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论文:传承与创新备课文化,实施有效备课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5909158 上传时间:2017-12-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论文:传承与创新备课文化,实施有效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学语文论文:传承与创新备课文化,实施有效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学语文论文:传承与创新备课文化,实施有效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学语文论文:传承与创新备课文化,实施有效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学语文论文:传承与创新备课文化,实施有效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论文:传承与创新备课文化,实施有效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论文:传承与创新备课文化,实施有效备课(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承与创新备课文化,实施有效备课陈 友 根备课文化是在校园文化中创生的,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校园文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指明了语文的文化的属性。语文备课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前夜,毋庸质疑充满着文化气息和氛围。从历史传承和应用的广度深度看语文备课确实是一种文化。从沿袭很久的备课到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J、Dewey)和美国心理学家(E、Thorndike)提出教学设计的构想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教学设计以独特的理论知识体系结构耸立于教育科学之林,说明教学设计由备课“破茧而出 ”。 21 世纪初我国出台课程标准又赋予教学设计(备课)新内涵,从而使教学

2、设计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厚。备课的形态文化物质文化。含传统的物质文化。如教学媒体包括粉笔,教科书,教具,备课笔记等。现代物质文话,现代教学媒体如光、电、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等。当然特殊情况也要考虑教室文化氛围,如学生的课桌设置,学生的学习用品等。制度文化。自从有课堂就有备课,有备课就有制度。如一份较好的备课教案应具备的因素。科学性,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资源的运用,教学流程(含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等。其设计的内容要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启发性以及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将呈现在教案本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走向网络化,便于超级链接,广泛利用网络资源等。备课还有多元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文本

3、细读这个概念是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英、美“新批评” 文学流派中借鉴来的,是时下推聰的备课方法。宋代朱熹倡导“学者读书,需要敛身正座,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 ”顺应新一轮课改的“超市课堂”(国家级、省级重点课题“教育超市 ”核心内容,研究成果有 教育超市一书)赋予备课新的内容。综合起来有:1、钻,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参,2、参考资料,网络搜寻;3、联,联系区域实际和学生实际;4、选,选择教学方法,预设教学策略;5、备课于“书” ,备课于 “心”,做到“ 课到生时熟时”。这些都是通过研究沉淀的备课文化。精神文化。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

4、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 ”可见备课的精神文化传承“ 工具性”和“人文性” 文化。即:一依据课堂,弘扬师、生对话文化。二是依据文本张扬“人文” 文化。如何传承和创新备课文化,有人讲传统的备课教学目标“单一” ,教学过程“线性 ”,教学程序 “刚性”。教师教学 “按图纸来盖楼”等。这些当然是要摒弃,而像细读文本,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强化语言文字训练以及积淀的像“ 启发式 ”教学方法等值的我们传承。新课标认为教学是一个生命体系,强调“发展性 ”, “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等是我们备课的创新点。如何传承与创新备课文化,实施“有效备课” 。一、创生健康的精神文化

5、精神文化在备课中如何体现,现以教学设计为例,加以说明。爱驻课堂是笔者研究的“超市课堂 ”的核心理念。我在 小学语文教学05 年3 期以爱驻课堂为题,较好地阐明这一理念。文中以肖复兴撰写的荔枝为教学案例,剪辑如下:肖复兴写的荔枝一文,一则是内容充满浓厚的母爱;二则是贴近学生生活。母爱的教育易迁移于老师之爱,家庭之爱,课堂之爱。借此采用研读理念,以教学荔枝为例让爱驻课堂。(一)整体感知到位,质疑锁定专题1、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作者为什么写着几件事?(精研专题)2、读读课文,把你感受深刻的细致描写部分作上记号,反复研读,写下你的感受?(深研专题) 。3、母亲是多么喜欢荔枝,然而就是这么喜欢的东西,母

6、亲都“舍不得吃” ,总把大的让给儿子。这是什么原因,你的母亲若是这样,你怎么办?(深研专题)4、课文最后说:“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你是怎样理解的?你若是作者想说什么?(精研专题)以上四个专题分二类:一类是精研专题;另一类是深研专题。这些专题抓住了文章重点,突出了一个浓浓爱的主题。民主定题。专题分类,弹性选择(两类各选择一题研读) ,学生自由自在,老师主持洒脱,给人们一个“家”的感觉。(二)课堂交流,展示读研成果1、文章写了几件事?这几件是表现了什么?2、那段细节描写你最喜欢读。(三)儿子对母亲的孝敬知多少?1、28 岁那年鼓起勇气买下要好几元一斤的荔枝,要让母亲尝尝鲜。(孝心给作者的勇气

7、) 2、 “以后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贵,我总要买上一两斤,让母亲尝尝鲜。 ”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孝心常驻“ 我”家) 。3、 “我感到藉慰的是会让我产生多少无法弥补的痛楚。 ”(回报母爱的亲情)4、 “而今荔枝年年红。 ”(荔枝是母爱的索引,母亲的俭朴精神常驻,母亲对下辈浓浓的爱久而不淡)(四) 心放文理, 设身处地去读讨论交流研读是部分性的读,教学中让学生去读整本书,让读驻课堂。1、自由读全文,沐浴温馨的母爱。2、分层次朗读,品味母爱的弦律。(五)再研课题,激趣延伸。设计理念之:爱是人类永恒文化主题。一则是内容充满浓厚的母爱;二则是教学过程“ 以智启 爱” 。语文课程标准阐明了

