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论文:五法备好课的结尾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5909154 上传时间:2017-1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论文:五法备好课的结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语文论文:五法备好课的结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语文论文:五法备好课的结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学语文论文:五法备好课的结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学语文论文:五法备好课的结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论文:五法备好课的结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论文:五法备好课的结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法备好课的结尾余 展 鹏我们备课时总是习惯于重视上课的导入环节和教学过程而忽视结尾,在导入课文时要么开门见山、直奔主旨,要么含蓄委婉、引人深思,要么陈词慷慨、渲染氛围,要么娓娓道来、移情入境,在教学过程中亦能够做到环环相扣、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但在结尾环节的处理上往往很粗糙,甚至草草了之。这真个是虎头蛇尾,善始不能善终。其实上一堂课就像作一篇文章。作文讲究“凤头、猪肚、豹尾” ,同样,一堂课设计了“ 凤头”,也还要有个刚劲的“豹尾” ,才不至于留下遗憾。当然,不同课型有不同的特点,结尾方式也会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的,但总的来说,课的结尾可以概括总结,浓缩精华,构建知识系统;可以利用一节课所有

2、的积淀,蓄势成新的高潮,给学生强烈的冲击,强化成深刻的记忆,形成绕梁余音;可以拓展课堂,引导学生探究思辨,将知识迁移下面我就根据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作个粗浅的说明。一、收纲法。所谓纲举则目张,而收网的关键也在收纲。一堂课的“ 纲”,就是教师的教学思路,或课文内容的主线。我刚参加工作时发现自己的语文课堂上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由于课堂教学语言,思路不是很清晰,使得学生往往听得不甚清楚,分不清主次,再加上不善于整理听课笔记,以至于晕头转向,毫无所获。后来我尝试着把自己设计的教学思路直接告诉学生,用自己的教学思路作为课堂结尾,去起钩玄提要、统摄全课的作用,想不到竟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课堂知识起了很大的帮

3、助作用。我认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教法还不熟练的教师,对于那些偏重说理的文章的教学,不妨尝试此法。例如教学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 ,在课堂收尾时可以师生共同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国诗的早熟、篇幅短小、 “诗体” 配适“诗心”的需要、富于暗示性、中国诗的笔力轻淡、词气安和。这样一个回顾强调的过程会使学生对此类概括性、观点性较强的文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再例如教学鲁迅的拿来主义 ,结束时不妨和学生共同回顾文章的主要论证方法:先破后立、破中有立。这样学生们能加深印象,甚至可以有所借鉴,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二、显志法。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句话说的虽是作诗的方法,但也可以用来指

4、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一堂课既要通过导入环节引领学生进入作品,品读作品,又要通过教师的个性化解读,做好课堂收尾,启发学生主体的阅读感悟。二者是可以首尾呼应,提升教学质量的。所以,课堂不妨以卒章显志的形式结尾。我在教学项脊轩志时这样小结课文:“一间简单的破旧的书房,却承载着读书人有志青年的理想、抱负。读书改变命运,奋斗创造奇迹。归有光感谢母亲对他的养育之恩,感谢祖母对他的期待之情,感谢妻子对他的关爱之心。在人生之路上,我们应对命运常怀感恩的心,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善良、坚强,相信在座每个人都会成为别人的一道风景。 ”在教学小狗包弟时,在逐步将学生对课文的解读引向对人性的思考并举例阐述后,我设计了这样

5、的结尾:“轰轰烈烈的十年文革,让无数的专家学者遭受迫害,甚至让一只小狗都不能幸免,这些无不暴露出我们国民在人性上的危机。我们中华民族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要花大力气去克服人性低劣的顽固阻碍。请同学们课外结合所了解的社会现象,反思国民性格并反思自我行为。 ”从课后相关作业和反馈来看,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的主旨,而且思考也深入了一层,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三、传情法。语文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对侧重抒情的课文的教学,应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而这种教育往往出现在课堂结尾上。在教学陈情表时,除了必

6、要的文言知识积累外,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孝情的理解上,并且在课堂收尾处深情地朗读了作家毕淑敏的散文孝心无价的最后几段,意图把这种情感荡漾开来,推向高潮。“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 是稍纵即逝的眷恋, 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孝 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

7、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一堂课在深情款款的朗诵中结束了,但亲情温暖了教室,对父母长辈的爱,流淌在每一个同学的心间! 四、荡韵法。韵味是文章富于内涵、含蓄蕴藉的味道。我们有很多课文尤其是古诗文蕴藉丰富,读之如饮醇酒,如饮香茗,令人回味无穷。而引领学生品味文章的韵味,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恰恰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 “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四溟诗话) 课堂结尾也要“ 清音有余”,才能使学生收获一份感悟。我平时听到很多教师说语文不好教了,学生们普遍不爱语文,不爱上语文课

8、了,我认为其原因正是因为学生对人生、对生活、对生命、对苦难、对爱缺少一份感悟。同时,我们的教师也缺乏这方面的引导,我们的课堂也缺少让学生去感悟,去投入其中的情景创设。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空间”“时间”引导学生感悟美文,其中一个环节就是不放过课堂的收尾,让课文余韵荡漾。在教学将进酒时,我把从网络上搜索来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晰的朗诵的视频放在了课堂的最后进行播放。时而和缓时而急切的音乐,时而低回时而深沉的朗诵,把李白慷慨激昂背后的愤懑不平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沉浸在这样的情境之中,不知不觉走进李白的心灵世界,思考着生命、时间、人生价值这些永恒命题。 五、展思法。 “思考是人生最大快乐。 ”(德

9、国戏剧家布莱希特)语文课就要给学生思考的快乐。新课改形势下的高考,越来越加大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探究题型的出现就是这种趋势的反映,另外培养思维能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思考不能仅仅限于课堂,而要拓展到课外,拓展到生活。而连接课堂内外的点就在课堂结尾处,我们要尽可能地去去利用这个点发散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我留给学生的思考是历史能不能让我们更理性;教学包身工 ,我留给学生的思考是农民工的工作环境还有那些需要改善,我们的政府和企业该怎样协调。虽然有些问题学生不一定想得清楚,但用课堂结尾引导学生把问题带到课外,去思考自我,思考社会,思考人生,对学生也是一种涵养。课堂收尾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时间位置的独特性,决定了这一环节开始的时候,必然是学生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之时,教学目标达成之时。我们在备课时应重视这一点,树立收好尾的意识,把握课堂结尾的原则,进而领悟课堂结尾的艺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