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必背篇目的变化汇总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878346 上传时间:2017-1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必背篇目的变化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版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必背篇目的变化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版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必背篇目的变化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版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必背篇目的变化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版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必背篇目的变化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版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必背篇目的变化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版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必背篇目的变化汇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版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必背篇目的变化汇总一、背诵总篇目由 64 篇增加到 75 篇(段) 。二、高中 14 篇背诵课文不变。三、初中 45 篇背诵课文不变,删 1 篇换 2 篇增 13 篇,具体如下:1.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换:论语十则换成论语12 章, 孟子二章换成孟子三章 ;3.增:(1) 庄子一则(2)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3)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4) 答谢中书书 (南朝)陶弘景)(5) 湖心亭看雪(6) 河中石兽(7) 十五从军征(8) 登幽州台歌(9) 木兰辞(10) 黄鹤楼 (崔颢)(11) 卖炭翁(12) 满江红 (秋瑾)(13) 南乡子 (何处望神

2、州)满江红(清)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注释: 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八年风味徒思浙:应为“徒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娥眉:漂亮的女人,美女。指作者当时的贵妇人身份。 烈:刚烈。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 肝胆:指

3、真诚的心。 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湿”句,指眼泪打湿了衣服。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4、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庄子一则 逍遥游(节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5、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礼记一则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

6、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注释:得:体会。卒:通“猝” ,突然。操:琴曲。逃:隐藏。志:志趣,心意。伯牙善鼓琴,善:擅长。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 。峨峨:高耸的样子。洋洋:宽广的样子。 鼓:弹奏。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

7、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

8、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释义:1.选自孟子 。 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述了孟子游说各诸侯国的言行和同当时各学派论辩的情况。2.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 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3.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4.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 礼,父亲开导他。5.居天下之广居:居(1):居住。居(2):住所。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6.

9、得志:得,实现。 7.与民由之:由:实行。之:代志向。8.独行其道:道:原则,行为准则。9.富贵:指的是有钱财、有地位。淫:使扰乱。指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之扰乱心意。10.贫贱不能移: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操守。形容意志坚定。移:使改变。11.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其意志屈服。意思是: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威武:威胁暴力。屈:使屈服。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

10、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 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其屈服意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丈夫(或这样才叫做大丈夫)!”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

11、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答谢中书书 (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注释: 之:的。 .美:美景。 共:都。 高峰:高耸的山峰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林。 四时:四季。 俱:都备:长久存在 晓雾:早晨的雾. 将:将要。 歇:消散乱:此起彼伏。 欲界: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

12、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 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 实:确实,的确。 是:这 自:从。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与(y):参与,这里指欣赏。 奇:指奇山异水。湖心亭看雪 (清)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13、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字词注释【绝】:消失,停止 【拏(n) 】:撑(船) 【拥】:抱,持 【毳(cu) 】:鸟兽的细毛 【沆砀(hng dng) 】:严寒天气,空中的白茫茫的空气。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一】:全,满 【痕】:印迹,痕迹 【芥】:原意指小草,这里比喻船及其微小【痴】:痴迷 【者】:的人 【强(qi ng) 】:尽力,勉强 【强(qi ng)饮】尽力地喝。强:痛快。强饮:痛

14、快的喝。【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士人的敬称。【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傻,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河中石兽 (清)纪昀(纪晓岚)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n) ,山门圮(p)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o)数小舟,曳(y)铁钯(p) ,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i) ,岂能为暴涨携(xi)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

15、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 )沙为坎(kn)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zh )坎穴中。如是再啮( ni) ,石又再转(zhu n) ,转(zhun)转(zhun)不已,遂反溯(s)流逆上矣。求之下游,固颠(di n)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断欤(y)?注释:河中石兽选自清代大学士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文章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这篇说理短文叙述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看法和方法,告诉人们:再深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同时还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更不可主观臆断,而是要“知其所以然”。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是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