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三:形象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5938915 上传时间:2017-12-20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三: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古诗鉴赏三: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古诗鉴赏三: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古诗鉴赏三: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古诗鉴赏三:形象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三: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三:形象(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节,考点:体验解读,第1节,考点:体验解读,第1节,考点:体验解读,第1节,考点:体验解读,第1节,考点:体验解读,第1节,考点:体验解读,诗歌是形象化的艺术。 形象大于思维。,第1节,考点:体验解读,第1节,考点:体验解读,第1节,基础:整合点拨,第1节,基础:整合点拨,第1节,基础:整合点拨,第1节,基础:整合点拨,第1节,基础:整合点拨,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

2、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扩写,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解答不具体,且答非所问。,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

3、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不是本诗的表现,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参考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

4、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总括,分析,总结,练习: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提示】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经历,写作背景以及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参考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以“万

5、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概括形象特点,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指出形象的意义,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1)概括形象特点;(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指出形象的意义。,人物形象鉴赏题如何规范作答?,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

6、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一、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解题方法,第1节,基础:整合点拨,第1节,基础:整合点拨,第1节,基础:整合点拨,第1节,基础:整合点拨,第1节,基础:整合点拨,第1节,基础:整合点拨,一、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解题方法,第1节,基础:整合点拨,第1节,基础:整合点拨,第1节,基础:整合点拨,第1节,基础:整合点拨,第1节,基础:整合点拨,一、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解题方法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1节,题点:矫正突破,第1节,题点:矫正突破,第1节,题点:矫正突破,第1节,题点:矫正突破,规范答案 诗中的“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

7、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瘦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累、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苦。,第1节,题点:矫正突破,第1节,题点:矫正突破,第1节,题点:矫正突破,第1节,题点:矫正突破,第1节,题点:矫正突破,第1节,题点:矫正突破,第1节,题点:矫正突破,第1节,题点:矫正突破,第1节,题点:矫正突破,第1节,题点:矫正突破,第1节,题点:矫正突破,第1节,题点:矫正突破,第1节,题点:矫正突破,第1节,训练:巩固反思,第1节,训练:巩固反思,第1节,训练:巩固反思,第1节,训练:巩固反思,第1节,训练:巩固反思,第1节,训练:巩固反思,第1节

8、,训练:巩固反思,第1节,训练:巩固反思,第1节,训练:巩固反思,第1节,训练:巩固反思,第1节,训练:巩固反思,第1节,训练:巩固反思,第1节,训练:巩固反思,第1节,训练:巩固反思,第1节,训练:巩固反思,附录:古诗词中重要意象举例,意象是指渗透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某个意象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和意味,这并非出于某个诗人一时的创造,而是经过历代诗人反复地继承、运用、发展而逐渐积累起来的。这些意象在历代诗人反复的继承、运用、发展过程中便渐渐积累了厚厚的文化意蕴。有些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和心理积淀的一部分。,一、鸿雁,1. 大雁是候鸟,定期南飞北返,这就使那些滞留外乡,不能按期定时回家的人对比自

9、己生发出无尽的忧思。如: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雁,春秋迁移,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2. 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因为古代人们和外出的亲人难通音讯,所以又让大雁承担了“信使”的使命。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二、月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们很自然地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联系起来。月圆便想起团圆

10、,月缺便想起分离。而人生总是离多聚少,且往往是月缺人也缺,月圆人不圆。故人看见月亮很容易触景生情,想起故乡、亲人。 最典型的当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不仅如此,月亮还是游子与故乡联系的媒介。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的俘虏营中写下的,表达了身被囚系的诗人对妻子家人的思念。诗人不说自己望月忆妻,却想象今夜鄜州月圆,妻子独自一人在望月思念自己,妻子身旁虽有儿女陪伴,但儿女还太小不懂他们母

11、亲的思念,并不能为母亲分忧。这样写来,写出了诗人神驰千里,黯然动容之满怀愁绪,使诗情更进了一层。,三、登高(登楼,登台) 我国地域辽阔,历代文人漂泊异地,音讯不通,一旦登楼远望,家乡桑梓景物,亲戚故旧面影,纷纷涌上心头,免不了愁从中来。因此登楼怀远是常见情思: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登高,置身于高山或高台之巅,实际上也是置身于无垠的空间与永恒的时间交集之点。面对无垠的空间,人会愈来愈真切地感受到个人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面对永恒的时间,人会愈来愈痛切地感到生命的短

12、暂。这种个人的渺小感和生命的短暂感,将激发人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迫切追问。而追问的结果往往是:人生如寄,韶光易逝,壮志未酬而华发已生。因此登高极易引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之悲。最有代表性的当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四、落花(落红) 落花极易让人联想到春天的逝去、人生美好时光的流逝、青春的凋零、友人的离去乃至一切美好事物的逝去。美丽鲜活的生命的凋零,当然会在人的心头引起阵阵的伤感。 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诗表面写相逢的惊喜,实则感慨万千。这固然体现在今与昔的对比中,也全浓缩在“

13、落花时节”这四个字里了。想当年,歧王宅里、崔九堂前,杜甫和友人正值青春年华,意气风发,壮志凌云,大唐也正处于其全盛时期。如今,诗人和友人历经时世艰难,流落江南,他们已经到了人生的“落花时节”;大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江河日下日益衰微,也到了“落花时节”。身世之感与家国之恨一齐涌至心头.,五、日暮(夕阳)1 . 日落西山自然给人衰落凄凉之感。如: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登乐游原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城. 秦观满庭芳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 . 日暮不仅给人衰落凄凉之感,也是客愁思家的一个符号,而且这两者往往融

14、为一体。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不仅为全曲的意境抹上一层苍凉的色彩,而且也暗示日暮已经降临。薄暮起,乡愁便起。这已渗透至我们民族文化和心理的深层,因此也就具有了永恒的动情力量。 如: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下面再简单地谈一下其他的一些常见意象。 就动物而言 1.杜鹃(子规):悲鸟,一种表达伤春离愁思乡之情的意象。 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如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2.与杜鹃声相似的还有猿啼。 如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15、渚清沙白鸟飞回。”3.燕子:表达喜悦之情。 如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但燕子双飞经常用来反衬离人的孤寂。 如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刻晓穿朱户。” 如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4. 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来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如骆宾王狱中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但秋蝉(寒蝉)因临近生命终结,故含有凄凉之感。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5.乌鸦是一种不吉利的鸟,常常用来表达一种黯然愁思的情境。 如严维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