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1讲:前言——金融学体系中的货币银行学1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5916031 上传时间:2017-12-20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51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第1讲:前言——金融学体系中的货币银行学1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货币银行学第1讲:前言——金融学体系中的货币银行学1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货币银行学第1讲:前言——金融学体系中的货币银行学1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货币银行学第1讲:前言——金融学体系中的货币银行学1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货币银行学第1讲:前言——金融学体系中的货币银行学1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第1讲:前言——金融学体系中的货币银行学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第1讲:前言——金融学体系中的货币银行学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王宇伟第 1 讲:前 言 金融理论体系中的货币银行学1.1 对金融学的传统理解1.2 对传统金融学界定的反思1.3 西方学术界对“金融”一词的解释1.4 货币银行学概述相关章节及阅读材料推荐 货币银行学 前言、第二章 货币金融学 第 1、 2章第 1讲 金融学体系1.1 对金融学的传统理解1.2 对传统金融学界定的反思1.3 西方学术界对“金融”一词的解释1.4 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内容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王宇伟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王宇伟1.1 对金融学的传统理解中国: “ 金 ” 货币 , “ 融 ” 融通;货币资金的融通金融 。西方: “ 金融 ” 一词由希腊文译释而来 , 本意

2、是支付 , 是一切货币支付活动的总称 企业金融 、 银行金融 、 政府金融 、 国际金融等 。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王宇伟1.1 对金融学的传统理解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列入“金融”条目的工具书是:1908年开始编纂、 1915年初版的 辞源 和1905年即已酝酿编纂、 1937年开始刊行的 辞海 。 辞源 金融条的释文是:“今谓金钱之融通状态曰金融”; 辞海 金融条的释文是“谓资金融通之形态也。黄达( 金融、金融学及其学科建设 ,载 当代经济科学 , 2001年第 4期)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王宇伟1.1 对金融学的传统理解 辞海 20世纪 60年代的试用本和 1979年首次公开发行版的释文修订为: “

3、货币资金的融通。一般指与货币流通与银行信用有关的一切活动,主要通过银行的各种业务来实现。如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存款的吸收和提取,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国内外汇兑的往来,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下贴现市场和证券市场的活动等,均属于金融的范畴”。在这里,金融的概念从货币资金的融通拓展到货币资金的流通。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王宇伟1.1 对金融学的传统理解现代对金融的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金融仅指货币资金的融通 。广义的金融则指货币资金的 流通 与货币资金的 融通 。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王宇伟企业(生产者)家庭(消费者)( 1)提供生产要素( 2)提供产品和服务支付款项 100支付报酬 100( 1) +

4、( 2):物物交换支出 100收入 100收入 100支出 100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王宇伟企业 家庭投资 5、资金的融通:3、销售产品收入 100支付 100亿收入80储蓄 202、支付报酬 100亿1、提供生产要素4、支付货款 80储蓄消费80狭义金融广义金融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王宇伟案例:日本的故事日本曾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日本人的高储蓄率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中经济迅速增长的关键。但同时,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日本人的高储蓄率对日本 20世纪 90年代期间的停滞也是有作用的。如何理解这一现象?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王宇伟案例:日本的故事事实上,储蓄只是决定投资有

5、没有保障。只有当投资的需求大于储蓄的供给时,决定投资进而增长的才是储蓄。换句话说,储蓄只是一种约束,并不是动力,动力只能是有效需求。过去,日本、东亚经济实体的储蓄率高,增长率也高。然而首要的不是高储蓄率,而是高储蓄可以转化为投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是畅通的。储蓄是一种漏出,储蓄不能实现为投资,高储蓄率只会阻碍经济的增长。金融的作用显而易见。中国的高储蓄:从另一个角度中国人只花今天和过去的钱 , 而且花得心惊胆颤 ,总想要储蓄。而美国人不仅把今天挣的花掉 , 还把未来的收入借过来花。这里援引 2005年的数据: 中国的储蓄率为 46%; 美国 人 的储蓄率为 -0.5%,即 每挣 100元要花

6、掉 100.5元。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王宇伟中国的高储蓄:从另一个角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道真的是中国人很负责任而美国人不顾明天死活只顾今天享受 ?与此同时,我们再看这样一组数据: 2005年 , 中国新增储蓄 1.8万亿元 , 存款总余额为 14万亿元 (大约 1.75万亿美元 ), 存钱很多。 同年美国人没存钱 , 总体上还借钱。可是 , 美国私人资产的年终总价值为 51万亿美元 , 净增 5万亿美元 (是中国存款总余额的 2.8倍 ), 人均财富存量净增约 2万美元 ,这些私人资产包括私人房地产、生产性资产、证券和基金 , 还不包括个人的人力资本的增值部分。美国人没存下一分钱新收入 ,

7、可他们的财富存量却照样上涨 5万亿美元。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王宇伟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王宇伟1.1 对金融学的传统理解我国金融学一直在上述角度进行研究的 侧重于研究如何供给并调节货币供应量 , 以满足经济运行对货币的需要 , 并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 侧重于研究如何构筑金融体系 , 以及相应的金融制度 ,以促进储蓄资金向投资资金的转化 , 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王宇伟第 1讲 金融学体系1.1 对金融学的传统理解1.2 对传统金融学界定的反思1.3 西方学术界对“金融”一词的解释1.4 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内容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王宇伟1.2 对传统金融学界定的反思中国从宏观角度

