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中考文言文复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5911660 上传时间:2017-12-20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中考文言文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八年级中考文言文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八年级中考文言文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八年级中考文言文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八年级中考文言文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中考文言文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中考文言文复习(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文言文复习,八年级(上下册),第五单元,1、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本文选自陶渊明集。2、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2)顺序:时间先后,字词归纳,(1)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2)古今异义:鲜美古义: 今义: 交通 古义: 今义: 妻子古义: 今义: 绝境 古义: 今义: 无论 古义: 今义;,鲜艳美丽,(味道)新鲜,交错相通,交通运输的总称,妻子儿女,指男子的配偶,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地方,不要说,更不必说,不管(连词),武陵人捕鱼为业( ) 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 ) 见渔人,乃大惊( ) 乃 乃不知有汉(

2、) 眈眈相向 ( ) 向 寻向所志( ) 处处志之( )志 寻向所志( ),作为,对、向,于是,竟,对着,做标记,做的标记,原先的,(3)一字多义:,成语:豁然开朗 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无人问津 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怡然自乐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世外桃源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思考:,5、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 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6、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未果,寻病终。 7、谈谈你对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的

3、理解? 桃花源没有剥削、压迫、战乱,人们生活安定幸福; 是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只是一种空想),课文分析,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 (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陋室铭,1、文学常识作者:刘禹锡,朝代:唐代铭: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公德的文字,当堂考,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斯是陋室3、惟吾德馨4、无丝竹之乱耳5、无案牍之劳形,出名,香气,文中指品德高尚,丝

4、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这,官府的文书,使劳累,文言词语一词多义,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无丝竹之乱耳何陋之有?渔人甚异之。,的,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它(指桃花林的奇景),二、翻译句子,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虽)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4、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回答下列问题,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斯是陋室

5、,惟吾德馨。2、文中点睛之笔是何陋之有。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答: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6、文中前面说“斯是陋室”,结尾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来看是简陋,但由于室的主人品德高尚,所以就不显得简陋。7、写出三组对偶句(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调素琴,阅金经8、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用诸葛亮、杨雄两位先贤

6、自比,说明只要“德馨”,所居的陋室就不显得简陋;引用孔子的话,反问句式呼应前文“斯是陋室”,点明了文章主旨,表明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三、回答以下问题,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答:莲,花之君子者也。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4、中心思想是什么?答: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5、作者要赞颂莲花,为什么还要写

7、菊和牡丹?答:写菊和牡丹的目的是衬托莲的高贵品质,写菊是正面衬托,写牡丹是反面衬托。,精要练习1,1、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陶后鲜有闻无鲜肥滋味之享B.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是谓大同C.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尝贻余核舟一D. 不蔓不枝青树翠蔓答案:C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蕃:_濯清涟而不妖濯:_妖: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_答案:多;洗涤;美丽而不庄重;亲近而不庄重,一、“核舟”的主题是 ,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 “ ” ; “ ”右边的刻字出自 左边刻字出自 ,作者是宋代大作家二、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大苏泛赤壁”,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

8、风徐来,水波不兴,后赤壁赋,赤壁赋,苏轼,嘻,技亦灵怪矣哉!,诎右臂之船: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屈”,弯曲,通“横”,横着,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计算数目,通“扳”,bn,往里拉,通“拣”,挑选。,通假字,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奇异的,不寻常的,零头,名词,大约,可以,一词多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有,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虚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径寸之木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其两膝相比者其人视端容寂,表并列,并且、而且。,表承接,不译。,表转折,却、但是。

9、,而,助词,的。,代词,这。,之,其,他们的。,那。,词类活用,1.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 用箬蓬。,2.石青糁之。 用石青。,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1.中峨冠而多髯者,2.椎髻仰面,3.石青糁之,(戴着)高高的帽子,(梳着)椎形发髻,原意是煮熟的米粒,现用作动词,涂染的意思,核舟记,概述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术。,总,详写核舟,分,总,正面,背面,船舱,船头,船尾,空间顺序,总括核舟,发出赞叹。,(1段),(25段),(6段),讨论:,一、“核舟”这件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料体积小 所刻事物繁多 刻物情态毕备,二、这是一篇说明文,全文的说明顺序是 文章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

10、的背面;写核舟正面的顺序则是: 三、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是舟的重点部分,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空间顺序,船中间(船舱)船头船尾,大道之行也,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成语,夜不闭户:夜间不用关闭门户睡觉。形容政治清明,盗贼绝迹

11、。天下为公:原指君位不为一家私有。后为一种美好的社会政治理想。选贤举能:选拔任用贤能的人。讲信修睦:讲究信用,睦邻修好。,1、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是什么意思?,大道: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大道之行:社会的最高阶段。,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面问题:,6、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a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全社会亲如一家(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有合适的安排(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尤其是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

12、保障,更充分体现出了社会的关爱。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稳定的职业,有安定和睦的家庭,男耕女织,丰衣足食。(男有分,女有归)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应珍惜劳动产品,无自私自利之心,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辱。尽全力工作,没有多得的念头,更不会据为己有。,第六单元,三峡,1、 作者:郦道元 ,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文言词语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缺口),文言词语2一词多义,1、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从, 介词)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副词)2、沿溯阻绝 (隔绝,动词) 绝巘多生怪柏 (极,最,形容词),文言词语3词类活用,1、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

13、马,动词用作名词)2、良多趣味(真,实在,形容词用做副词)3、空谷传响(在空荡的山谷,名词用作状语),文言词语4其他,1、不见曦月2、夏水襄陵3、沿溯阻绝4、或王命急宣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素湍绿潭7、霜旦8、属引凄异,阳光,这里指太阳,漫上,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有时,即使 飞奔的马,急流,下霜的早晨,接连不断。属zh连接;引,延长,文章评价,1、内容与结构写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春冬秋天2、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三峡秋季萧瑟的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