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 ——今日比较教育【英】埃德蒙金著王承绪等译英文版1958年,埃德蒙·金,1914年出生于英国的兰卡郡 ,2002年2月8日因病去世,享年88岁 英国著名国际比较教育学家,是当代比较教育领域最著名、最多产的学者之一 曼彻斯特大学文学士、硕士;伦敦大学哲学博士、文学博士一、走进作者,1936~1947年,在伦敦的文法中学教古典文学达十年之久 1947~1953年任职伦敦大学校外教育部 1953~1979年历任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育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和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荣誉教授 80年代初就在他参与创刊并担任主编的《比较教育》杂志介绍我国教育并出中国教育专号 对我国非常友好, 1978年至今1983年10月曾应我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的邀请,来我国讲学,受到热烈欢迎求学与工作经历:,主要著作:,《各国教育观点》(1962年、1965年) 《共产主义国家的教育(编)》(1963年) 《美国的社会,学校与进步》(1965年) 《教育和社会变迁》(1966年) 《比较研究和教育决策》(1968年) 《教育和西欧的发展》(1968年) 《师范教育—比较分析》(1970年) 《教师和社会进步中的需要》(1970年) 《西方教育史》(合著,1975年十一版) 《义务教育后的教育(Ⅰ)—对西欧教育的最新分析》(合著、1974年) 《义务教育后的教育(Ⅱ)—前景》(1975年) 《改组教育事业—管理方面和参与改革的问题》(1977年) 《不稳定状况下的教育》(1979年)。
二、《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一)简介 《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Other Schools and Ours:Comparative Studies for Today,London),中译本2001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王承绪、邵珊、李克兴、徐顺松译,共597页,46.9万字该书是埃德蒙·金为比较教育初学者写的本入门书,从1958初版至今已出五版,每一版都有改动的数据,并引进一些新的观点该书在比较教育界很有影响,也是金教授的代表作之一,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比较教育思想二)结构,全书共有4编,12章及3个附录: 第一编(第一章) :比较教育——背景的变化 第二编(第二、三章):比较教育——新的任务和新的分析主要阐明比较教育理论,如模式、背景、概念生长点等 第三编(第四到十一章):实例研究 第四章:为什么选这些国家?为什么这样研究? 第五到十一章:介绍丹麦、法国、英国、美国、苏联、印度和日本的主要教育传统和组织模式 第四编(第十二章) :比较教育——问题分析和方针决策:今日的比较研究和明日的研究和决策附录1 :“新”措施的分析模式,列出理论框架的分析模式简图附录2 :三种比较分析,运用上述理论框架,举出“都市化与教育”、“教育与中央集权制”、“学 生问题”三个研究方面的例子,阐明如何进行探讨分析附录3: 一个世纪以来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三)内容,1.整个教育背景发生了变化 英国著名比较教育家萨德勒曾有句名言,在进行比较研究时,“我们不应忘记,校外的事情比校内的事情更为重要,并控制和解释校内的事情。
(1)科学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地球正在变小,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世界政治、经济形成新格局,南北差距加大 (2)同时世界也面临着新的问题:财政危机、能源问题、人口激增,各种问题错综地结合在一起,打乱了固定的教育模式一些教育问题巳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带有世界性特点 (3)教育改革的浪潮蓬勃兴起从60和70年代开始,各国掀起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运动埃德蒙金指出,该书自1979年五版以来,各国的教育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政府加强了对教育事业的干预,普遍加强了职业教育、科技革命教育,如普及计算机教育,在课程上强调新知识和新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出现的问题是,教育经费削减,合格教师短缺,教师士气低落,青年人失业现象严重,在发达国家儿童入学人数下降,而在发展中国家其人数却猛增整个教育背景发生了变化,(4)知识的爆炸,入学人数的激增,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职业结构的多样化,职业的“半衰期”(毕业时一半知识无用)这些均导致了“教育上非传统方法”的出现,包括设置新的学科,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学关系,进行课程单元的结构改革,运用新的评价方法,实施间断学习如工读交替、脱产进修和在职进修。
正规学校教育不是教育的终结,它只是奠定了终身教育的基础,现代社会要求人整个一生需要不断重新学习,重新训练 (5)由于现代社会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而“一切教育制度的前景就是为不确定性作准备”,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为了塑造未来或为未来作准备 (6)教育事业具有了比以往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正规教育是发达国家规模最大的一项产业另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是,近年来很多教育改革是非“教育”界人士提出的二)比较研究必须注重教育的生态背景的观照,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现代教育呈现这样几个特点: (1)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日益紧密,并且社会的种种变革把教育带到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最中心 (2)推动教育变革的动力,及教育改革的设想、建议,现在更多的是来自教育外部,而不是教育内部 (3)教育的纯学问研究已让位于应用研究或开发研究,并且基于社会反应和判断的第三维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概括起来就是社会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的一切社会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的一切,“每一个被考虑的问题,都从它的动态背景得到特别的力量和意义没有一个问题、一个‘因素’或一种趋势,能在某一特定的决定时刻,离开人们所从事的复杂的生活方式而独立存在。
就教育来说,所有这些问题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微妙之处或紧迫性,因为它们是学校和学院系统的一部分,并处于和一个国家的整个生活方式相互作用之中 ——埃德蒙金 比较研究应从历史与现实、纵与横两个层面来考查和观照金从历史或纵的方面,根据技术发展,将社会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三个阶段,并提出与此相对应的三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或三种不同的教育模式三)比较研究的理论框架,他的比较研究的理论框架包括背景、概念、体制、操作、决策和执行六方面: 1.背景: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纵向的,在进行教育的比较研究时,要将教育置于一个教育发展的纵向历史过程,探讨它的历史形成及传统的影响;一是横向的,比较研究也要考虑到本国当前的实际发展水平,国际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金认为,进行比较研究如果脱离背景这两方面的因素,要提出有价值的决策方案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当前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阶段,认真研究当前事态的新发展,显然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教育决策。
2.概念,比较研究还要明确概念金特别强调概念的可比性,他指出,我们在进行比较研究时,一定要注意各种抽象概念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语言习惯中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比较的可比性和有效性 比如“文官”:在很多国家是指相当低级的雇员 英国就是待遇优厚、仕途灿烂的官职3.体制:,指的是研究对象国的教育体制及其结构金认为,社会变迁要求教育概念不断变化,而国家的教育机构、教育体制结构一般是相对稳定的但是,要了解某国教育,除弄清它的教育概念的内涵外,还要了解该国为实现某一教育政策创造了些什么条件,要了解该国的教育体制结构和教育机构,要了解为实现某一政策开办了什么样的学校,确定了什么样的学校教育体制不深入了解该国具体的教育体制、教育机构、学校教育制度,就无法使比较教育研究作到客观、全面、有效和可靠4.操作,金认为,实际上有许多教育问题,既是体制结构的问题,又是操作的问题,而且教育体制方面的规定与学校的操作情况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比较教育研究,决不能忽视学校内部的活动和问题,必须搞清楚教育机构每天都在“干些什么”、“怎么干”,必须弄清楚它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方式。
5.决策和执行:,教育决策者根据比较研究所得出的几种可行性方案,作出决策并付诸实施四)比较研究的任务:指导决策,埃德蒙·金在注重比较教育学科的理论性的同时,又特别强调它的应用性问题 所谓应用性,即是比较教育研究强调把重点放在为社会公众服务,为决策提供服务 因此,金认为当前比较教育不是进行越来越神秘、越来越脱离实际的研究,而是应当面向现实,为公众服务比较教育研究的三项职能:,(1)向教育研究者提供广泛的信息,使他们看待问题更为敏锐; (2)对各国教育趋势和问题作辅助性分析; (3)运用一定的知识、技巧对所获资料加以整理,为决策提供证据,进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革方案及实施的具体方法 金强调比较教育研究从院校的学术象牙塔中走向社会,为社会公众服务,为本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决策服务,研究外国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国教育,这是埃德蒙·金对比较教育思想的一大贡献五)实例研究,本书以相当大的篇幅介绍了丹麦、法国、英国、美国、苏联、印度、日本7个国家的个案研究,所选国家既有世界上的大国也有小国,既有古老国家也有现代国家,既有富裕国家也有贫穷国家,旨在向读者提供这些国家的主要教育传统和组织模式等真实背景情况,以获得丰富充实的感性认识。
三、评价,《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是金教授众多著述中影响较大的一本书,因而一版再版 1.从目的看:金教授认为比较教育是一门应用学科,强调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本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决策服务,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国教育,而不是进行书斋研究,这就赋予了比较教育研究以极大的生命力 2.方法论看:强调比较研究要从国际及国内的背景中审视和分析教育问题,而不是只囿于教育的小圈子里就教育论教育,事实表明,教育问题的根源要从教育外部去寻找 3.个案研究看,作者提供了不少教育资料,写得且相当可读,为初学者了解外国教育提供了翔实的感性材料作业:,1.通读全书,做好笔记2.分工讲述:3.相关研究:《别国学校》、《埃德蒙金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