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5961085 上传时间:2017-1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在学生学习了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备课中我详细阅读了教学参考,结合新的课标,我将教学重点放在算理的研究和算法的整理上。课堂上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让学生充分感知几个十和几个一和个位和十位要分别对齐。具体的教学思路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环节出示信息窗,让学生在发现信息和提问加法问题的基础上列出算式 26+12 和 11+23,

2、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在探索 26+12 怎样计算时,利用学生熟悉的小棒和计数器进行操作、交流,从而明确算理,得出两种口算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不进位加法。并安排学生讨论“列竖式计算加法要注意什么”,以归纳竖式加法计算的要点。 各环节达成的目标是:新课始开门见山的让学生提“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直奔主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定向质疑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算法的探究,分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探究空间,使不同的学生能够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摆小棒切入,开启了笔算算理直观化教学的开始。交流时紧扣“整捆对齐整捆,合在一起;单根对齐单

3、根,合在一起”这一重点进行质疑思考,同时借助电脑的动态演示,既有助于对口算过程的理解,生成抽象的口算方法,又能很好地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直观的竖式表象。口算方法的多样化,适时的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拨计数器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头脑中的数位表象进一步清晰。在此基础上,通过质疑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为什么有的珠子要拨在十位上,有的珠子要拨在个位上,使学生在操作 思考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建构竖式算理的模型,实现了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为抽象竖式搭建了良好的桥梁。 竖式的学习,教师放手让学生根据计数器拨珠的过程尝试竖式的书写,由“理”入“法”,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尝试后的展示与

4、交流中,重点放在“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理解上,较好地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实现“理”和“法”的有效融合。对于如何计算,在本节课中暂不强调从个位加起,给学生留出了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的思考空间。 巩固练习 11+23 利用“选择喜欢的方法计算”这一开放性的要求,把口算、竖式计算的巩固融为一体,使习题的功能得到有效挖掘。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巩固的效果。又针对本节课的特点做小正方块和计数的计算进行了一次巩固练习,最后在小游戏“给茶杯盖配茶杯的”练习,一方面想调动学生计算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巩固计算连线之后,通过给 57 号杯盖配茶杯的基础上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多角度地找答案,不但

5、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更注重培养思维的逆向性,达到学以致用 小结部分引导学生从知识、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反思自己的收获,把主动权放给学生,从小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梳理知识的能力。 这是一节计算课,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将算理的体验感悟贯穿于算法探究的全过程,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实现不同计算方法与算理的有效融合,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1 操作与思考相得益彰。 本节课中,我给全体学生充分的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机会和时间。通过独立尝试、借助电脑演示、大脑回放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经历操作的过程,在展示交流中规范操作(整捆对齐整捆,单根对齐单根)。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充分利用质疑不断引发学生的思考

6、:“为什么要整捆对齐整捆的,单根的对齐单根的?”;“为什么有的珠子要拨在十位上,有的珠子要拨在个位上?”,实现了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为渗透竖式算理和抽象竖式搭建了良好的桥梁,铺平了道路,也为高效课堂的生成创建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生态环境。 2 “算法”与“算理”水乳交融。 口算方法(“ 20+10=30 6+2=8 30+8= 38 ” )是竖式笔算的生长点,口算的过程实 际就是笔算的算理。因此,教学中,教师将这一口算方法重点交流,让每个学生明确口算的过程以及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凭借直观的摆小棒加深对口算过程的理解,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的竖式表象。在竖式的教学中,教师又将重点放在“个位与个位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的算理上,引导学生结合摆小棒、拨计数器的过程进一步解释这样算的道理,由“法”进一步思“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实现“理”和“法”的有效融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计算能力。 回顾本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书写细节上还要多注意,给学生以更良好的示范。内容上还可安排的更紧凑些,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