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寒假教研四方教体局教研室吴丽平2006、2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5948392 上传时间:2017-12-2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8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寒假教研四方教体局教研室吴丽平2006、2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寒假教研四方教体局教研室吴丽平2006、2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寒假教研四方教体局教研室吴丽平2006、2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寒假教研四方教体局教研室吴丽平2006、2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四年级语文寒假教研四方教体局教研室吴丽平2006、2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寒假教研四方教体局教研室吴丽平2006、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寒假教研四方教体局教研室吴丽平2006、2(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寒假教研四方教体局教研室吴丽平2006、2,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反馈:平均成绩:90.5 优秀率:84.3%要改进的方面:1、继续重视书写的要求:工整、整洁、美观2、夯实基础知识:(1)要认的字的读音要明确(嫉j妒、忌j妒、粗糙co(2)会写的字字形要明确(栉风沐雨)3、加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力:气喘如牛、觉察。4、阅读理解能力:抓中心句、理解中心表达感受。5、审题能力: (文中有一句话最能说明),一、八册总体要求。 从整个小学阶段的发展进程看,第八册的学习处在非常特殊而重要的地位。通过这半年的学习,学生要形成许多东西。在此之前的几年,学生识字学词练句,阅读习作交流,现在到了形成能

2、力、素养的时候了;在此之后的两年,学生要做的事是在这个基础上提高、整合、运用。总之:是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1、阅读教学宗旨:一是大量阅读积累;二是建立与已知经验、情感世界的联系,提高阅读的有效性;三是鼓励学生多问多思;四是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有效默读的水平,基本上学会了略读。第二学段阅读目标精要: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阅

3、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牵涉识字写字、口语交际、思维培育、习作美育、综合实践等多项内容,要认真制定教学策略,及时研究教学得失,为此,积极倡导教学反思,建议教师课后及时不断地撰写教学札记和随笔,通过校本教研,借助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尽快使自己的教学走向成熟,获得高效。,1、整体把握文章。从文章整体入手,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然后抓住关键部分(可以是一个自然段,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语)前后联系,上下贯通,理解内容;最后再回到全文,认真品味,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阅读教学注意事项:,抓题眼:秉笔直书中的“直”,含有“正直”的意思。 语言的魅力:什么是魅力?

4、语言有什么魅力呢?抓住重点句:永生的眼睛: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抓重点段:种一片太阳花911自然段,特别是第10自然段:这种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因为这一点,尽管单独的太阳花生命短促,但从整体上看,他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2、加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感情和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能力。(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a、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近义词、合成词义 。b、句子的理解。(内容、中心、生活经验)(2)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a、写人记事b、写景状物)a、写人记事:抓人物、抓联系、抓情节(开始、经过、结果)b、写景状物:

5、抓景或物的特点、抓顺序(先、接着、再、最后)(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见秉笔直书7页)例:抓住“不屈服”、“本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几位太史秉笔直书的高尚品格。,3、对课前预习有明确的要求,要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和程序;要重视学生预习的成果,及时检查和反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并调整教学设计。例如:预习要求,可建立预习本(1)读通课文,至少读三遍。(2)自学生字新词:在课文中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3)查字典解决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可以预设几个。写在书上。(4)质疑问难(5)口头尝试回答课后问题。(同位互查),4、纵向梳理金钥匙的内容: 知道方法、会用方法、运用方法第八册“金钥匙

6、”与阅读有关的内容:1如何提问题更能抓住主要内容? 2如何解答问题并对重点内容做标注?3、如何通过阅读背景材料帮助学习课文? 4如何写好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 5初步学习古文的方法是什么? 6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例1如何提问题更能抓住主要内容?(什么,怎样,为什么) 秉笔直书(他们)太史伯等的职责是什么?他们是怎么样做的?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为什么这样做?春潮课文描写的是什么?春潮是什么样的?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为什么春潮这样不可抗拒?,种一片太阳花课文69段写的是什么?课文是怎样写的?用画出层次。为什么后面重点写单独一朵花?例4如何写好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1)画出自己喜欢的重点词句

7、,记下不懂得问题,做简单的归纳概括。(2)在课文旁边或者页下写一两句自己的想法。(3)如果不是自己的书,可以将批注写在纸条上夹在书里。,2、生字新词和句子的学习 四年级上学期学习写摘录笔记,自学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精彩句子,一至四年级背诵古诗文、名言警句,第八册在这基础上提一些简单的指导。教学时要抓好两点:(1) 学生是否养成了认真自学词句的习惯。(2) 检查(老师查,学生互查)自学的效果。摘录笔记必须写,经常写,随时写,要养成习惯。,注意:关于词语学习:要综合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尤其重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理解词语的方法:(1)联系上下文(2)联系生活实际(3)查字典、词典(4)根据构