8、研究金融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而且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这种状况在 20世纪 90年代发生了变化。一位署名 capm的作者, 2002年 9月17日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冲击力极大的文章: 中国金融学批判 。文中提到,中国“大陆不少搞金融的,一谈到金融就是货币银行,国际金融。其实国外的金融学主要是研究金融市场,公司财务。货币经济学在国外主要算是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则更多的是属于国际经济学,两者一般不属于金融学的研究范围”。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王宇伟1.2 对传统金融学界定的反思一时间 , 长期以来作为金融学主要内容的货币银行 、国际金融是否还是金融研究的范畴竟成了问题 。 大量的金融研究工作者开始从理

9、性角度思考上述问题 。 曾康林和徐永健主编: 金融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黄达: 金融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 , 载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 2000年第 9期; 黄达: 由讨论金融与金融学引出的 方法论 思考 , 载 经济评论 ,2001年第 3期; 黄达: 从银行不被看好谈起 , 载 经济导刊 2001年第 2期 。 1997年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 , 将原目录中的 “ 货币银行学 ” 专业和 “ 国际金融 ” 专业合并为 “ 金融学 ( 含:保险学 ) ” 专业 。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王宇伟1.2 对传统金融学界定的反思引发这种反思的原

10、因有二: 学术研究的逐步国际化 一批海外学成归来的金融学者 , 把国外对金融学的界定以及金融学科的发展态势引入 。 大量海外金融学的原版或翻译版教科书进入中国 。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飞速发展: 国内关于金融学的研究一直忽略了企业在金融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 这与我国经济体制的制度安排 、 金融市场的资金短缺有关 , 也与新古典综合派的企业金融理论有关 。 中国经济货币化 、 金融化的水平不断提高 , 仅仅从宏观角度研究金融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实经济运行对金融学的需求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王宇伟第 1讲 金融学体系1.1 对金融学的传统理解1.2 对传统金融学界定的反思1.3 西方学术界

11、对“金融”一词的解释1.3.1 西方关于“金融”的三种解释1.3.2 中外两种界定的比较1.4 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内容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王宇伟1.3.1 西方关于 “ 金融 ” 的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 是将金融解释为支付 , 是一切货币收支关系的总称 。 比如 , “ Oxford、 Websters这类字 典 和 一 些 百 科 全 书 对 Finance 的 解 释 是 :monetary affairs, management of money,Pecuniary resources ;前面加 public, 指财政 , 加 company、 corporation, business, 是

12、指公司财务 , 等等 ” 。 引自黄达: 金融 、 金融学及其学科建设 , 载 当代经济科学 , 2001年第 4期;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王宇伟1.3.1 西方关于 “ 金融 ” 的三种解释 在这种定义中 , 凡是与货币资金有关的活动都可用 “ 金融 ” 这个词表示 。 这种对金融的界定相当宽泛 , 包括我们所说的银行与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所发生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收支活动: 以政府为主体的货币收支活动 财政; 以国家为主体的货币收支活动 国际金融; 以企业 ( 公司 ) 为主体的货币收支活动 企业 ( 公司 )财务 以个人 ( 家庭 ) 为主体的货币收支活动 个人金融( 财务 ) 。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13、 王宇伟1.3.1 西方关于 “ 金融 ” 的三种解释第二种解释 是将金融解释为 “ 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如何进行资源的跨时期配置的学科 ” 。 出自: 美 兹维 博迪 ( Zvi Bodie) 和罗伯特 C莫顿( Robert C Merton) 著: 金融学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 10月版 , 第 4页 。这里的资源主要指家庭 、 企业等主体拥有的财产或财富;而所谓的 “ 跨时期的分配 ” , 则是指在不同的时间上对财产或财富在其成本与效益方面的权衡 。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王宇伟1.3.1 西方关于 “ 金融 ” 的三种解释在 Zvi Bodie 和 Robert C. M

14、erton的解释中: 金融区别与其他资源配置的两个特点 跨期 未来的不确定 金融的几大分支 公司财务 、 投资学 、 金融市场与机构 金融的核心功能 转移资源 、 转移风险 金融的理论基础 资产组合理论 、 CAPM模型 、 MM理论 、 BS模型和有效市场理论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王宇伟1.3.1 西方关于 “ 金融 ” 的三种解释第三种解释 是将金融解释为资本市场的运行 , 资本资产的供给与定价 。 出自: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由英国经济学家伊特韦尔约请美国经济学家米尔盖特和纽曼为他的合作者 , 于 1983年开始编纂 , 1986年编成 , 1987年 9月出版的 。 这部四卷本的大辞

15、典由世界上 34个国家的 900多位知名学者(其中包括 13位当时在世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中的 12位)撰写。这部分辞典堪称最权威的经济百科全书。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中,关于“金融”这一词条,由著名金融学家斯蒂芬 .罗斯撰写,用了整整 15页的篇幅。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王宇伟1.3.1 西方关于 “ 金融 ” 的三种解释“金融以其不同的 中心点 和 方法论 而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Finance is a subfield of economics distinguished by both its focus and its methodology.)中心点 ( focus) :资本市场的运营、资本资产的供给和定价方法论 (methodology):使用相近的替代物给金融契约和工具定价“对于那些有 时间 连续特点和收益取决于解决 不确定性 的价值工具来说,这一方法论很适用。 ”兼容了第二类解释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王宇伟1.3.1 西方关于 “ 金融 ” 的三种解释关于 “ 金融 ” 的解释 , 表面上有三种 , 但实际上 ,这三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