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任重道远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5952424 上传时间:2017-12-2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任重道远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任重道远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任重道远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任重道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任重道远(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0 page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 10科 技Science & TechnologyCHINESE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 10解决 “三农” 问题, 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 “十一五” 期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作出的正确决策, 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社会的第五次改革。这次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涉及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 政治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四个大的方面, 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对农村现有问题的系统解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2、内涵既包括了路、 电、水、 气等生活设施和教育、 卫生、 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 也包括了以农田、水利、 科技等农业基础设施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 ; 既包括了村容村貌环境整治, 也包括了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 最终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 设施完善、 环境优美、 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高校是科技和管理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其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都是十分需要的, 因此,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高等学校肩负着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坚持 “科教兴农” 推进农业教育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 农民素质

3、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培育新型农民,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 只有发展好农村教育, 才能将巨大的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针对这一问题, 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为农民提供免费技术培训, 把先进的种植、 养殖技术教给农民, 使他们能够拥有一技之长。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高校可以通过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开办职业教育中心等方式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通过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 很多省市均开展了

4、 “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农民教育与培训工程” 等活动, 高校应积极参与其中。 如浙江省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 计划,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 以广播电视大学为载体, 招收一批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农村青年, 通过电视教学、 网络教学等方式, 为农村培养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建立城乡教师的定期交流制度,提高农村教育的水平。 例如,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就制定了以 “校校结对帮扶” 及 “教师下乡帮教” 为主要内容的 “双帮” 活动计划, 每年从城镇及沿川中小学选送 50 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农村偏远中小学帮教 2 年, 农村偏远中小学定期选派教师到城镇中小学学习。 高校应组织并引导中青年教师参与

5、此类活动, 以实际行动为农村教育做出贡献。通过教育提高农民的民主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在这一过程中, 既要开展文高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任重道远文 / 王雪梅 曾 蕾责任编辑 : 程 斌 E-mail:服务“三农”41page2006 10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化教育, 提高农民对民主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 又要开展科学的民主参与意识教育、 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教育。 使农民树立起民主参与、 当家作主的权利意识, 认识到自己利益、 权利的主体性和不可侵犯性, 同时又要了解民主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从而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6、村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 高校应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破除目前部分农村存在的封建道德残余思想、 封建迷信思想、 狭隘的利己主义思想等不良风气, 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 继承发扬农村的文明传统, 推动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高校在大力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 还要重视转变农村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营模式以及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农村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保护好农村自然生态。高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持通过发展农业科技, 提升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 这是社会

7、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应坚持产学研有机结合, 通过科研活动, 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使自身的科研活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科学研究方面, 高校应转变科技工作思路, 要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要求相适应, 主动调整科研方向、 结构,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 积极开展跨系统、 跨产业的合作, 参与相关地区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综合优势, 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例如, 南京农业大学成立中国新农村建设研究院, 将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新农村建设理论问题研究 ; 同济大学与嘉兴市合作开展 “发达地

8、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与示范” 项目研究工作 ; 江南大学成立了全国首个农产品加工研究院, 目标是建立一批科技创新基地, 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培养一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农产品加工科学家队伍。高校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学术群体,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分布格局。 同时还要营造有利于科研人员下乡服务的政策环境, 对于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和从事应用技术研究的人员, 应该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 实行不同的管理政策, 尤其对进入企业或农村的科技推广人员要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将考核成绩与晋级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合理

9、地联系起来。要重视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校应引导广大教师和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 全面提供科技服务, 解决地方经济和农村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 例如, 华中农业大学加大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 仅 11 个新品种面向湖北及周边地区推广 1.1亿亩, 为农民带来的收入超过 10 亿元 ;西南大学与重庆市石柱县共同推进科技扶贫新模式, 每年安排 30 万元至 50万元专项经费作为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科技创新基金, 目前派出的科研人员已超过 2000 人次, 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约 30 期, 培训乡镇干部和技术骨干约 2000 人次 ; 中国农业大学、

10、同济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上海水产大学、 浙江林业学院、 中山大学等高校分别开展 “服务百村行动” 和 “送科技下乡” 服务活动, 通过科技咨询,实地指导生产、 宣传科技知识。 将教学、 科研、 社会服务融为一体, 使得高校既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又可以通过社会服务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 高校的重点任务是正确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规模、 能力的要求, 并结合自身办学的特色和优势,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实现这一目标, 应注意以下几点 :高校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调整Fa

11、cing To Agriculture责任编辑 : 程 斌 E-mail:高校是科技和管理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其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都是十分需要的, 因此,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高等学校肩负着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服务“三农”42 page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 10科 技Science & TechnologyCHINESE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 10课程设置, 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专业设置应具备灵活性、 适应性和适用性等特点,

12、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依据, 建设特色专业并适时调整专业结构, 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使培养对象不仅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 还要有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踏实肯干、 敬业奉献的精神。要继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 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黑龙江省启动了 “村村大学生计划”, 目前首批从农村选拔培养的 2157 名大学生已毕业, 成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专业技术人才。 同时, 选派了 2343 名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村从事村务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 力争到 2007 年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的目标。 安徽省

13、实施了 “高校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行动计划”, 每年从普通高校遴选一批应届毕业生到农村乡镇学校任教, 服务期为三年。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 利用假期到农村进行调查研究, 增进大学生与农民的感情及对社会新农村建设的了解。对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学生给予优惠政策。 中组部、 人事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了 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 支农、 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一系列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工作的政策措施。 其中, 对于参加 “三支一扶” 计划的大学生除在工作期间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以外,还规定, 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服务年以上、 服务期满后年内报

14、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分, 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在今后晋升中高级职称时, 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定等政策规定。 作为高校应面向学生积极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各高校应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学科和专业, 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牢牢把握自身优势。 例如, 新农村建设与林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山区, 林业建设的大部分领域也在山区。 新农村建设要实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生态与生产良性互动,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因此, 解决处理好林业问题,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山区发展的问题, 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 在农村, 通过发展林果

15、业、 种苗业、 花卉业、 森林生态旅游等, 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 发展林业也是实现村容整洁、 生态良好的有效手段。 北京林业大学作为一所林业院校, 就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 发挥我校的科研、 教学优势, 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又能促进自身科研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取得更好的综合效益。责任编辑 : 程 斌 E-mail:王雪梅, 女, 1968 年生, 1986 1990 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林业经济管理专业, 1990 1992 年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团委工作, 1993 年至今在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担任教师。 主要讲授课程为宏观经济学、 国际金融学、 期货贸易。 现任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贸系讲师。 2001 年完成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 并于同年考入本校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攻读博士学位。 在各种期刊、 学报发表论文 7 篇, 其中, 第一作者 5 篇 ; 出版书籍 5 部, 其中主编 1 部、 副主编 1 部、 参编 3 部 ; 参与科研课题 6 项, 其中, 北京国家木材市场操作系统研究设计 获 1996 年林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 山东省主要林产品进出口贸易与发展战略研究 获 2005 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人 物 背 景服务“三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