8、字规律(表意)(5)分词析字(字义合成词义)(6)找近义词,3、习作:教材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在这一方面,截止到第八册,教材所做的指导有:修改的习惯(三年级)修改的方法(四年级) 七册:自己大声读;请别 人提意见 八册:冷处理 修改的标准(四年级) 七册:有根有据;有情有意 八册: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条有理 9页 17页 25页,升入四年级,愿意写、有内容写仍然是学生写作最基本的矛盾。本册教材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强调习作与阅读结合,与活动结合,与日记结合,引导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学会表达。除在阅读教学和课后思考题中安排续写、仿写、补写等小练笔,读中积累

9、领悟,及时揣摩写法外,还设有专门的习作训练题“笔下生花”,使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实践能够与单元文化主题整合起来,使每个学生都有内容写,通过写作进而提升阅读等实践活动的水平。,(1)可以在列出的题目中自由选择,老师要适时地点拨引导,不要让学生一学期总写想像内容;(2)四年级学生必须练习写真实的内容,可以写长写短,可以成文,可以只是片断,题目也可以自己拟定;(3)修改,对提高表达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册教材安排了专项内容。教师要特别重视修改,把它看作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重视修改,尤其是当堂修改,在交作文前再读再改,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要少点理性分析,多做具体指导,每学期保证对所

10、有学生面批一次。,单元教材分析:1、话语本单元有三篇主体课文:大地的话语言的魅力秉笔直书和一个语文天地。语言的魅力 秉笔直书和语文天地中的难忘的一句话都与人的语言有关。写出了“话语”给人带来的影响。大地的话用拟人的手法,以大地的口吻对“种子”、“飞鸟”、“游鱼”、“小草”倾诉,展示了大地的博大胸怀。,大地的话:整首诗歌一共5小节。前两个小节:写法相似,假如你是请(任)你可以三四两个小节:写法相似。即使你是我也要给你你可以(将)要求: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每一小节都涉及到大地上的哪些生灵?(种子、飞鸟、游鱼、小草)熟读全诗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想一想自己喜欢的动物或植物,说说它们的特点,先

11、说再仿写。,语言的魅力:文章简短,叙事集中,含义明确。建议:进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分段概括段意的训练。但是不要在学生还没有进入故事情境之前,就进行理性概括,那会使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例如:设置情境,自然导入第一自然段,在阅读的基础上,体会到,繁华的巴黎街头有一位乞讨的老人很可怜,过往行人都无动于衷。接着,请学生读25自然段,想想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情?自然训练了概括段意的能力接着追问,是什么话带来的变化?先让学生充分谈,在此基础上齐读最后一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说的。拓展想想,你还见过或听过哪些语言特别有魅力?启发学生锤炼语言。全部学完后,概括文章的内容。,秉笔直书:涉及到五个史官,都是忠于职责,不

12、肯纂改历史,其中,前三个被杀。故事情节简单,中心明确。课后三个问题统揽全篇:(他们)太史伯等的职责是什么?他们是怎么样做的?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为什么这样做?课前教师了解一些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了解齐国的情况。鼓励学生拓展阅读: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二、教学计划与备课要求学期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备课强调几点:以课程标准为中心,进一步明确中年段的学习重点和基本要求,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和遗漏,结合教材、学生、本学年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和备课。,2006年语文工作重点:继续追求“简单语文(整合环节、简化辅助手段)、快乐语文(激发兴趣,启迪智慧)”的课堂效果。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读”与“讲

13、”的关系。 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正确处理“读书”与“辅助手段”的关系。三是打开心灵之窗,激发情感,启迪智慧。 四是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学计划的制定: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全册教材分析本年级教学目标根据学科、年段和本册教材,结合三个维度拟订板块式目标(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开放的课堂、创造思维的培养、评价的改革、研究性学习、课内外作业设计)习作(见附页),备课:1、备朗读(自己读通顺、读得有感情)2、备课标(明确本学段的重点)3、备教材(明确教材的前后联系、重难点)4、备学情(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兴趣点、增长点)5、记好课后小记(总结得失,积累例子)6、建议年轻教师每周备一节精品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