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诗歌鉴赏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5908746 上传时间:2017-12-19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43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复习诗歌鉴赏(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11 鉴赏古诗的原点,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他的诗作清新、俊逸,和南北朝时两位著名诗人庾信、鲍照的作品一样。李白啊,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这无语的春之绿树,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共饮,再次探讨一下我们的诗作呢?,(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诗的地位,无人可比。 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 诗的风格,清新、俊逸。,(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

2、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 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忆”为线索):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 杨冠卿 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 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 【注】杨冠卿:南宋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知广州,以事罢免。贾傅:贾谊 ,过秦论作者,曾被贬长沙,郁郁而终。,“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 。” 当天下百姓在沉

3、重的剥削下喘息而未能复苏之际,而贾生为百姓用笔上疏直陈民生艰苦“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贾谊的政论 、文章留传千古。字字得体没有一丝一毫的遗憾了。,(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方面评价贾傅的?(4分) 政治上,正视社会现实,奋笔直陈民生疾苦;文学上,表现写作才华,作品流传千古。,“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这两句似一语双关,既指贾谊被贬时“近长沙”的凄恻,也含作者此刻的行踪和内心感受。“秋将尽”的秋应“秋晚”,即作词的时令。,“长使英雄泪满襟”,为杜甫深切悼念“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的诸葛亮功高盖世的诗句。而其功业未就含恨而死的原因就在于“天意高难问”。“天意”,上天的旨意。后

4、用以指帝王的旨意。而这里显然是指汉文帝了。,(2)试赏析“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一句所蕴含的词人的情感。(3分)(2)同情贾谊的怀才不遇。抨击统治者的不用贤才;以此自况,抒发对被罢官的愤慨。,苦寒行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 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苇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 热官:指有权势的大官僚。 苇箔(b):帐幔和帘子。 关:门闩,前四句写边疆的士卒生活。十月的边疆,气候恶劣,守边的兵士,却衣裘单薄。押衣敕使迟迟不来,军士衣冷难睡,一旦有了敌情,将何以应付?诗的后四句描写京城大官的生活

5、。长安是汉、唐旧都,往往代指京城,这里指南宋都城临安。那些京城高官,日上三竿,依然重门深锁,在层层的暖帘和屏风之内,高卧未起。他们酒醉饭饱,怎知道屋外的寒冷!,(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1)可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初冬边疆骤冷,战士衣寒难睡;后四句为第二层,写京城官僚暖床醉酒,长睡不起。,(2)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人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热官”,就是有权势的大宫,与军士的“冷”适成对比;戍卒的“夜长甲冷难睡” 和贵人的“朱门日高未启”构成了更为鲜明的对比。 (可以略去)既表现出他对战士们的同情,又表现出对达官贵人的

6、不满,从而反映出自己的爱国思想。,水调歌头杨炎正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统治者推行不抵抗政策,他的卓越才能、远大抱负无从施展。 杨炎正与辛弃疾结为文字交,尝有唱和。这两首词都是心怀国家之忧,感叹报国无路的登临抒怀之作。,此词上片先写秋意后写登楼。深秋季节,满目荒寒,眼前是一片空阔的长江,只是黄叶翻飞,秋意瑟瑟,使作客异乡的人更增添了无限的愁思。“强呼斗酒,

7、发兴特上最高楼。”词人是为了驱散“客意不胜秋”的忧愁才呼酒登楼的。从多景楼的最高处倚栏四望,祖国的山河如此多娇,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不胜收的“江山图画”;“图画”之上又冠以“舒卷”二字,眼前的自然美景仿佛真地变成了一幅可舒可卷巧夺天工的图画。,“应答鱼龙悲啸”,将波涛汹涌之声想象为江水之下鱼龙相互应答的悲啸之音,“不暇顾诗愁”赋诗吟愁这样的闲情逸致,在当前国事日非的形势下已经无暇顾及, 以下“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二句是向下片过渡的转折。从辞面上看写的是寒气袭人,侵入衣裘,其实是借此暗喻奸佞之徒结党营私,排挤异己。,“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这三句直如兜头一瓢冷水,使满腔热血变为凛凛怀冰。

