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规划与建设受到高度重视。 1979年设立了国家行政与科研机构1980年全国城市规划会议,讨论了城市规划法草案,尤其是形成的 10条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纪要,标志着城市规划的第二个春天到来1984年城市规划条例、 1989年城市规划法及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的施行,标志着城市规划开始走向成熟1980年开始,先后在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实行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之后在 12个沿海开放城市建立了14个经济技术开

5、发区1988批准设立海南特区1990年代后,又设立 27个高新技术开发区、 上海浦东开发区和海南洋浦开发区人文/ 生态主义的城市规划 2005年10月,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2006年4月,实施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 规划内容:城乡统筹,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 推行“公交优先”措施 绿线、蓝线、紫线、黄线 2007年10月28日,城乡规划法颁布一、社会、经济等时代背景1、

6、19491960年:中苏友好结盟时期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 ”时期“五年计划 ”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 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 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一个 “五年计划 /规划 ”。“一五” 计划时期,( 19531957)“二五” 计划时期,( 19581962)“三五” 计划时期,( 19661970)“四五” 计划时期,( 19711975)“五五” 计划时期,(

7、19761980)“六五” 计划时期,(1 9811985)“七五” 计划时期,(19 861990)“八五” 计划时期,(19 911995)“九五” 计划时期,(19 962000)“十五” 规划时期,(20 012005)“十一五 ”规划时期,(200 62010)2、 19611976年:波动停滞、局势严峻3、 1977今:改革开放、冷战结束二、城市化发展的总体特征城市化进程大的分期起步发展阶段( 19491957年)较大波动阶段( 19581977年)持续发展阶段( 19781991年)快速发展阶段( 1992) 19491957年 短暂健康发展 19581960年 过度城镇化 19

8、611965年 第一次反城镇化 19661976年 第二次反城镇化 1977 重新步如正轨年份全国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水平( %)城市总数(个)建制镇总数(个)1949 5 765 10.6 136 2000多1952 7 163 12.5 1511957 9 949 25.4 1761961 13 000 208 4 4291962 1941963 1771964 1671965 168我国城市发展基本情况统计年份全国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水平( %)城市总数(个)建制镇总数(个)1978 96 259 17 245 17.92 193 2 1731979 216

9、2 3611980 98 705 19 140 19.39 223 2 8741985 105 851 25 094 23.71 324 7 5111990 114 333 30 191 26.41 467 -1995 121 121 35 174 29.04 640 15 0431998 124 810 37 942 30.40 668 18 8002000 125 102 39 869 31.87 663 19 780我国城市发展基本情况统计三、城市建设的发展演变历程1、国民经济恢复和 “一五 ”计划建设时期( 19491957年)类型 数量 京广铁路以西 京广铁路以东 东北地区新建城市6

10、包头(新区)、洛阳(河西区)、白银、株洲、茂名富拉尔基大规模扩建城市20北京、石家庄、太原、大同、西安、兰州、郑州、武汉、成都、宝鸡、湛江上海、天津 沈阳、旅大、鞍山、长春、吉林、哈尔滨、抚顺一般规模城市74保定、邯郸、张家口、阳泉、长治、榆次、集宁、咸阳、天水、银川、西宁、乌鲁木齐、喀什、伊宁、焦作、新乡、安阳、宜昌、韶关、南宁、柳州、桂林、凭祥、重庆、自贡、内江、宜宾、泸州,南充、贵阳、遵义、昆明、个旧、长沙、湘潭、广州、海口秦皇岛、唐山、承德、济南、青岛、淄博、潍坊、徐州、杭州、合肥、芜湖、蚌埠、淮南、马鞍山、铜官山、南昌、景德镇、九江、黄石、福州海拉尔、乌兰浩特、本溪、锦州、葫芦岛、安

11、东、阜新、营口、辽阳、延吉、牡丹江、佳木斯、鹤岗、双鸭山、鸡西“一五” 时期新建、扩建城市一览表(一 )建设用地过大。例如,西安在最近几年间共拨出建设用地七、二00公顷( 一 0八万亩 ),等于解放前西安市区面积的五 五倍。农民说: “土地像豆腐,他们( 指建设单位 )像菜刀,想切那块,就切那块 ”(二 )建设标准过高。城市住房问题,愈来愈加严重。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建议:(1)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今后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建筑用地管理等方面,必须严格注意节约土地。(2)适当降低建设标准。 李富春、薄一波关于解决目前经济建设和文化建筑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意见(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九日)2、 “大跃进

12、”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4年)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城乡差别大,中国农民一向十分羡慕城里人的生活。城里人乡下人 “围城” 现象 “铁饭碗 ”“吃皇粮 ” 单位 工作干活打工“人民公社好 ”、吃饭不要钱“三年困难时期 ”、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高指标 ”、 “浮夸风 ”、农业:大放 “卫星 ”、工业: “全民大炼钢铁 ”“赶英超美 ”“机器到处响、工厂遍城乡 ”,仿佛 “工业化 ”就在眼前“七千人大会 ”:刘少奇在报告中将城市人口和职工人数增长过快列为1958 年以来的主要失误之一。1960年 11月下旬,国家计委在北京召开全国计划会议实行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批评

13、城市规划中出现的 “四过 ”问题: “规模过大、占地过多、求新过急、标准过高 ”宣布“ 三年不搞城市规划 ”3、 “三线” 建设和 “文革” 时期( 19651976年) 1964年在内地建设上实行“ 山、散、洞” 的建设方针“分散、靠山、隐蔽” “ 分散、靠山、进洞” 1967年国家建设主观部门指令停止执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倡 “见缝插针” 和 “干打垒精神 ”搞建设,波及全国。 1973年,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人员仅有 700人左右,几乎不能正常开展工作。4、改革开放快速发展时期( 1977年 今)“好时代 ”、 “好日子 ”四、城市建设发展基本方针1955年,国家建委党组在关于当前城市建设

14、工作的情况和几个问题的报告中提出: “今后一般不应发展大城市 ”,对沿海旧有大城市和 “一五 ”计划期内新建和扩建工业项目较多的城市,其人口规模 “应予以严格控制 ”。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新工业区和新工业城市建设工作几个问题的决定,再次明确提出控制城市规模,指出: “根据工业布局不宜过分集中的情况,城市发展的规模也不宜过大。今后新建城市的规模,一般地可以控制在几万至几十万人口的范围内。 ”“控制大城市规模 ”与 “积极发展小城市 ”的指导思想,对新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规模结构变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小城市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80年 10月,国家建委在北京召开全国城市规

15、划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 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的城市发展总方针。1989年城市规划法(第四条)“ 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1990年代以来,大力推行“ 城市化战略”五、城市规划的发展过程城市规划的发展分期建国初: 复苏发展期19601976年:挫折停滞期19781989年:恢复发展期19902007年:快速发展期2008未来: 成熟发展期城市规划的总体特征( 1)由终极蓝图走向动态过程( 2)由计划型(刚性)规划走向市场型(弹性)规划( 3)由技术型规划逐步走向综合规划( 4)由城市规划走向区域规划( 5)由精英规划走向社会规划( 6)由功能效率优先走向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规划的法制建设1956年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史上第一个技术性规范1973年关于编制与审批城市规划工作的暂行规定(试行)1980年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1984年城市规划条例1989年城市规划法(1990年 4月 1日施行)2007年城乡规划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