8、教学是文本内容的中介,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是实现教学目的基本途径。教学中确定四个专题分二类:一类是精研专题;另一类是深研专题。这些专题抓住了文章重点,突出了一个浓浓爱的主题。民主定题,专题分类,弹性选择(两类各选择一题研读),研读是对话过程,具有民主、和谐、平等的合作讨论交流的氛围,这 种氛围是师生之情,学生与文本之爱凑成的。学生自由自在,老师主持洒脱,给人们一个“家”的感觉。建立起这样“家” 的课堂无亦不是情深深,爱浓浓。 “有效备课”首先要有健康的文化主题,其次有较强的亲和力。任何课 堂都要有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柱,即亲近学生,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努力挖掘文本的健康而有活力的主题。二、整合“

9、三维目标 ”的文化 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三维目标” 。以往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能力的层面上,培养学生素养单一,如今课堂教学目标“三维”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 不是做减法,也不是做加法,而是三者有机融合。设计教学目标如何使三者融合值得我们去探究。下面是一位老年教师设计的(五年级 下册第 10 课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附原文: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学习杨氏之子用否定句

10、回答问题的方法。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以上教学目标老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内阶段(5-6 年级)阶段目标把握不准。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要求过高,而且不具体,缺乏操作性。 “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学习杨氏之子用否定句回答问题的方法。 ”目标过偏,过全,过难。重知识与能力目标,轻过程与方法目标,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笔者认为杨氏之子教学目标应为以下四条:1、会认 3 个生字,会写 6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聪慧” 、 “家禽”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课文插图和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应对语言的妙处。4、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11、,有教养,有礼貌。如何确定教学目标积我几十年之见认为: 1、语文是一门科学,一是姓“语” ,二是叫 “汉”,也就是说语文要有语言文字味。2、课堂要走向“生本”,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定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基础上,并随学生课堂表现作适当调整,做到“文本 ”与“生本”相整合,既要有统一的预计目标,又要有差异目标,达到“ 柳暗花明又一村” 。3、教学目标要建构在语文课标基础上。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教学目的、任务、内容以及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因此我们制定教学目标不应超标,也不能低于标准的总要求。4、设计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教学资源, (社

12、会、学校和班级等)尽量顺应教材体系,如整册书的教学目标,课文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等。细读文本是设计教学关键。只有细读文本才能胸有成竹,挥洒自余。5、社会的需要。课程标准和教材都是静态的,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的发展却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要与时俱进。总之,有效的教学目标要全面,有弹性,难度适中。三、建构创新的教学流程文化教学目标确定后,而实现这个目标就是教学流程。教学流程设计是“人有千面,课有万种” 难以完全表达,下面仅以案例说明。A.简约的教学流程语文教学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份份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简单实用的教学方法。抓住关键词,重点句展示教学过程。狼牙山五壮

13、士教学流程设计(一) 、解读课题,抓住“壮” ,整体感知。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人物怎样) 。围绕“壮” 质疑。“壮” 什么意思?文章那些部分表现了“壮”?(引导学生整体读书,感知全文)设计理念之:整体意识和问题意识。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课伊始让 学生玩味课题,自 读课文,获得初步的感知,知道文章主要写什么,初步感知文章脉络,为深入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质疑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思维升华的支点。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 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重要。 ”学生初读课文后就“勒令”其质疑,一 则是新 课改“ 以学生发展为本” 理念的

14、直接体现,使学生大疑大进,二 则为精读课文提供了探究性纲领。(二)触摸语言文字,感悟“壮” ,深化内涵。(学生汇报到什么部分,就引导学生学哪个部分,第一次学部分讲好学法,即抓住语言文字,品悟人物品质) 。1、学习痛击敌人部分。 (轻声朗读或默读,边读边划出重点词句。 )(1)交流找到的词句。 (五位壮士痛击敌人的句子) 。(2)为什么这些表现“壮” , (抓住重点词语品读, 。如“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沉着指挥”,说明战斗有方;“ 狠狠地打 ”,说明勇猛顽强。用感情朗读的方法将班长马宝玉指挥有方,勇猛顽强读出来)(3)运用学法品读描写其他四位壮士的句子

15、。(4)分组读,一起读(不是齐读,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读,读出各自的理解,感悟) 。设计理念之:“语文是实 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本环设计“读划再读朗读” 实质是也 读书实践过程,在此 过程中学生又感悟到了学法。较好的 落实了“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的目标。探究是怎样写的。五位壮士英勇顽强栩栩如生,作者是抓住人物的什么来写的呢?(动作、神态、语言等) 。设计理念之:“怎样写”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最高境界是“语文形式探究与课文内容理解和谐统一。 ”五位壮士英勇顽强场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但如何把目光聚集在语言文字上,达到语言文

16、字训练的目的,就必须从“ 怎样写” 的角度,挖掘语言结构的内涵。2、学习引上绝路部分。 (读议结合) 。(1)读好做“走” 字。 (重读,体现战士们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的内心世界) 。(2)议“走 ”背面的蕴涵。 (走向三面都是悬崖绝壁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用了“ 斩钉截铁 ”,还可以用那些词?行吗?若走另一条路你会用上一个什么词语?为什么?为了掩护人民群众的转移,把敌人引上绝路,不惜牺牲自己。 )设计理念之:积累意识和人文意识。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这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在感悟和运用中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这就是在训练语言过程中渗透人文意识。3、学习顶峰歼敌部分。(1)好一个走,随着朗读读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师读,生闭眼睛想画面。 )(2)交流之后,播放电影狼牙山五壮士顶峰歼敌片段。设计理念之:资源意识和想象意识。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