8、纵然气贯长虹,怒发冲冠,也只好化作感慨,望着神州大地去兴叹而已。 “可怜”“空白”二句是自抒神伤与壮志难酬的感叹。“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这三句又写出一腔悲愤:平生的肝胆意气,只能使自己更加消损憔悴,随着光阴的流逝而冉冉老去,难望有所作为。,江上的明月与没有心机的沙鸥可以做隐者的朋侣,让明月和沙鸥陪伴着自己了此生涯吧。(1)从全词来看,诗人“强呼斗酒发兴”的具体原因有哪些?(4分) (1)逢秋伤悲,客居异乡,山河破碎,报国无路。(每点1分,共4分),(2)“风露巧欺客”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拟人(或“比喻”,或“双关

9、”)。(暗喻奸佞之徒结党营私,排挤异己。)对山河破碎,奸佞当道的深切忧虑;对报国无门,年华老去的悲慨和无奈;流露出寄情山水的归隐思想。(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满分4分),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底处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1上人:和尚的尊称。 2阑:栏杆。渺:高远,辽远。 3偏:边。 4阴沉画轴:诗人身处佛地,古木参天而暮色苍茫,眼前图景如一幅褪色的画。阴沉:黯淡。 5 无事,什么都没有。,诗人站在孤山塔后寺西的端上人房,登临送目,诗人凭阑纵目时,思绪飞得很远、很远。画面在“望”中一幅幅依次展开。

10、先是一幅“方外寺”:你看,在那阴森森的树林里隐隐约约藏着几所寺院,仿佛是笼着一层轻纱的秋山古寺图;再是一幅“葑上田”。而一块块架田好象围棋盘,零零星星在水面上飘荡。,接下是一幅“空中鸟”:诗人举头瞻望天宇,只见寥廓秋空之中,偶尔飞过一只伶仃的小鸟。最后展开的是一幅在“墟里烟”:夕照之中,什么都没有,唯有袅袅寒烟末联便直抒这种倾慕心情:我迟迟逗留着,不舍得归去。今日之游,我愈加喜爱这块胜地了,因为,它与我的庐舍相近。等那雪花纷扬时,我要重来此地,观赏那银装素裹的世界。,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林间寺(古寺),葑上田(架田),独鸟,夕阳,寒烟。,采桑子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

11、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译文】时光只知催人老。却不知,多情自古伤离别。在长亭中分别的情景让人离恨难消。借酒消愁愁更愁,酒醒春衫泪滴流。昨夜西风吹梧桐,月光惨淡又朦胧。好梦频频被惊醒,原来是,何处高楼雁叫声。,起首二句把时光拟人化,暗含“多情自古伤离别”和“思君令人老”双重含义。“多情”二字,总摄全篇。 三、四两句写词人感时光易逝,怅亲爱分离,心中的烦恼无可化解,只好借酒浇愁,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可见连酒也无法使自己暂时解脱。,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仿佛它也受到

12、西风的威胁。 “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 “何处高楼雁一声”写室中人沉抑的情绪正凌乱交织之中,突然飞出一声高亢的哀鸣。这一声哀厉的长鸣,是如此突如其来,使众响为之沉寂,万类为之失色。,(1)“好梦频惊”是全词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分条简答。 因时光流逝而惊梦。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每点一分,四点就可),(2)这首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

13、伤感。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琅琊溪 【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1)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2)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

14、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译文秋天了,尽管天气转晴,但暮色迅速袭来。 整个庭院,都笼罩在凄冷的感觉之中了。 一个人在庭院里悄然站立许久,听到的只有寒夜里秋风吹过的声音。 连南飞的大雁都早无踪影,再也听不到它们飞过高高的云层所发出的鸣声。,夜色深了,人们都已散去,周遭更加凄冷寂静。 只有灯光将不

15、眠人的身影,映照在墙壁上。寒夜将酒意驱除得一干二净。哎!这漫漫长夜,教人如何去消受呢?,(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1)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答出以时间为线索的给1分,能简要说明的给2分。,(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2)(5分)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答出心情的给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点绛唇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这首点绛唇收入人间词乙稿。时王国维前妻莫夫人新丧,此词为悼亡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