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5919558 上传时间:2017-12-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修改稿)“十二五”时期是全面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实现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的关键时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卫生信息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支撑和保障。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对于方便群众就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医药费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一、卫生信息化发展状况“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快发展。卫生领域信息技术应日益普及,信息化基础建设得到改善和加强,卫生信息化工作制度和法治建设开始起步,信息化人才队伍得到发展,信息化

2、已经成为卫生管理与服务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政府加大了公共卫生和应急反应信息系统建设力度。建立国家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实现了传染病个案实时报告。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业务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基本完成中央、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了应对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入。绝大部分县级以上医院建立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一些医院已从单纯财务管理向临床管理建设转变,建立了以电子病例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优化了医院服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许多地区建立了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各地

3、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全国县级新农合信息平台基本建成,省、市级监管平台正在逐步实现联网管理和即时结报,对方便参合农民就医、减轻就医负担,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以及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防范弄虚作假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卫生统计工作已经从手工报告向网络报告,从统计报表向个案数据报告方式转变,卫生资源数据库建设和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二、卫生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卫生服务本身固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卫生信息化发展整体水平相对落后于其他行业,总体上卫生信息化还不能满足当前卫生事业发展和深化医改工作的需要,目前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 缺乏顶层设计和信息

4、标准,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问题突出。医疗机构内部的信息化功能强,但医疗机构之间的总体协同效果差。标准化建设薄弱,纵向卫生业务系统的功能强,信息系统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机制,系统之间信息不能互通,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问题突出。(二) 组织机构建设滞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对卫生信息化基础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卫生信息化的组织机构不健全,业务开展和日常管理不规范,存在职能定位不清,资金缺乏保障,人才吸引力不足等方便面问题。卫生信息化专业队伍从数量和质量上尚不能满足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缺乏既懂卫生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人才。(三) 政府投入不足,缺乏资金保障和激励机制。政府对于卫生信息化建设投入

5、的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投入不足。缺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机制,抑制了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卫生信息产业和市场的良性发展。(四) 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卫生信息化建设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信息化发展滞后于东部地区,农村地区发展滞后于城市地区。不同卫生业务领域间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尤其是基层卫生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急需加大建设力度。(五) 卫生信息化法制建设滞后。缺乏个人隐私保护、医疗文档电子签名、医疗责任认定、投入机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建设原则(一) 指导思想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

6、卫生事业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施监管的卫生信息系统,把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为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总体思路:加强顶层设计,统一标准规范,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和质量,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以卫生业务为主线,服务居民,方便管理,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做好服务。在框架设计上,从垂直业务和单一应用向扁平化信息平台与主要应用系统建设相融合转变,利用平台技术实现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和信

7、息共享,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监管能力,有效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在业务内容上,从面向单一卫生业务管理向综合管理和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一方面突出服务,直接让居民与患者成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受益者,另一方面完善管理,促进医疗服务成本降低,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与管理。在实现路径上,从单纯追求各单个系统规模向促进多系统资源整合转变,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逐步实现数据共享,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重复开发和数据重复采集,降低信息化建设风险,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益。(二) 发展目标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为切入点,统筹推进

8、适应医改要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到2015年,初步构建全国卫生信息系统基本框架,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整合资源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逐步建立可共享的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基础数据资源库,为全国80%左右的人口办理健康卡、80%的居民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全国所有三级医院为每个患者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全内容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三分之一的二级医院建立符合统一标准的部分内容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统一标准的涵盖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考核等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基本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有条

9、件的村卫生室;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完善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卫生信息化机构。到2020年,建立使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人人拥有将康卡和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三) 建设原则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惠及居民,服务应用。惠及居民是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要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居民获得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政府主导,合力建设。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以公益性为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多元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资源共享。要统一规划、

10、顶层设计,集中资金和技术优势、开发和推进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建设,实现跨机构、跨区域、跨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梯度推进,务求实效。要根据各业务领域需求和能力条件,突出建设重点,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四、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任务(一) 加强三级平台建设。建立卫生部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支持跨省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支撑全国范围内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共享,支撑健康卡全国通用,实现国家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国的综合卫生管理,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立省级卫生信息平台,支持跨地市(区域)医疗卫生业务协同,支撑省内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共享,支撑健康卡省内通用,实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全省的综合卫生管理与

11、卫生应急。上联国家级平台,实现跨省应用。建立地(市)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以区域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综合卫生管理为主体的一体化业务信息平台,支持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业务协同,支撑健康卡区域内通用,为居民提供健康信息服务,实现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本区域的综合卫生管理与卫生应急。上联省级平台,实现跨地区应用。各省原则上按照国家、省、地(市)区域三级信息平台进行部署,各地区也可以根据人口数量和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建立县级卫生信息平台(数据中心) ,与地(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相连接。(二)完善监管与服务并重的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建设。1.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

12、统,升级和改造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有系统,建立传染病和公共卫生实验室监测、预防接种、健康危险因素与风险评估、妇幼保健。慢病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完善卫生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形成国家、省、地(市)三级的卫生应急与指挥决策信息系统,整合公共卫生各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提高公共卫生业务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形成覆盖公共卫生领域的电子监管体系。提供规范便捷的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妇幼保健、慢病管理、预防接种、应急救治、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2加强医疗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13、。建立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费用监管信息系统、血液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过程中有关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血液安全和医疗费用等关键环节进行规范、科学监督管理,初步构建基本覆盖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科学、精细、专业化的电子监管体系。进一步提升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管理水平,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二三级医疗机构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核心加快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临床路径、医疗质量控制和综合运营管理的应用,实现跨机构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社区和乡镇、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建立涵盖居

14、民健康管理、诊疗规范、绩效考核等基本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区域卫生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远程医疗系统,开展多种形式的远程医疗服务。建立区域协同服务系统,实现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双向转诊和检验检查结果共享。建立和完善健康门户网站,为居民提供健康档案、就医指南、预约挂号、病床预约、医疗收费、网上查询、网上随访等便民服务。3.完善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各省、市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国家级新农合信息系统,完善资金筹集和使用的动态实时监管功能,提高基金监管水平。逐步实现市、省、国家区域内实时结算和跨区域的

15、网上结算,方便农村居民即时报销。4.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管信息系统。支撑和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本药物的使用监管,动态掌握各地基本药物的采购、价格、结算、使用、报销等方面情况,与各地药招平台对接,实现基本药物从“出厂”到“使用”的全程动态监管。加强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的监测和绩效评估,促进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完善。完善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实现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配送、结算、使用情况和报销的信息化服务。5.建立和完善综合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现有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包括财务监管、综合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等内容的集成化、智能化综合卫生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卫生管理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

16、,提高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能力,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三)推进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建设。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支撑卫生行政部门、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享居民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疾病监测、医疗服务业务协同等信息。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建立标准化的电子病历数据库。利用区域卫生平台,实现电子病历与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与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基层卫生以及相应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四)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居民健康卡是居民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用于身份识别,满足健康信息存储,实现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数据交换和费用结算的基础载体。卫生部统一制定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与标准,建立居民健康卡长效运行机制。各地区要推进居民健康卡应用,实现一卡通服务,方便百姓看病就医。(五)建立国家卫生信息专网。建立和完善适应基础平台、业务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